以梨打破頭喻
愚人頭無毛,他人用梨打破,也不閃躲,他人一眼看出他的癡,但他自認是打他的人錯把他頭當了石頭。喻里說有的比丘只注重威儀,吸引他人供養,卻不注重內心的修煉。
這個故事看不甚懂,是說自迷的人做著愚蠢的事,還自做高明的指責著他人的蠢笨?一個人最難看清的是自己,需要有第三視角來幫助自己跳出來觀察,這便是覺了。
婦詐稱死喻
婦人有外遇了,便讓母親弄一女尸,謊稱自己死了,那丈夫便信以為真,還一往情深的把骨灰揣懷里,后婦人玩厭了,回來,丈夫卻堅信她已死不再認她。故事的核心是那不識真面目的糊涂丈夫,更喻那些為外道迷心的人,縱使得遇真佛,也無眼去識泰山,只把已得的小丘做了全世界。只是用這出軌的婦人喻真佛,聽起來實在別扭。
渴見水喻
有人渴極了,想喝水,但真到了大河邊,卻因河水太多,自己喝不完而放棄。我們面對佛教,真有這種心理,以為信佛需要持齋,需要出家,需要受眾多戒律束縛,便遠觀而不嘗,但信佛真需做全套嗎?能領會佛法真諦,滋潤內心即可,佛法廣深,究一生難全懂,能得一點便有一點的造化,何必貪心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