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溫潤的江南水鄉溫州,到雄渾的西北大地陜西,這些溫州女子的腳步跨越了千里山川。她們帶著溫州的靈秀與聰慧,踏入這片陌生而充滿魅力的土地。在異鄉漂泊打拼,有文化的沖突與融合,有心靈的掙扎與堅定,有夢想的追逐與失落。希望與困惑交織、溫暖與孤獨相隨。在大西北的風沙與暖陽中,溫州女人用獨有的“溫州模式”,在外治業,風風火火,照顧家庭,柔柔美美。她們不分年齡,在各自的領域里乘風破浪!
以下是我記錄的關于她們的一些真實的故事。
那是一個雪夜。公園深處的長椅上,蜷縮著一個身影,在寒風中瑟瑟顫抖。湊近一瞧,竟是個面容憔悴的女子。她把自己緊緊抱住,仿佛在守護著最后一絲希望。
北方的初冬,寒風凜冽,已透著絲絲寒意。枯黃的落葉鋪了滿地,可她卻像被釘在了那里,紋絲不動。
她是誰?為何會在這寒夜孤身于此?
這女子名叫林曉,來自千里之外的溫州。三年前,她辭別父母,奔赴西北古城大西安。和眾多在外闖蕩的溫州人一樣,她的過往平凡無奇:出身草根,沒讀多少書。家里條件平平,年紀輕輕就出來做事。她起初在廠里裝打螺絲,活兒累錢又少。但林曉心高氣傲,一心想著賺大錢、出人頭地。她好說歹說勸服父母,又在親戚朋友那東拼西湊借了十萬塊錢,滿懷憧憬來到這個親戚口中賺錢如撿錢般容易的大西安。
可老天卻跟她開了個殘酷的玩笑,她由于不熟悉西北的市場狀況,進的大批鞋子都滯銷了。當時溫州的女鞋多是半皮半革的材質,而西北人相對保守,偏愛全皮的鞋子。倉庫里堆積如山的劣質鞋,猶如惡魔的譏諷,讓她陷入無盡的絕望。那一雙雙賣不出去的鞋,恰似她破碎夢想的殘渣,每一片都扎得她心生疼。還有,這幾年陸續欠下的債務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壓得她幾近窒息,她覺得自己已墜入黑暗深淵,毫無出路。她身心俱疲。
她用兜里僅有的 15 元買了三罐啤酒,來到家門口的這個公園,想著喝完就一了百了,結束這痛苦的一切。啤酒的涼氣透過指尖,卻遠不及內心的寒冷。她大口大口地灌著,酒水伴著淚水,一起咽下。
林曉留意到,對面的椅子上,一直坐著一位老人。老人身著一件舊棉服,雖說舊卻干凈整潔。他臉上布滿歲月的刻痕,一道道皺紋好似干枯的河床。那渾濁的雙眼,時不時看向林曉這邊,這讓林曉心里不禁冒出各種猜測。
或許,這老人也是個落寞的失意人,在這雪夜中尋覓著一絲溫暖與慰藉?林曉暗自琢磨:又或者是自己與他的子女年齡相仿,令老人憶起了什么?難道,他是個壞人,對自己有所圖謀?
想到這兒,林曉不自覺地拉緊了外套。好奇心驅使她忍不住打量起老人來。她發現,老人的目光始終落在她手中的啤酒罐上。當她終于喝完最后一罐啤酒,準備起身時,老人緩緩走了過來。他的腳步略顯蹣跚,每一步都顯得那么沉重。他默默地撿起地上的啤酒罐,動作遲緩卻熟練。
林曉呆住了,心中涌起一股難以言表的羞愧。原來老人是個拾廢品的,在這寒冷的夜晚,為了生計辛苦奔波。她望著老人那凍得通紅的雙手,那雙眼睛里流露的卻是堅定和對生活的不屈服。
就在那個深秋的雪夜,林曉于絕望中捕捉到了一絲希望的曙光。她憶起了曾經的夢想,想起了家鄉那些成功的生意范例。同樣有雙手雙腳,難道自己就比別人差?林曉在心里念叨:我可不能就這么輕易認慫。我是溫州人,東方猶太人啊,怎能如此輕易被打敗?
第二天,天還沒亮林曉就起身了。她重新振作,調整策略。決定不再經營那些劣質鞋,轉而專注于溫州的品牌鞋。
起初的日子極為艱難,為尋覓優質貨源,她奔波于各個市場,腳底都磨出了水泡。與客戶交流時,她常常因緊張而說話磕絆,但她始終未曾放棄。每一次挫折都讓她更加堅毅,每一次困難都化作了前進的動力。
經過不懈的拼搏,林曉的生意漸漸有了起色。她的誠信和堅持贏得了越來越多客戶的喜愛,訂單不斷增多。她從最初的單槍匹馬,親自把控每一個環節,從選料到制作,從包裝到運輸,絲毫不敢懈怠。
功夫不負有心人,她達成了自己的心愿。林曉終于在西安成為了西北地區最大的鞋批發商。不但還清了所有債務,還擁有了自己的品牌工廠和連鎖店。她的品牌鞋憑借高品質和獨特設計,深受消費者青睞。
如今的林曉,站在了人生的巔峰。但她會時不時來到那個公園的長椅旁,靜靜地坐上一會兒,回憶起那個改變她命運的夜晚。
她已不再是那個在雪夜中絕望哭泣的女子。她用自己的經歷書寫了一個傳奇,也成為了許多年輕人的榜樣。每當有人向她請教成功的秘訣,她總是微笑著說:“哪有什么秘訣,不過是在絕望中多堅持了一會兒,在黑暗中多尋找了一絲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