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 ? ? ? 大家好,非常高興也非常榮幸,有這樣的機會和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一些關于寶寶成長的話題。
? ? ? ? ? 今天的主題是“嬰幼兒的內心世界之情緒篇”,關鍵詞當然就有兩個:一個是嬰幼兒,今天我們會重點探討0歲到2歲階段寶寶的內心世界;第2個關鍵詞呢,是情緒。
? ? ? 我們知道,寶寶雖然幼小,但他的內心世界也是極其豐富的小宇宙。由于時間的關系,無法介紹寶寶這么豐富的內心世界,今天我們就重點去探索一下寶寶的“情緒”,了解一下寶寶的情緒狀態和情緒發展規律。
二、情緒的重要性
? ? ? ? 為什么情緒這么重要呢?
? ? ? ? 因為,如果把人體比喻為一臺電腦,那么情緒就像電腦的底層操作系統,而理性則是運行在這個系統上的軟件。不管軟件多么先進,如果底層操作系統崩潰了,任何軟件都無法繼續運行。識別和管理情緒,對每個人都是至關重要!
? ? ? ? 如果把人比作一輛汽車,那么情緒就像燃料,給人動力,而理性分析像儀表盤,給人以方向。情緒是進化的產物,它和理性是相輔相成、相互依賴的,都對我們有關鍵的作用。
? ? ? ? 0-2歲是個體情緒能力發展的關鍵階段。當然,寶寶已經過了0~2歲階段的爸爸媽媽們,也歡迎你們一起來關注學習探討。因為即使2歲之前,您沒有深入了解和重視到寶寶的情緒發展,現在了解一下,也有助于我們幫助寶寶做好他們的情緒狀態的調節和情緒能力的發展。
三、了解嬰幼兒內心世界的前提:變化
? ? ? ? 在我們開始了解寶寶內心世界的情緒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關于嬰幼兒發展的一些基礎的心理知識和養育觀念。
? ? ? 現在為人父母,成了一個技術含量很好的任務,想要學好這門技術呢,不光要學一些具體的方法技巧,更要掌握它的規律,所以,養育孩子時首先要理解孩子成長規律。
? ? ? 我相信啊,來學習的爸爸媽媽們,都是對寶寶的養育非常非常用心的,相信大家也都也學過一些育兒知識和方法。那么,當我們真正面對寶寶的每時每刻的各種行為表現的時候,你的感覺是什么樣的?和書上描述的一樣嗎?書上的方法管用嗎、好用嗎?
? ? ? ? 在寶寶出生之前,我們對寶寶的期待是這樣的。
? ? ? ? 的確,當寶寶出生以后呢,我們也可以看到寶寶像天使一樣的狀態,讓我們感到無比的幸福和喜悅。不過,除了天使般的安寧恬靜之外,寶寶時常會變成這樣。
? ? ? ? 寶寶時不時地會爆發出響亮的哭聲,爸爸媽媽們會立刻做出應對,會去看寶寶,是餓了渴了,尿了,困了,還是哪里不舒服了?
? ? ? ? 有時候,爸爸媽媽是不是感覺到,照料和養育孩子的感覺有點像游戲通關。嬰兒的各種需要就是游戲里的各種關卡,而爸爸媽媽照料孩子就像打游戲一樣,不停地在通關。要去哺乳喂奶,要去換尿布,要去哄孩子睡覺,等等,爸爸媽媽每掌握了一項新的技能呢,就可以解決一個新問題,就這樣一個一個的問題都解決了,游戲就通關了,哭鬧的寶寶就變成了海報上的天使寶寶。
? ? ? ? ? 不過呢,實際生活中養育寶寶的情況似乎要復雜得多。我分享一個朋友的例子來幫助大家了解一下,這個變化是什么意思。
? ? ? 我有一個朋友,今年年初,剛喜得貴子。在寶寶出生的前幾周,這個朋友就感覺到自己體力嚴重透支,心情也經常比較低落。她覺得自己整個生活都被剝奪了,沒有辦法好好吃一頓飯,白天晚上總是在喂奶,總是要抱著寶寶,而且半夜里寶寶也經常發出巨大的哭聲,就像一個你不知道該怎樣關掉的鬧鐘。她強打精神爬起來,給寶寶換上干凈的尿片,喂好奶,抱著他安撫,哄他入睡,看他睡著香甜,終于覺得可以喘口氣了。然而他突然又哭了起來,那個時候真的是挺讓媽媽有挫敗感和無奈的。
? ? ? ? 跟許多新手爸爸媽媽一樣,我這朋友也用了很多方法試著來解決問題。例如,不要立刻去滿足寶寶需要的哭聲免疫法,或者是讓寶寶生活更有規律的程序育兒法。這些方法看起來挺簡單,但是執行的時候也是非常挑戰媽媽的意志力的。對媽媽來說,她要克制住寶寶一哭就去安慰他的沖動,任由他哭鬧一段時間。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寶寶終于晚上只醒一次了。可是呢,媽媽還沒有睡了幾天好覺,寶寶好像又退化了一樣,夜里又開始頻繁地醒來。想到,又要不能入睡,這個媽媽開始感覺有點兒沮喪和絕望。
? ? ? ? 不知道,你在養育寶寶的時候,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景,有些事情我們很努力了,但就是收效甚微,有時候被寶寶給我們各種挑戰擊敗,有時候身心俱疲,真不知道該怎么辦。
? ? ? ? 我們想想,讓媽媽感到沮喪絕望的原因是什么呢?
? ? ? ? 是寶寶的哭聲嗎?當然不是,實際上媽媽覺得絕望是因為寶寶的行為跟她期望的不一樣。媽媽以為她做了某些事情,寶寶就會給她特定的反應,可沒有想到寶寶根本就不按劇本走。事實上養育孩子真的和游戲通關還是不一樣的。
? ? ? ? 為什么呢?因為這真是搞錯了游戲的規則,養育孩子是個協作的游戲,孩子才是主角,而父母只是配角。
? ? ? ? 媽媽希望寶寶能一覺睡到天亮,這是媽媽的想法,那么寶寶怎么想的呢?寶寶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白天,什么是黑夜,他被巨大的力量扔到了這個世界上,他的小天地徹底改變了,他再也回不去了。
? ? ? ? 這個過程就像宇宙初開,萬事萬物都是新的,需要時間才能從混沌逐漸清晰。每當一個新的意識清晰起來,寶寶就會像成人的世界逐漸靠近一點。通過光線的變化,通過母親的狀態的變化,寶寶逐漸逐漸的認識到,白天黑夜不同,他才會慢慢的建立起來自己的晝夜節律,從想吃就吃、想睡就睡,轉換到了有規律的生活。
? ? ? ? ? 這是要了解嬰幼兒內心世界的前提,那就是變化。爸爸媽媽可能覺得,當然會有變化啦,成長就會有變化,這還用說嗎?但是呢,爸爸媽媽經常會忘記這個道理,有些時候呢,我們在照料孩子的時候,痛苦就是忽略了這個變化的前提而產生的。
? ? ? ? 成人總是希望世界是穩定的,但是嬰兒的世界每時每刻都在變化。驟然進入到了嬰兒變化的世界當中,習慣了穩定的父母自然會很不適應。如果他們嘗試讓寶寶快點也進入穩定的成人世界,一定會在某些時候受挫,覺得自己做什么都是徒勞。
? ? ? 父母需要從心里頭去接受,對孩子而言變化是常態,該生長的該發生的一定會發生,只是沒有明確的時間表,這樣呢,即使不能夠解除疲勞和焦慮,也一定會避免絕望和痛苦。
? ? ? ? 我們都知道嬰兒成長的規律,大概是在三個月的時候可以翻身,六個月的時候可以坐起來,9個月的時候學會四處爬,到1歲左右的時候呢,孩子就會站會走了。但是這個發展的節奏,僅僅是一個大概的時間表,在現實中有很大的個體差異的,有的寶寶早一段時間,有的寶寶可能要晚幾個月的時間。
? ? ? ? 當父母明白了,寶寶是不斷在發生變化的,雖然有基本的發展規律,可有的時候寶寶會進步,有的時候呢會退步,這都很正常。這樣呢,即使在這個養育過程當中采用的方法并不奏效,也沒關系,媽媽們可以更耐心、更平和、也更有信心了。
? ? ? ? 當初我生了兒子以后,在一年內寶寶也是夜里從來沒有睡過整覺,半夜總要醒來一次到兩次,所以我當時也是從來沒有睡過整覺。等后來孩子的睡眠規律了,我自己的生物鐘卻還調節不過來。在生了寶寶之后,三年之內我都沒有睡過整覺,每天半夜都會醒來。當然比較幸運的是,我當時雖然身體也有些疲累,但是在心理上,對于無法保障睡眠時間還沒有特別焦慮,因為我知道,心里的焦慮會帶來雙重的壓力,給身體也會帶來更大的壓力。所以呢,我就接受一晚上不能睡整覺的這個現實,然后,慢慢的,過了1-2年,自己的睡眠逐漸調整好了。
四、嬰幼兒內心世界的關鍵詞: 情緒
? ? ? ? ? 當我們了解了嬰幼兒內心世界的前提是“變化”后,我們接受了寶寶總是在變化的事實后,才能拋掉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把力氣用對地方。
? ? ? ? 那么,在0~2歲這個階段,父母最應該花力氣在什么事情上呢?這就要說到我們今天講的關鍵詞:情緒。
? ? ? ? 說到情緒,大家一點都不陌生,那么我們怎么來了解寶寶的情緒,怎么來應對寶寶的情緒,怎么來覺察自己的情緒,怎么樣來管理自己的情緒呢?
? ? ? ? 還是先和大家分享一個案例,讓我們先了解一些關于情緒的基本認知。
? ? ? 有一次,我在小區看到了一個奶奶推著小寶寶,給小寶寶吃了一口蘋果,結果寶寶立刻就哭了起來,不遠處的媽媽趕緊就跑過來,連忙問“怎么了,怎么了?”奶奶說,“沒事兒沒事兒,可能嗆了一下”,然后扭頭問寶寶,“還吃不吃果果啊?”
? ? ? ? 在這個情境當中,你有沒有感覺到,有什么不對呢?
? ? ? ? 奶奶和媽媽都很關心寶寶,看到寶寶哭了,她們趕緊就確認寶寶是不是安全。但是,他們都沒有跟寶寶說話,寶寶的哭聲就是他發出的信號,奶奶和媽媽都只接受了一部分信息。她們知道寶寶身體不舒服了,但是她們忽略了另外一部分信息,寶寶的情緒也不好了。寶寶嗆著了,不光是嗓子不適,還可能感到恐懼、委屈、不安等等不好的感受。
? ? ? ? 小寶寶的父母,很容易犯這樣的錯誤。當他們聽到寶寶大哭,總以為哭聲是身體的痛苦造成的,如果喂了奶換了尿片,拍了嗝還沒有用,父母呢就會擔心寶寶生病了,會覺得生氣呀、沮喪啊。這些父母沒有意識到,寶寶其實正在嘗試用情緒跟他們交流呢。
(一)關于情緒的基本認知
? ? ? ? ? 情緒,雖然它時時刻刻都與我們相伴,但是我們很多人對它的認知可能還并不那么清晰。
? ? ? 情緒交流是人的本能。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呢就開始和媽媽嘗試著進行情緒交流了。相信孕媽媽和新媽媽,還都記得寶寶和你交流的感受,因為媽媽經常能夠感覺到,寶寶開始有胎動了,當你摸著肚子,輕聲的問寶寶,你要做什么呀?
? ? ? ? 跟寶寶去溝通交流的時候,寶寶聽到媽媽的聲音會安靜下來,有的時候他會發出信號來進行回應。這樣做,其實媽媽就教會了寶寶一個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交流本身可以是超越語言的,它可以是一種節奏,關鍵在傾聽、回應,在互相嘗試了解的過程當中,就達成了交流的效果。
? ? ? ? 出生以后呢,寶寶情緒交流的能力會越來越強,高興的時候寶寶會笑,手和腳也會動來動去,生氣的時候或者害怕的時候呢它就會大哭。我相信呢,很多爸爸媽媽都是能夠感覺到的,那么這些情緒都是什么樣子的呢?
? ? ? ? 有一部動畫片叫頭腦特工隊,很形象地描繪了這個過程。小寶寶剛出生,他的小腦袋里就會出現一個金黃色的小人,這個小人兒叫樂樂。爸爸媽媽沖寶寶微笑,樂樂就按下了黃色的快樂按鈕,寶寶馬上也從爸爸媽媽笑起來。可是,突然寶寶哭了,原來不知道什么時候,憂憂出現了,他按下了藍色的憂傷的按鈕,大概是寶寶突然感到餓了吧。
? ? ? ? 寶寶通過情緒表達自己,情緒鏈這個過程可以分解成4個步驟:刺激、情緒、想法和行為。
? ? ? ? 爸爸媽媽的微笑,或者是寶寶饑餓的感受,都是外部環境的刺激,刺激寶寶產生了某一種情緒,然后,情緒會引發想法,反饋給身體,產生某種生理反應,寶寶那就會有特定的行為,這跟望梅止渴是一個道理。這個過程呢,在心理學里有個名詞叫情緒鏈。情緒鏈不斷地重復,寶寶就會形成更穩定的情緒,然后逐步形成更穩定的人格。
(二)識別情緒
? ? ? ? 可是,當爸爸媽媽掌握了后天的語言之后呢,反而忘了情緒交流。面對0~2歲的寶寶,爸爸媽媽特別需要撿起來,我們成人已經有點遲鈍了的情緒能力。
? ? ? ? 首先,需要識別寶寶的情緒,然后搞清楚產生這種情緒的原因。一開始,媽媽可能根本不知道寶寶為什么哭,不知道他是憤怒,恐懼還是傷心,慢慢的呢,媽媽掌握了寶寶的情緒表達。她知道某一種哭聲或者動作代表是饑餓,而另外一種哭聲呢是因為困倦而煩躁,識別對了,媽媽就能很好的回應寶寶的情緒,知道自己該采取什么樣的行動。
? ? ? ? 更重要的是,爸爸媽媽要意識到情緒是可以傳染的。看到寶寶開心的笑,爸爸媽媽會自然的笑出來,而爸爸媽媽笑的時候,寶寶也會用微笑來回應。如果媽媽的心情很焦慮,寶寶也會焦躁不安,而寶寶的不安讓媽媽就會更焦慮。這種情況下,媽媽用這個各種方法都是哄不好寶寶的,因為她沒有意識到他已經把焦慮的情緒傳遞給寶寶了,所以說媽媽的情緒穩定對于寶寶特別重要。
? ? ? ? 為什么呢?因為媽媽的情緒平和穩定能讓寶寶感到安全。跟很多動物相比,人類的嬰兒是沒有準備好就降生了,人類的嬰兒是完全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的。寶寶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夠坐起來,一歲左右才能蹣跚學步,呀呀學語。
? ? ? ? 寶寶明白,這段時間只靠自己不行,她希望媽媽時時刻刻都在身邊,能保護他,照顧他。只有媽媽情緒穩定,寶寶才會覺得這個世界是安全的。他才有勇氣去探索這個世界,他才能相信這個世界是善意的。所以孩子在兩歲之前,他的情緒感受,以及在這個階段形成的應對外在世界的情緒反應模式,對他一生來說,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 ? ? ? 情緒的種類非常的多,基本的情緒有這幾大類:快樂、憤怒、憂傷、恐懼、平靜。
? ? ? ? 爸爸媽媽,除了要學會識別寶寶的情緒外,也要幫助寶寶識別他自己的情緒,更要學會識別和調整自己的情緒。讓寶寶能夠慢慢的學會用語言把他的情緒表達出來,這一點,對于情緒能力的發展是極其重要的。
(三)回應情緒
? ? ? ? 爸爸媽媽學會識別孩子的情緒,并且要做好相應的回應,這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回應寶寶呢?簡單的說,回應寶寶的原則就是,“及時回應、延遲滿足”。
? ? ? ? 什么意思呢?就是說,當孩子發出哭聲或者是他有了需求的時候,父母應該首先做出回應他,用語言告訴寶寶,爸爸媽媽知道了,收到寶寶發出的信號了。孩子的情緒及時得到了回應,寶寶就會對外界環境產生信任。當然如果從心理發展的機制上去講,這時候寶寶還無法分清楚,自己和媽媽是兩個人,是兩個不同的人,在他的感受當中,還是母子是一體的。0~2歲的小寶寶還是屬于母嬰一體化階段。
? ? ? ? 當他發出的信號得到了回應,他就會認為,自己是有能力的、有價值的。他就會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他愿意再次發出信號,以這種方式來與外在世界進行交流。如果寶寶發出的信號,沒有得到相應的回饋,他嘗試多次,如果還是得不到相應的回饋,那么他就認為自己對于外在世界無能為力。從心理學上講叫做習得性無助,他對外在世界就很難產生信任,他對于自己去探索世界也很難有很大的勇氣。這是為什么要及時回應。這個回應首先是從情緒上的,媽媽去和她說話就可以。
? ? ? ? 延遲滿足是體現在行為上的。在情緒上,爸爸媽媽及時的和孩子進行交流溝通,讓他感受到爸爸媽媽對他的關愛。但在行為上我們可以稍微延緩一下,再去給她喂奶,給他換尿布、給她喂水,來去幫他坐起來等等。
? ? ? ? 那么,為什么要在行為上稍微延遲一下呢?因為剛才提到了,寶寶在這個階段的時候,他還不能區分自己和媽媽是兩個人。如果所發出的這個信號,如果立刻得到了反饋,他就會形成這樣的情緒反應鏈。他認為,我只要發出信號,就會帶來及時的行為改變和效果。他就會形成一種模式,認為我的需求總是應該立刻得到滿足。如果孩子形成這樣的一個認知和情緒反應模式,當他以后發現,自己的信號不能夠立刻得到滿足,就會引發不愉快的情緒。他的預期不能和現實一致的時候,就可能產生不良情緒。而如果爸爸媽媽對于寶寶的信號,是采取“及時回應、延遲滿足”的原則的話,寶寶就會既感覺到爸爸媽媽的照料和回應,對未來的環境有安全感、抱有信心、抱有善意。同時,寶寶會逐漸形成一種認知和情緒應對模式,可以比較平靜的接受,自己的需求不能立刻滿足的情況。
五、父母的正確認知
? ? ? ? ? 現在我們回顧和總結一下,今天我們了解的關于嬰幼兒內心世界的一些認知。
1? ? 明白了嬰兒總是在變化,父母就不會因為解決不了某個問題而崩潰。
2? 明白了嬰兒是用情緒表達,父母就能跟寶寶交流,幫寶寶建立安全感。
3? 明白了嬰幼兒的心理,父母就能理解嬰幼兒成長內在規律,就知道如何解決問題。
? ? ? ? 最后,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寶寶的情緒能力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情緒能力的發展。所以,一方面,爸爸媽媽需要和寶寶一起來發展他的情緒。例如,可以和寶寶一起看繪本,幫寶寶來了解他的情緒;同時,在日常的生活中,經常和寶寶溝通和交流關于他情緒的狀態。另一方面,爸爸媽媽要刻意練習,覺察自己的情緒,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也就是要提升自己的情緒修養。以后有機會呢,也可以跟大家再分享這個方面的主題。
? ? ? 關于嬰幼兒的內心世界,我們今天就先簡單地了解了一下情緒,對于寶寶來說,最重要的還有他的語言發展、智力發展、自我意識的發展、運動能力的發展等等方面。這些內容呢,以后有機會的話,我們可以再陸續跟大家一起分享學習。
? ? ? 非常感謝大家的聆聽,祝福寶寶和爸爸媽媽都開心快樂,父母好好學習,寶寶天天成長!歡迎大家互動交流!謝謝!
參考書目和課程:
英國頂級心理治療機構塔維斯托克診所(Tavistock):《0-2歲的寶寶想表達什么》(“了解你的孩子系列”里的第一本)
喬瓦尼·弗契多(意大利):《情緒是什么》
繪本推薦:
《我好生氣》
《我的情緒小怪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