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回顧:上幾講中,我們分別講了相機三大組成部分:傳感器和快門的知識點。
這次,我們要接觸到相機的最后一個部分:鏡頭。這里所說的“鏡頭”指的是相機的鏡頭,而不是電影里面的“鏡頭”。電影里的“鏡頭”和“畫面”的意思差不多。比如說:哎呀呀,《荒野獵人》中的小李子鉆進馬肚子的鏡頭好血腥啊。
相機鏡頭是指相機上接收光學信號,并且對其進行調整,從而實現在傳感器上成像的光學器材。鏡頭通常由多塊光學玻璃組成的透鏡組,基本單元為凹透鏡、凸透鏡。
鏡頭的構造是頗為復雜的,優秀鏡頭的設計和制造技術主要集中的日本和德國兩個國家手中。這里并不打算仔細的解析鏡頭的構造,因為這對我們的攝影并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大家可能注意到上圖中,我提到了“長焦”兩個字。
對,這次我們的重點是講述鏡頭的焦距。
焦距是指從鏡頭的光學中心(主點)到成像面(焦點)的距離。此距離越長,則越能將遠方的物體放大成像;此距離越短,則越能拍攝更寬廣的范圍。
焦距的概念也是不用記的。我們了解以下幾點就好了。
一、焦距的計量單位
焦距的計量單位是毫米(mm),它會標識在鏡頭的側方或前方。比如:
上圖分別表示,是焦距85mm的鏡頭和焦距24-70mm這樣的鏡頭。
有時候我們還會看見大都在鏡片的附近也標記有“mm”的字樣,比如:
我們發現除了有焦距“10-18mm”的顯示之外,還有“ф 67mm”,還有“ф”可不是焦距,這里指的是鏡頭的口徑。這個參數決定你配多大口徑的濾鏡,濾鏡則是后面的知識了。
二、根據焦距來分類(方法之一)
1、定焦鏡頭:簡單的說,就是焦距固定的鏡頭。圖一的佳能85mm的鏡頭就是一枚定焦鏡頭。定焦鏡頭因為焦距固定,所以拍攝的時候,我們只能通過攝影師自身前后移動來獲得被拍攝主體不同的大小。比如下圖就是用85mm鏡頭拍攝的。
上面兩圖是一個例子,我通過往前移動1米左右,讓主體(紋身)更加充滿畫面。這就是所謂的:定焦基本靠走。就是說,定焦只能靠攝影師的走動來獲得不同的主體大小。
2、變焦鏡頭:就是焦距可以在一定范圍內變化的鏡頭。圖二的尼康24-70mm鏡頭就是一枚變焦鏡頭。變焦鏡頭可以通過推拉或擰變焦環,來獲取不同的焦段。簡單的說,攝影師站著不動,通過變焦,可以方便的將主體拉近(拍得更大)或者拉遠(拍得更小)
三、根據焦距來分類(方法之二)
1、廣角鏡頭:一般焦距低于35mm的鏡頭為廣角鏡頭。廣角鏡頭視角廣(視角的概念我們下一講會說到,這里也可以理解為視野廣),可以涵蓋大范圍景物,縱深感強,比較適合拍攝較大場景的照片,如建筑、風光等。當然這個也不完全是這樣,現在也流行用廣角鏡頭拍攝人物照片。
2、中焦鏡頭:一般焦距在36mm到134mm的鏡頭為中焦鏡頭。中焦鏡頭比較接近人正常的視角和透視感,景物變形小,適合拍攝人像、風景、旅游紀念照等。這個焦距的鏡頭比較通用。
3、長焦鏡頭:一般焦距高于135mm以上的鏡頭為長焦鏡頭,也被稱為遠攝鏡頭。長焦鏡頭視角小,透視感弱,景物變形小,適合拍攝無法接近的事物,如野生動物、舞臺等,也可以利用長焦鏡頭虛化背景的作用,拍攝人像。當然,拍攝風光,比如雪山,因為無法接近,長焦鏡頭也是不可或缺的鏡頭。
4、標準鏡頭:是指焦距在40至55毫米之間的鏡頭,單獨從中焦鏡頭里面劃分出來,是因為它是所有鏡頭中非常普遍的一種鏡頭。我們經常也簡稱為:標頭。每家器材廠商都會生產不止一款的標頭,足以說明標頭的用途廣泛。
四、組合實例
通過兩種焦距給鏡頭的分類方法,我們組合起來試試看,看是否能夠明白這樣的術語。
鏡頭:14mm,這是廣角定焦鏡頭;
鏡頭:12-24mm,這是廣角變焦鏡頭;
鏡頭:50mm,這是標頭,也是定焦鏡頭;
鏡頭:24-70mm,標準變焦鏡頭;
鏡頭:70-200mm,這是中長焦變焦鏡頭。
五、關于手機
手機的鏡頭如果按照上面的分類是什么鏡頭呢?
我們來看看主流的手機鏡頭的焦距,三星S7,焦距5mm;蘋果6s,焦距4.15mm,所以絕大部分手機都是超廣角定焦鏡頭。
順便增補兩個概念:光學變焦和數碼變焦。上文說的變焦指的都是光學變焦,這是變焦鏡頭的素質。
光學變焦:通過鏡頭變焦環的調整,拉近拉遠所要拍攝的對象,拍到自己理想大小的主體影像。最終得到的圖片畫質沒有什么變化。
數碼變焦:簡單的說,是通過內部算法將從原圖片中的某一部分截取出來放大,最終得到的照片是插值而來,畫質會非常糟糕。
所以呢,用手機拍攝,還是不要用它所謂的變焦吧!
那為什么用手機拍出來并沒有那么“廣”呢?這就有點點復雜了。我們慢慢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