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離校前的最后一天,剛剛下過一場雨,被淋濕的墻壁和路面還斑駁著。
近來連日一時悶熱一時些許涼爽,自然地協奏曲就這樣不斷地交替上演著。下過雨的天空漸漸展露光亮,知了也安靜了許多,窗外傳來陣陣清脆的鳥鳴。
想要在這樣安靜的日子里隨意的寫點什么。
校園因為假期的到來冷淡了很多,一些食堂因改造已經關了門,超市貨架上的商品仿佛在一瞬間被一掃而空,這不是我所熟悉的校園景象。
中午走在路上迎面而來一群背包的學生,看他們的樣子應該是要參加最后一門考試。身旁經過一對女生,其中的一個以一種同情的話語說:“好慘哦,現在還有考試。”
突然就想起前兩年,每學期期末考試的那段時間,內心都有著如青春般的悸動,不是因為考試而興奮,而是因為終于要離開學校這個鬼地方了。
可當身旁女生的話從我耳邊穿過的時候,我看看對面男孩子們的臉,卻絲毫沒感到他們內心有多苦楚與無奈,大概是因為我的內心很平靜吧。
其實在學校以“來去自由”的身份已經呆了兩個月的時間,從看著其他人上課到目送學長學姐離校再到感受校園人煙日漸稀少的氣氛,我仿佛在這段時間里慢慢獲取了不一樣的生活。
越來越習慣一個人學習、吃飯的生活,日子過得平淡如水卻充盈,雖然有時候也略感乏味,但這樣的時光卻值得珍惜,未來再次迎面而來這樣如水的時光也不知會在哪一天。
畢竟人生中有一段這樣的時光真的挺珍貴,讓我想起了很久很久以前那種吃著西瓜搖著蒲扇的單純日子,是靜靜的、靜靜的...
發覺此時此刻大概是我可預知日子里最后一段屬于自己的時間的時候,不知為什么有點小難過,甚至還擔憂著回到以前多一個人都覺得擁擠的四人宿舍時代。
雖然人多有人多的樂趣,人少有人少的精彩。雖然也明白這僅有不多的安靜小日子如流水般淌過我的指縫,可我還是瘋狂的想要去緊緊的抓住它。
也許是我已經吃掉了孤獨吧,又或許是我習慣了與自己對話。
我不是孤僻癥患者,只是在一個人的時候會和自己聊聊天說說話,可有時候也會和自己發點小脾氣,然后攪得渾身難受。
剛剛的一場雨后,去圖書館取回留在那里的書。平日里活潑的圖書館沉悶了很多,教室里空空蕩蕩的,天花板上的吊扇忽悠忽悠的轉著,聲音顯得特別嘹亮,極少的一些個位置上還坐著看書的人兒。
這里是我除了宿舍呆的最多的地方,想起去年圣誕夜研究生考試結束后的第二天早晨,又想起前天天臺上空的那一朵潔白的云,都糅雜著絲絲傷感的美。
沒能聽著周五閉館的音樂離開,看著圖書館阿姨在整理推車上書籍的背影,知道終于到了該說再見的日子了。
走出圖書館的那一刻,感覺心中丟掉了些什么,又生出些新的東西。
就在開始寫這些字之前,翻看了先前寫的兩篇周結,發現已經落下了三周。第25周的總結在我去北京的游記里提到,那些被遺留在時光里的就讓它流逝吧,而去北京的游記可以算作第26周的總結,而這一周的就是此刻的當下吧~
17年的日歷在每日重復的動作里被撕下了大半,不經意間的時光流逝總能成為男女老少聊天時感嘆的話題。
回顧過去的這一年,仿佛顛覆了曾經。認識了很多新的人,遇見了很多新的事,也經歷了一些新的體驗。
雖然是實實在在的發生,卻又在流逝的時間里融進平凡往復的生活里。唯一值得提及的就是我擁有著它,而它鑄就了當下的我。
當下的我不再急于“回家”這件事,也不會對最后一天還要考試的同學抱以同情。
因為生活里的每一個事件到來都沒有所謂的“價值”,它只是屬于生活本身,以及它屬于它自己。
甚至慢慢擺脫了對于愛的港灣的眷念以及對于父母的依賴,變得不再急不可耐,也對于“回家”這件事情本身失去當初的期盼。
不是不想回家,而是學會了成長。
這兩個月里有多少個不經意的瞬間,仿佛看著過去的那個自己在和我招手,然后掉頭走進時光隧道里。
生活里也不時有糾結、有煩惱、有掙扎、有迷茫...對于前幾日得知的宋鐘基和宋慧喬的婚訊一些人還抱有羨慕和慨嘆,可那又能怎么樣呢?自己的路還是要好好的走下去。
明天就要回家了,這是一個不同往日的假期,也是一個不同往日的離開。
告訴自己不帶有任何期許和宣誓,只希望不再“分身”,活得更真實更踏實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