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發了篇讀書分享的短文,里面提到了一句話”凡人畏果,菩薩畏因”,其本意是很多人都不注重自身的修煉,只擔心干了不好的事會帶來的負報,而注重修煉的人則更擔心自己會心升惡念,而引發行為上的既成事實,所以,不起負念,或者起了負念及時熄滅之,才是有自控之人的高明,有如此之道,也就可以稱其之為菩薩了。
在我大多數管理課程上,基本會跟參訓的各層級管理者們講到一點,就是組織中的電網概念,包含兩個問題;一是有沒有設置電網,啥是電網?底線唄!如果組織中沒有設定電網,成員不知道安全距離有多遠,上躥下跳,出了問題就罰,這叫不教而誅謂之虐。二是有電網能不能碰?當然不能碰了!各行應有各行的組織管理底線,如果有電網,有人去故意觸之,那只能有一個結果,亡唄!所謂制法從寬,執法從嚴,就是說制定底線時應充分考慮各方面要素,電網不要勒的太緊,但如果一旦拉起電網,你可以罵娘,也可以發泄牢騷,但如觸之,管你哪個天王老子,那就對不起了!
?在下從事管理咨詢數年,與我共事者眾,離開行業者也多,有人來此行業鍍金,初嘗行業之艱辛后,離之;有人不能克服職涯瓶頸障礙,離之;有人感覺與人生規劃不匹,離之;有人志存高遠尋求更大發展,離之;也有人缺乏人生做事之底線,起了負念,逐漸放大之,最后變成惡果,不得已,逐之!
?最近讀羅輯思維公眾號發的一篇文章,世紀著名的探險家亨利·莫頓·斯坦利帶領著一支小分隊,深入非洲最廣闊的陰暗叢林,你很難想出史上有哪個有超強意志力的探險家像他們一樣,如此深入蠻荒之地,經歷狂風暴雨。
?但是斯坦利闖過了所有難關,其他人怨天尤人,埋怨蠻荒讓人殘暴,而斯坦利說蠻荒讓他受益:
大自然教會了他什么?為什么蠻荒沒有讓他暴露本性?
最近有一本傳記作者重新定義了斯坦利,他之所以征服了蠻荒之地,不是因為無私,也不是因為不屈不撓的意志,而是因為他清楚蠻荒之地的限制,并使用了心理學家現在正開始理解的長期戰略。
在雨林,斯坦利每天面臨的挑戰超乎想象。四個月見不到太陽,寄生蟲搞垮隊友的身體,沒有食物——只能靠草根、漿果、螞蟻、鼻涕蟲等充饑,在找不到這些食物的時候,甚至必須生吞活剝自己的驢子,還有隊友不斷地被餓死。
在這樣嚴酷的狀況下,斯坦利每天早上起來都會——仔細刮胡子。
為什么一個快要餓死的人還堅持刮胡子呢?
“斯坦利總是努力保持整潔的外表,特別強調書寫要清楚,雜志書籍要保存好,箱子要整理得井井有條。”熟悉斯坦利的記者說,“他創建秩序,可能只是為了對抗周遭大自然的破壞力。”
你也許在想,在叢林里,最好把花在刮胡子上的精力用來找食物。每天刮胡子不是會損耗你更多意志力嗎?
但是,長期來看,像刮胡子那樣的整潔習慣實際上可以提高自制力,因為它可以激活不需要多少能量的自動心智過程。
堅持刮胡子只是保持意志力的一種方式。在非洲叢林深處艱難跋涉時,斯坦利不斷用“寫紙條”激勵自己,永遠不放棄尋找。他一次次地用這個策略保存了意志力。這個策略轉換成現代方式,其實就是預設底線,把自己鎖在正道上。所以,你把偏離正道的可能性變成零,或者把偏離正道變得超級丟臉或罪大惡極。
斯坦利的經歷讓我想到我從事的行業,一個職業培訓師,不管TA經歷了多久千山萬水的長途跋涉,也不管TA經歷了幾個未合眼的通宵,也無所謂寒來暑往,在每天早上進入課堂前,仍然會洗凈面孔,刮凈胡須,梳理越來越稀少的頭發,整理西裝,打上領帶,擦亮皮鞋,整理好所有用具,面帶微笑進入課堂。
我曾經到過新疆浩瀚的塔克拉瑪干大漠的邊緣,驚嘆大漠里的胡楊,歷經上千年不枯,只因根須深深扎入地下,展現出其對生命的堅強和執著。
最近一部電影《老炮兒》很火,看的幾代人激動不已,熱淚盈眶,中心意思就一句話,“做事,要講規矩”
底線,說到底是來源于對生命的敬畏和認真。所以最初很多事不過是預設底線,最后會形成一種價值更大、時間更久的東西——習慣,這樣生活就可能發生持久的變化。引用羅輯思維跨年演講中的一句話作為本文的結束語與各位同行共眠!
“我哪里是TM的堅強,很多時候不過就是死撐!”其實,死撐就是一種預設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