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家庭教育兩句話
第一句話,"凡是你想讓孩子做到的事,你先做給他看。"? 這叫身教勝于言教
恰巧發生一起同學打架事件,男孩小沈之所以遇事就動手,源于家里有個家暴爸爸,我們都嘆息著。
第二句話,陳鶴琴先生說過:“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 ,這叫孩子的自主成長。
B
一個女孩找我, 我想轉班,老師罵我媽媽,我不想跟她上了。教師的問題確實存在,家長一樣也有問題。哪個問題是根?
C
一個男孩來辦公室找我,說,我家困難,能不能少交學費。
帶著電話手表的他,為什么會提出這樣的要求?
D
很多學生的問題,我不知如何回復..
一個匿名的學生用紙條傳給我,寫了一封諷刺班主任老師的信。
如果信件內容屬實,我是有一個怎樣齷齪的同事?如果內容臆造,孩子是怎么豐富的想象?
E
家有考生
月考成績出來后,交談話題過多陷于此,為何?
F
為助力薛城小學班主任教育隨筆寫作共同體,讓堅持寫作變為我們的習慣,歡迎大家將自己的教育故事,發送到我的郵箱15069482205@163.com 我們計劃將大家的學習體會、教育隨筆以微信公眾號的形式推送給大家,因此建議:1、文中如出現特殊學生,建議使用化名;2、如有特殊情節特殊信息,可提前告知,我們不會推送。3、建議關注,隨時閱讀。歡迎提出好的建議。
教育寫作,不是機械邏輯的線性式增長,而是在堅持每天積累一點點后,才有可能下筆如有神。這當中,我們要借助于某些工具,在今天,很多這樣的工具,好用的簡書,? QQ說說,發微博,寫博客等等。從身邊的小事寫起,從100字開始寫起,突變式成長均來自于教育中的“小事情”
G
讀《跟孔子學當老師》一書, 在“對學生的愛,盡在授之以漁”,看到這么幾句話。“孔子的啟發幾乎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師生心靈共鳴。一方面,學生自己得爭氣,努力鉆研直到遭遇自己無力辨明的問題;另一方面,老師得事先經歷過學生的求學體驗以及求學過程中的種種問題。這兩方面交融在一起,才可能產生啟發,但若任何一方放棄了求學,便不會有啟發式教學了”。從中,你可以看到出孔子的教學觀、學生觀嗎?
教學的第一任務,是將自己的求學經驗與心得體會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將要耕耘的“學”。周勇老師舉例說了他妻子的物理老師,高一時,花了很長時間講“什么是物理學”以及物理學家和他自己的物理學習經歷。語文老師一直在研究唐詩宋詞和魯迅、蔡元培等人,按自己的研究與人文精神教育理想來實施教學,教材基本上不用,只是到高三下學期,才集中把那幾本教材梳理一下,為高考做準備。兩位厲害的特級教師,都喜歡將自己積累的“學”傳授給學生。
很多走上教師崗位的人,求學期間不一定是名列前茅的優秀生,比如我。將自己漫長又艱辛的求學過程,甚至學習困難,毫無保留地講給學生聽,就是孔子所說的“授之以漁”,朱熹先生教學生學《論語》時就先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