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引導和鼓勵廣大高校畢業(yè)生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勇于到基層一線和艱苦邊遠地區(qū)建功立業(yè),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中央宣傳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lián)合發(fā)布20名2021年“最美基層高校畢業(yè)生”先進事跡,用親身經歷講述了基層奉獻、成長成才、至誠報國的感人故事。
人間四月天,青春正當時,青春不僅是意氣風發(fā)的韶華時光,更意味著一種人生境界、一種生命價值、一種精神狀態(tài)。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干部,要謹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始終與民族同奮進、與祖國共命運、與時代齊發(fā)展,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青春賽道上“生根發(fā)芽”。
澆灌為黨為國的“信念之根”,在薪火相傳中堅定“青春理想”。理想指引方向,信念決定成敗。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聽黨話、跟黨走,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不斷奉獻祖國、奉獻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輩子的頑強奮斗來體現愛國主義情懷,讓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心中高高飄揚。青年干部要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己任,志存高遠、胸懷天下,自覺把個人夢想融入到“中國夢”之中,把個人幸福與人民幸福聯(lián)系起來,把個人追求與國家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牢記使命、勇于擔當、敢于奮斗,讓愛國主義成為“青春理想”的鮮明旗幟。
強健堪當大任的“擔當之枝”,在拼搏奮斗中展現“青春作為”。“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源自《后漢書·虞詡傳》,原句“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說的是立志不貪求容易實現的目標,行事不躲避風險困難。青年干部要提升“事不避難”的能力,彰顯“事不避難”的擔當,拿出“事不避難”的毅力,在困難面前、危難關口、關鍵時刻,不畏難、不逃避,不掉鏈子、不撂攤子,勇于攻堅克難,敢于擔當作為,甘于無我奉獻,在知重負重中砥礪前行,在自討苦吃中涵養(yǎng)品格,在不懈奮斗中書寫青春,以擔責、扛難之姿展現青春風采。青年是繼往開來的偉大力量,是我們事業(yè)的希望所在。而青年時期正是苦練本領,增長才干的黃金時期,只有珍惜光陰,求真學問、練真本領,才能厚積薄發(fā),成就一番事業(yè),讓實干實績成為“青春作為”的最佳證明。
綻放傾情奉獻的“為民之花”,在增進福祉中彰顯“青春風采”。為社會服務,為群眾解難,是青年投身社會實踐的重要內容。“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當前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青年干部作為黨和國家事業(yè)的中堅力量,肩上的擔子一刻不能放松。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干部,要以“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情懷,深入基層訪貧問苦、問計于民,多坐坐老百姓的“熱板凳”,多鉆鉆老百姓的“矛盾窩”,多聽聽老百姓的“心里話”,多算算老百姓的“生活賬”,傾聽民心民聲,真正摸清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群眾“最盼”上見真情,在群眾“最急”上動真招,在群眾“最難”上下真功,以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讓人民至上成為“青春風采”的最亮標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每一代青年都在火熱實踐中譜寫著壯美的青春贊歌。青春的模樣是實干、奮斗、拼搏的樣子,是能獨當一面、敢攻堅克難的樣子。廣大青年干部要用奮斗彰顯青春力量,用奉獻展現青春風采,用勤學托起青春夢想,以迎上去的作風、敢吃苦的勁頭、敢攻堅的魄力赴青春之約,成可為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