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紀事#
今天是愛人弟弟腦外傷住院的第15天。這短短的15天就像15年一樣漫長。回憶起出事的那晚,恐懼害怕的感覺又清晰又模糊,就像一場夢。從昨天開始,他慢慢開始有間斷和模糊的意識了,對問題知道點頭回應了,真是感謝祖宗神明的護佑!
只有在醫院這樣重癥的病房才能這么真切的體會,人是多么的脆弱。以前一位恩師經常說,人就是自然的一個草木,風雨欲摧之實在是簡單不過的事情。我們能做的,也只有接受和擁抱。當然,生活永遠不會是單調的,我體會到的也遠不止恐懼和悲傷,還有太多太多的感動,感恩,感謝。
家:
家是什么?愛情?親情?溫暖?避風港?這就是我對家的印象,我是個在溫室里長大的孩子,以前是父母庇護我,成家以后有愛人承擔所有的大事,一切都進行的順風順水,我的生活平和而平淡。這次的事對我來說,算得上大風大浪了。我的這一葉小船沒有翻在這大風大浪里,靠的是家人的包容,愛和責任。沒有互相埋怨,沒有互相推諉,有的是理解,是支持,是體諒。我們是沒有很多錢,但是很富有的家。
朋友:
有人說過,人在患難的時候就能看出來朋友是不是真朋友。也許是精神的,也許是經濟的,也許只是怕你難過就會放下所有的事千里迢迢趕來,就為了給你一個擁抱,人生得此摯友,別無他求。還有自己正經歷人生大轉折的摯友,我無法幫她分擔,她卻反而擔心我錢夠不夠用,還有遠隔重洋的長輩朋友,日日替我祈禱,還有素未謀面的朋友,只是很久沒看到我在群里說話就發來關懷的問候,這樣的溫暖,每每想來,熱淚盈眶。友情和愛情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
老師:
之所以我要單獨說一下老師,是因為我前半生大概遇見的都是假老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解惑,難道僅僅是解答不會的題目?非也,真正的老師一定是能指導學生在面對人生的大考題時,去尋找正確的答案,讓學生學會在風雨中獨行的能力。哀嘆之前沒遇到真正的老師,又要慶幸現在幸遇到了真正的老師。感謝師恩,愿我不要辜負這份幸運。
#醫院紀事#2之護工
屯溪市人民醫院位于黃山市屯溪區,是個建筑老舊的醫院。住的ICU是腦外科的小ICU,里面一共六個床,都是腦外科的重癥病人。護工一共十個人兩班倒,每天的護理費是150,日夜專人看護和所有的吃喝拉撒都要管,這點費用真不算高。跟我熟識的兩個阿姨大概五十幾歲,都是附近的農民。也許有人會覺得他們不專業,沒文化。可是什么事都是相對的,正是因為她們來自底層,更容易同情底層人民的痛苦。當家屬傷心流淚的時候,阿姨會過來安慰家屬,跟家屬說這幾天病人進步的地方,好轉的征兆,這些話語遠比醫生冷冰冰的病情告知更能安慰人心。
腦傷病人,會在腦水腫期變得狂躁不安,喊叫躁動,各種鬧騰,護工就要幾乎24小時不離人,以防病人摔落、自己碰掉各種插管,尤其做了開顱手術的病人傷口要特別當心。這工作需要很強的責任心。據我觀察,這幾位阿姨做事的態度和認真程度是值得肯定的。所以說,責任心和學歷,真不是一回事。
有時候也會遇到難說話的家屬,居高臨下,覺得自己花了錢了,就對護工阿姨頤指氣使,惡語相向。尊重這個事一定是相互的,并不是因為有錢就應該贏得更多的尊重,雖然在醫院這個地方更能凸現錢的重要性。真正的教養,應該是對達官貴人不諂媚,對鄉村野夫不輕蔑。所以說,有錢和有教養,也不是一回事。
在此,我感謝護工阿姨的辛勤付出,代替家屬做了家屬應該做的事,甚至是很多家屬都不愿意做的事,感謝。
#醫院紀事#3之病友
醫院的病友之間是一種很奇妙的關系,一般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建立比較親密的互助關系,而又會在分離以后迅速的隔離開。
我們認識的第一個病友也是來自附近鄉村的一隊父子,68歲的父親和兩個40多歲的兒子。老父親因為心臟病發作突然暈倒,導致比較嚴重的顱內出血,比我們早兩天住進了腦外科的住院部。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兩個兒子對父親無微不至的照顧,一天尿不濕都舍不得給父親用,不停的換洗擦。他們就是我們嘴中說的農民工,卻擁有中國人最寶貴的慈孝之情。每次我們去做檢查都馬上擼起袖子來幫忙,也讓我體驗到了最純樸的老鄉情。
醫院里永遠都不缺悲慘的故事。第一天進醫院,就看到一個身影佝僂的老太太挑著籮筐賣琵琶,當時只是覺得醫生護士都沒有制止,有點奇怪。后來才聽說,她是附近山區的農民,丈夫騎車帶著19歲的女兒在山路上翻車了,丈夫當場就不行了,女兒重度顱腦損傷,已經在醫院住了很久了,醫生說最好的結果也就是植物人。只是對老太太來說她就是全部的希望了,不舍得放棄。昂貴的醫藥費已經承受不起了,所有的藥都停了,只是一點基本的營養液。我想再次遇到她賣東西就去買一點。沒有直接給她錢,也是覺得顧及接受好意的人的尊嚴,也很重要。再后來也沒怎么看到她了,希望能有奇跡出現在她身上。
最近,ICU里面又轉來一個二十五六歲的小姑娘,是腦瘤患者,已經在上海杭州進行了手術治療,現在帶著上級醫院的治療方案回來來治療。我現在明白,每天大量的抗生素吊瓶也只是懸崖上的一把而已。每日探視的一個小時,對父母來說一定是很艱難的,盼著見又不敢見,見一次就離訣別近一點。對一個家庭是天崩地裂,而對世界來說只是多了一曲短暫的悲歌而已。
在這里,每天都上演人世的悲歡離合,也只有在這里人才能如此真切的體會健康平安的重要。祝所有的朋友都能平安健康,真的是這世上最美好的祝愿。
#醫院紀事#4之陪護
在醫院最折磨人的一件事莫過于陪護,還是陪護一個智商大幅降低、脾氣大幅變差、精神狀態不太穩定的青壯年腦外傷病人。他們的作息特點,就是日夜顛倒,即使手腳被綁起來依然不停的折騰。這考驗的絕對是家屬的全面綜合素質,從腦力到體力,從智商到情商,從白天到黑夜……
而在這些艱苦卓絕的戰斗中,會和同房間的家屬迅速的建立友好互助的關系,比剛畢業的大學生進單位受到的待遇好太多了,事無巨細、手把手傳授經驗,幾乎在一天的時間之內新進家屬就能掌握基本的護理技術。這大概也算一種革命戰友的感情了。
而且這工作,不必征求當事人的意見,上崗也不需要技術準入,不管你是經驗豐富的老同志,還是沒有任何經驗的新兵蛋子,號角一響,就得扛著槍上戰場了……
夜幕剛剛降臨,考驗人的意志力、耐心、忍耐力的斗爭又吹響了號角,祝今晚好運。
#醫院紀事#5之治療
現在是午夜一點半。三樓的兒童病房不時傳來小寶寶撕心裂肺的哭喊聲。如果路上能遇見,基本上也是清一色的日本裝扮――白色的醫用膠布纏在頭上,固定著一個可以反復使用的軟針頭。在我知道這些冰涼涼的液體攜帶者各種抗生素進入身體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以后,看到這些孩子就更加覺得可憐。
我們這一層的腦外科,多數都是危重病人。他們從住進來的第一天起,就是各種各樣的液體掛起來,60多個床位的病房每天要產生的跟掛水有關的垃圾估計可以裝滿一個超大的垃圾桶。今天是轉出ICU的第二個白天,水是從早上六點一直到晚上九點(這還是我各種浪費提前換瓶的結果),包括兩種強力抗生素,預防大腦內部發生感染的;降腦部水腫的一種;升高血壓的一種,以及其他不明作用的若干種。其中印象深刻的是銀杏提取物,據說是保護心肺功能的,我特別想知道除了小白鼠以外,這個藥物在治療心臟病上究竟有多少實驗數據,攜帶者寒意的水流進血管的營養素會給人體帶來多少益處。越是清楚其中的利害,就越是對這樣的治療感到不安,但是像這像嚴重的腦外傷,又不得不假手于現代醫學的治療,畢竟也還要感謝這些技術挽救了他的性命。
慶幸的是已經走出ICU,我終于可以在米粉中加上打了粉的附子理中丸,以減弱這些液體的副作用,我想在過一段時間以后,一定會體現出中醫扶正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積極作用。讓我們拭目以待。
樓下依然斷斷續續傳來孩子的哭聲,又把我拉進有點殘酷的現實,那就是對我們中醫文化所面臨的冷清局面。但愿它不要失傳在我們手里。
#醫院紀事#6之苦和成長
中國有句俗話,叫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意思就是吃苦能讓人成熟。這樣的故事,古代的現代的,聽過無數,也覺得有道理,有時看到動情處,還會潸然淚下,覺得自己的內心受到振動,靈魂得到升華,覺得自己遇到困難一定也能像這些主人公一樣堅強。事實證明,別人的經歷永遠都是故事,就像浪打沙灘,也許會有暫時的痕跡,但下一次的浪花就會將這些痕跡沖得無影無蹤。不痛苦不足以留下痕跡,不痛苦不足以被銘記,不痛苦不足以讓人成長。
當然,今天我所經歷的是,還遠遠算不上是痛苦,最多只是個暫時的困難,只是我從這件事情中看到了自己的脆弱,幼稚和不堅定。反觀我自己的成長史,父母呵護有加,生怕外面的風吹浪打把我打翻了,從小無憂,不知道父母和家庭所經歷過的困難,每天傻乎乎的在父母營造的溫暖環境里快樂成長,連高考志愿都是爸媽幫選擇的,直到參加了工作,他們的能力實在無法企及了才不得已退出來。凡事總有陰陽兩面,快樂無憂的童年和青年,也形成了我做事無主見,優柔寡斷,考慮問題不深入的性格。所以,真正的成長,一定是自己摔倒了,再站起來,一直有人攙扶就永遠學不會奔跑。
等孩子們回來,我會和他們說說爸爸媽媽現在所經歷的事情,教他們摔跤了怎么爬起來,畢竟摔跤是不可避免的。
今天剛好看到一句話,迷茫是考驗也是轉機。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