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圣祥
陜西、西安、北京消協等37家消費維權單位,最近發了個消費提示:電影貼片廣告不明示,消費者享有退票權。
因為他們體驗調查發現(這都要體驗調查?是公款消費不?),影院都是有映前廣告的,而他們絕大多數都沒有提醒要播放映前廣告,所以,“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與選擇權”。
電影映前廣告“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與選擇權”?說實話,我之前真沒想過這個問題。看報紙有廣告,看電視有廣告,百度有廣告,新浪有廣告,今日頭條有廣告,微信公眾號也有廣告,無論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基本都是靠廣告活著的,咋就不涉嫌侵權呢?
還有,奧運會有廣告,看球賽有廣告,凡是有贊助商的活動就會有廣告,這些都沒有提前跟消費者商量過或者明示過,是否統統涉嫌侵權呢?
不客氣地說,廣告如果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那也是之一。它讓商家可以找到消費者,讓消費者可以找到好東西,更重要的是,它讓很多被認為是社會公器的機構和很多被認為是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活動得以正常運轉。沒有廣告就沒有媒體,也沒有新媒體;沒有廣告,奧運會、世界杯等等,都不會有今天的規模和影響力。
年底了,陜西、西安、北京消協等37家消費維權單位,要刷存在感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這個靶子估計沒有找準。為了“批斗”電影映前廣告,扯上《反不正當競爭法》“商品銷售者不能強制搭售商品”的規定,其實有點搞笑。
因為,廣告是免費“贈送”的,并沒有“賣”給消費者。另外,廣告的價格也沒有間接包含在票價里,人家真的是“免費”的。怎么扯,也扯不到“搭售商品”上。
認為電影映前廣告強迫觀看,增加了觀影者負擔,違背了觀影者意愿,構成了不公平交易,就更加牽強附會了。因為影院播放廣告時一般都是亮燈的,你不愿意看,刷個微博聊個微信不行么?拖延時間最長也就5分鐘,坐在外面等5分鐘真的比坐在影廳等5分鐘更舒服?影廳難道是監獄么?
無論是在哪里,廣告看多了,你可能會煩;電影里植入廣告太多,你肯定會吐槽。但總的來說,我們應該感謝廣告。
傳統媒體現在為什么不行?就是因為廣告少了嘛,沒人來做廣告,媒體就沒了收入,自然就辦不下去了。電影院也一樣。電影院收入一般包含三大塊,一個當然是票房收入分成,一個是出售食品飲料收入,還有一個就是廣告收入。2012-2015年影院映前廣告收入,占全國電影票房的平均比重在5%左右,2016年全國影院映前廣告總收入,估計有30億元。
現在請想象一下,假如把這筆錢都給砍了,會發生什么事情?某些影院可能會撐不下去,某些影院可能會提高票價,某些影院可能會想辦法節省成本,這對觀影者來說,都不會是什么好事。很多南方三四線小城市,這個季節影廳里連空調都不開,為什么?因為上座率太差了,只能給你提供一條毯子。
看視頻網站上的視頻,都是要先看廣告的,如果不想看,最好的辦法是交錢成為會員;電影院如果有免看廣告的服務,票價肯定也得漲,道理就是這么簡單。
越是生意好的影院越是有廣告,越是生意好的影院越是服務更好,這才是良性循環。映前廣告太長太爛的問題,之所以不需要消協伸手來管,是因為市場競爭的無形之手管得更好。
因為有競爭在,影院就必須小心翼翼地,將映前廣告維持在不影響觀影體驗的范疇之內,也不能播放太低俗太惡心的廣告,因為搞過了就會影響自己的生意,就會得不償失,就會給競爭對手送去顧客。
我經??措娪埃也挥憛捰城皬V告,因為影院也要活,你不讓人家活,你就沒處看電影。我甚至會對砸錢投放映前廣告的人心懷感激,因為這樣,我買票的價格才足夠低,我才能看更多的電影。微信公眾號也一樣,你不愿贊賞可以幫點一下廣告,如果他有的話(我沒有)。因為這樣,人家才能活下去,才有動力繼續寫。
映前廣告商不是觀影者的敵人,相反,是我們的合作者,他們事實上承擔了一部分咱們看電影的票價,這才是事實的真相。
你看過的那些廣告,沒有占你便宜。
文/舒圣祥(微信公眾號:書生香評)
優酷自頻道:書生香評,歡迎訂閱。
歡迎觀看和分享書生香評視頻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