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資格評價任何人的人生目標,但我敬仰對自己的欲望和能力深刻了解,并使命必達的人。”這句話是從除我老爸外我第一個真正的idol-瀟灑姐的一本書《按自己的意愿過一生》里面摘抄的,很喜歡,盡管還未能透徹體會,但是產生了極強烈的共鳴。
即將步入雙十的我,對于未來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與些許不安。以前小時候談夢想,我覺得自己有夢想而且一直不甘于平凡、一直很積極樂觀;隨著自己愈加成熟,包括初去盛世贏家系統培訓學習時,再談夢想,腦袋里要自己撐著面子說我有夢想,但是心里特沒安全感——我的夢想是什么?我不知道。那時我才慢慢發現,也開始敢承認,自己的所謂夢想是那么地脆弱,天真單純的自己真應好好看看世界,看看自己是多么地微不足道。
后來在一次次迷茫、一次次愈加清晰中,我似乎找到了自己想要一生踐行的事業——開辦一家會計事務所,成為來自中國的全球五大會計事務所之一(哈哈哈~)。本以為找清了方向,但在這個不斷探索尋找的年齡,我再度陷入迷茫,發現很多東西并不是我以前天真地認為那樣,我還不了解的真的太多太多了!
身邊很多人說我很優秀,包括一些企業的老板,是,我自己也很慶幸地感受到自己身上有無限可能性,但是卻實實在在有種不安全感,幾乎一直泡在學校的我太缺乏經驗元素了!我不知道我的能力到底可以有多大,只是盡量做好有機會嘗試的事情;我不清晰我的欲望到底是怎樣,只知道我非常渴望地想要成為那20%的少數人,但我要如何到達彼岸,通過哪些途徑,需要做怎樣的投資?我不知道。經驗元素的匱乏讓我不得不迷茫,我也敬仰那樣對自己有如此清晰認知的人,并且使命必達的人,因為那是我渴望成為的人。然而我當下除了敬仰,還為此極大的缺陷做了什么彌補呢?不得不厚著臉皮說,少!或者說,遠遠不夠!
還記得前段時間的我狀態底下,懶于做日計劃,就只是按部就班地上課,臨到頭趕作業,有空時看美劇...模糊的意識里知道自己該做出一些不一樣的努力,但是就是懶著不愿去做...大概持續這樣的第3、4個晚上,突然特別想看書,于是半夜12點拿著kindle趴在床上,點開瀟灑姐的《按自己的意愿過一生》,那時候我剛剛開始看這本書。
永遠忘不了,凌晨2、3點,第一次因為看書哭得跟淚人似的,心里面產生了極其強烈的共鳴,像是聽到來自未來宇宙的呼喚,心里十分激動和期待!同時也覺得好幸運,在這樣的時候干了這么一件事,大概真的就是god’s will, 那晚也成了我人生的一個swan event。
第二天,開始有了些微妙的轉變,英語課上老師放著哈佛的視頻,瞬間鼻子一酸,吃晚飯時聽著最喜歡的歌手鄧紫棋的《一路逆風》,邊吃邊看歌詞,慢慢有種很想哭的沖動,當時的想哭和前一天晚上有些不一樣,不只是激動,仿佛有些失落,但我說不上來。
直到吃完飯給媽媽打電話(我老媽是個很優秀的保險銷售主管,今年目標是參加MDRT -全球壽險精英的最高盛會,而通話那會兒,她已實現目標的2/3,看到老媽如此努力,作為女兒真的汗顏啊= =),那時我才發現我的感受到底怎么回事。原來我的內心是真的失落,而且很失落,不僅如此,還焦慮,源自一種極大的落差感——現在的自己和理想中的自己,或是未來想要變成的樣子,差距好大好大,而我當下做的努力與應有的付出遠遠不成正比!我的失落和焦慮是因為我懶于行動,并且對未知的未來感到恐懼而裹足不前(這點很多人一開始不易察覺),從而無法體會到每天達成一點點小目標,離理想的未來一點點靠近的令人踏實的安全感。
我想,通常我們努力不夠就兩點原因,一是恐懼,二是不堅持。萬事開頭難,最大的阻礙莫過于恐懼,如果永遠只是想到但做不到,所有想要爭取的美好都只是幻想的泡影,我討厭這樣懦弱、不敢邁出第一步的自己。順便借用前幾天我的拳擊教練和我交談時吐出的金句,“一個成功的人,不是優秀的人,而是努力的普通人”,不堅持、缺乏毅力,也是躲在恐懼背后造成一次次失敗和不如意的一大仇敵,我也討厭這樣一直被這“仇敵”欺壓卻無力還手的自己。
改不改?改!!!痛定思痛,不改不行!通常不愿改變,要么是缺乏動力,要么是還沒痛夠。我痛夠了,也沒有那么多時間讓我繼續去耗(而且親愛的男票也成了我很大的動力,哈哈哈~)。媽媽說,讓我不著急慢慢來,我最大的資本就是時間,但是我想,20歲了,其實也真不小了,現在是時候該為未來的自己好好投資、鋪墊了,只是要走好、走穩。缺乏經驗元素,那我就去多嘗試、學習,累計經驗(當然,是在不影響學校專業學習質量的前提下),“事事總結,時時內省”,慢慢把這個習慣注入到血液中;英語水平的提升要不斷跟進;課余時間多看書,看看雜志,看看如《財經郎眼》、《朗讀者》這些類別的節目,不斷開闊眼界,輸入儲備,參考其他人的活法,從而更清晰自己未來的方向,ETC。
看!明明我可以有那么多很棒很有趣而且很給我信心的事情做,干嘛還老糾結于小小的恐懼里,多少已流失的時間成本啊?!
如果真的決意要成為很厲害的20%的極少數人,真的要活得精彩,那就讓我當下的努力匹配的了我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