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夏天去到坦桑尼亞做志愿者給了我很多的感觸,很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about project】
我的項目是在一個小學教五六年級的英語。每天8點到學校,一般上2.3節課之后在辦公室批改完所有的家庭作業大約12點就可以回家吃飯啦。相當于項目只是做一個上午。下午和晚上時間自由安排。學校的孩子五六年級大概是11到16歲。40分鐘一節課,沒有課間休息。小學的條件很差,教室沒有電燈,天稍微暗一點就看不清黑板。學生都在學校里吃午飯,午飯只有一種豆制品當做主食非常艱苦。
項目還有一部分是去孤兒院陪小孩子。孤兒院條件非常差,大概有30幾個孩子,從45歲到18歲。特別有意思的是他們一看到中國人就想約架,他們以為所有中國人都會Chinese kongfu。成龍也是紅透了半邊天代表我們中國人形象,在坦桑所有人都知道jacky cheng。因為我們大一的時候學了太極,我就裝模作樣地打太極來嚇他們。有一次一個很胖的女生想來和我打架就一拳打在我的肚子上當時就虛了。
在學校做項目的時間里有幾件事很有感觸:1.“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味地無條件給予造成無理由索取”3.不重視教育
學校經常是沒有鈴聲的,上課下課都靠老師自覺掐時間。即使是在課堂上老師學生也非常非常隨意。上課遲到23十分鐘學生不敲門就直接進教室是常態。正在上課其他的老師突然進來拿個東西講兩句話也經常發生。毫無時間觀念,對所有的事情都非常非常地flexible似乎已經成為了非洲文化的一部分。這讓我想到好像我們中國的大學生總是在喊著要自由,不要規矩不要束縛,但這次讓我感受到 人有時候還是需要一定的秩序規矩來約束自己的,這樣才不至于太沒有效率太懶散。“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是很對的?!?/p>
還有一件事情給我感觸特別大就是我那個小學的孩子特別喜歡去索取。走在學校經常有孩子直接伸手問我要gift要candy。他們一點都不懂得付出和回報成正比。甚至學校里有一些老師也因為一些非常無理的理由問我們要錢。有時候村子里的一些陌生人也會有這種行為??赡茉谒麄兊挠∠罄镉X得他們自己條件差,外國的志愿者條件好所以我們就理所應當地去幫助他們。但是我個人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扯淡的事情。別人對你的任何幫助都不可能是理所應當的。最開始我對這件事件非常氣憤,覺得他們不應該這樣,于是在上課問問題有時候會給同學們一些糖果作為獎勵。每次給完孩子們糖果之后我都會強調“no pian no gain”并且主動要求他們對我說謝謝,讓他們有意識地去感恩。
并且在我們的印象里好像從小到大家長都是一直在強調說要多讀書,多學習。特別是總有什么家里窮要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故事。但好像在坦桑雖然說大家條件也不好但也不是很重視教育。大家也沒有很努力地想去改變現狀,反而是有點甘于貧窮,這點還讓我挺驚訝的。
【life in Tanzania】
【吃穿住行】
坦桑尼亞當地的吃的比較單一,土豆西紅柿牛肉豆子玉米米飯基本就是這些不太吃辣。因為穆斯林比較多也不吃豬肉。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坦桑人不是很有創造力吧。我們中國5大菜系,每個菜系都幾百種吃的,每種做法還不一樣。但是坦桑當地的食物就只有幾種,甚至每一家參觀的做法都相同。、
78月份坦桑是冬天,20多度非常舒服。當地女人非常喜歡用整塊的大花布直接包裹在身上。有些馬賽人出門也是直接裹毯子,挺有特色的。住的房子就有點像中國78十年代的農村,一層樓小平房。路上全是坑坑洼洼的土地,但是并不泥濘因為天氣干。出門摩托、minibus、小三輪車都可以。也有的士,隨意報價不打表。這里有一點culture shock,他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非常小。Minibus超級超級擠,坦桑女人又非常胖,完全是人貼著人。但是他們完全不會介意人與人之間的觸碰,甚至是陌生男人直接和女人擠在一起。他們見到陌生人也非常熱情地握手 勾肩搭背
【人文關懷】
在和各國志愿者一起生活的這段時間里給我一個很深的感觸的是,好像外國人都比較注重人文關懷。我日常沒有發生什么事情的時候就經常面癱臉。一次我面癱臉坐在沙發上,一個非洲小哥突然對我說了一句“Ihope you can smile every day”當時我就流淚了 ?覺得特別特別溫暖。其實我并沒有發生什么不開心的事情,那段時間他還經常逗我笑讓我覺得特別幸福。和他們接觸的過程中也非常注意我狀態的變化。好像我們經常會和朋友一起吐槽一些不開心的事情一起分享一些開心的事情,但是很少會真正地去經常關心對方的心情 狀態。
【當地婚禮】
非常有幸參加了一次當地的婚禮。坦桑的婚禮在晚上9點左右才開始,一直持續到半夜。坦桑人對于婚禮是非常重視的。所有參加婚禮的人都是會特別打扮,穿的非常正式,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當時我在酒店上洗手間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在里面換衣服。非洲人都非常非常地喜歡跳舞,那種藝術細胞感覺是融到骨子里的。婚禮也是一直在跳舞。迎接新人在跳舞,敬酒也在跳舞,領食物的時候也在跳,伴娘伴郎跳,親友團在跳舞,一直都很歡快。包括在坦桑也去過幾次bar和club大家也都非常喜歡跳舞。整個婚禮的儀式程序還挺繁瑣的。
【20歲生日】
很有幸在回國的前一天在坦桑過了20歲的生日。我生日在暑假,我是不會去刻意過生日的那種,家人對生日也不是特別重視。但是在坦桑那晚大家給了我一個很大的驚喜就覺得很開心。埃及小哥特地給我做了意大利面 日本小哥特地做了壽司非常感動。大家還一起用各種語言給我唱了生日快樂歌,當時覺得特別幸福。屋子里的志愿者來自很多個國家,周末的時候一些志愿者就會給大家做他們本國的食物,很幸福。當時幾個中國志愿者就在房子里做了可樂雞翅和麻辣香鍋。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可樂和雞翅的結合讓大家都開了眼界。
【當地人生活態度】圖
可能在我們的傳統文化里,如果家里條件不太好的話肯定是勤儉節約,每天努力勞作的。但是在坦桑你會發現婦女經常都會出門編各式各樣的辮子,到街邊去做顏色鮮艷的指甲。每天出門都帶不一樣的頭巾。我覺得這些都是熱愛生活重視生活的體現。這和我們的文化也有點不一樣。有的小商店也會非常傲嬌地中午一部分食物不提供,因為他們來不及做,或者早上很晚才開門。而在我們中國農村肯定是早早就要起床勞作的。
【kill the Kilimanjaro】
我花了六天的時間去爬乞力馬扎羅山。當時是我們有5個志愿者約好了一起,加上3個向導,20個挑夫,1個廚師組成了一個團隊上山。到了山上你就會發現人工的痕跡非常少。不像是國內的樓梯山。乞力馬扎羅山幾乎是純天然的,走路都都靠向導帶,是真正意義上的爬山,有時候需要手腳并用一起爬,類似于攀巖。每一天都會到一個營地,在營地扎帳篷,吃住都在帳篷里。晝夜溫差特別大,晚上抬頭就可以看見星星非常漂亮。
乞力馬扎羅山海拔5895米,比較高。所以剛上山時是雨林到海拔2 3千就變成了灌木,最后就成了荒漠幾乎沒有植被。山頂上都是雪和冰,有一種飄在云端上的感覺非常漂亮。我們每天大概要花8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來爬山,還挺辛苦的尤其是到了海拔比較高的地方。
第四天我們半夜12點爬起來從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開始沖到頂峰海拔5895米。因為很晚特別特別冷,風也特別大,我又是那種平時上6樓都會大喘氣的人,所以是個非常大的考驗吧。非常累,因為一停下來就會覺得冷所以幾乎沒怎么休息,一直爬。到了5 6點的時候特別痛苦抬頭看好像山頂就在不遠但是就是爬不到。我平時做事還蠻少會想中途放棄的,那一次真的是憋著一口氣中間有一瞬間不想爬了躺在地上賴死,但最后還是堅持下來了。當時是覺得估計我下一個這么痛苦的時候就是我生孩子的時候所以瞬間就不想生孩子了。最后連續爬了7個小時終于等到頂上看日出。當時太累了,坐下來突然就開始流眼淚,日出雪山都很美,但是每天爬山也不顧形象全身是土邋里邋遢又很累就沒有什么心情去拍照。在山頂坐了1個小時就開始下山,下山很快。那一天連續爬山16個小時幾乎是沒有休息。
【總的感受】
最后一張是回來的時候在飛機上拍的。乞力馬扎羅山全貌。因為我們就住在山腳下,所以那邊的人對山也有很深的情感。這也算是最后一眼乞力馬扎羅?;仡櫸疫@40天的整個經歷,其實我有難過很久覺得自己很想努力去為當地做一點點地改變但是好像并沒有太大的效果。我想了很久是不是我失去了做志愿者的意義。前幾天看了一篇文章《無能的力量》給了我很多的感觸,似乎回答了我這個疑問:做好該做的事情,改變自然會發生。
坦桑尼亞只是非洲的一個國家,并不能代表非洲,剛才的分享也僅僅是我從一個角度幾個方面對于坦桑有限的感受,也并不能代表坦桑,畢竟“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直相信走過的地方多了會變得包容,而包容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認識,堅信親身經歷才會有自己的認識。通過媒介、轉述等一些方式我們往往聽到的是“差異”,會自動忽略“共性”,但其實世界大有不同,世界也沒什么不同。
???D:q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