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的浪潮正在越吹越響,前幾天,滴滴出行的數據曝光僅2016年1月份的GMV(商品交易總額)首次突破8億美元,成長速度相當驚人。而關于共享經濟的話題也越來越熱,為什么發展才三年的公司就成長到如此規模,下一個獨角獸級別的巨頭在哪里?共享經濟領域還能不能成長出來下一個100億美元以上的超級巨頭?
共享經濟迸發出來巨大的價值的原因包括:社會商業模式的重構,原有的社會商業基本架構的組成方式是個人和公司,個人向公司或機構提供服務并獲得相應的報酬。公司這種制度的存在是文明發展的產物,在它存在300多歷史中,也極大地推動了這個社會的發展。然而,隨著企業化的加深,公司的變大、變多,公司這種制度也不再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對生產效率的提高已經造成了阻礙。更好更先進的組織形式是平臺和個人,平臺發布任務,個人通過平臺完成任務,并獲得相應的報酬。
共享經濟在我國落地的幾種形態,
1.出行的共享
國內出行領域的科技公司典型代表企業就是滴滴出行和uber中國,兩家公司均是超級獨角獸。滴滴出行成立才三年多,根據網易科技公布最新數據,其估值已經超過200億美元,可謂是國內成長最快的科技公司,覆蓋領域從打車、專車、快車、順風車、代駕、巴士和試駕等等,整個2015年的訂單總量高達14.3億,接近整個美國出租車訂單總量的近兩倍。
整個出行領域的想象空間特別大,是個萬億級別的超大市場,Uber的600多億美元的估值(數據來源于澎湃新聞)更是讓滴滴出行在國際投資者心目中形象清晰,也很被看好。
2.知識經驗的共享
典型企業是知乎、廳客。知乎是個知識的共享社區,為大家提供了很完善的知識共享體制,不論是科技領域、人文、汽車和軍事等等各個領域,都有相關領域的專家為大家提供專業的解答。平臺上包括各大科技公司的高管、法律專家、汽車達人和軍事愛好者,為C端用戶提供更優質的內容。
而廳客則是偏重于為自由職業者和在職者的第二份工作提供服務,為大家連接的人與人的服務。服務模式也是偏重于C2C,一端做連接客戶的C,這個C是連接消費者,另外一端是連接自由職業者或者半自由職業者,公司本身是做平臺,通過將平臺做大做強而盈利,并不采取抽成。平臺上比較酷炫的服務者包括:占星師、心理咨詢師、設計師和自由撰稿人等等。
3.房屋的共享
房屋的共享領域國內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巨頭,有愛日租、途家、住百家、小豬短租、螞蟻短租等數家創業公司,國際上的公司中Airbnd估值已經超過了250億美元。以途家為例,更加偏重于高端的房屋共享短租,其公司估值僅達到10億美元,和Airbnb的相比其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按照市場的估值而言,在房屋共享領域,Airbnb的估值已經是超級獨角獸,而國內房屋共享領域也將釋放出更多更大的空間,國內房屋共享領域產生市值超過百億美元的公司也只是時間問題。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內的創業公司如何找到適合我們的國情的模式,并快速長大,這才是未來的關鍵。
4.快遞的共享
快遞的共享也是剛起步不久,仍在發展的早期,案例:達達快遞。達達的成長速度有點嚇人,不到兩年的時間就估值超過了10億美元,其主要的產品功能是物流的短程眾包共享,將物流信息發放在平臺上,物流人員可以通過平臺直接接單完成配送服務。
物流任務的共享,解決的是急發性物流需求,如果全部采用自營配送成本是很高的。C2C的模式是未來的趨勢,也能釋放出更大的社會勢能。而DST的領投,也讓這家公司具有了下一步爆發的標志。
5.硬件服務的共享
服務器硬件的共享最為典型,就是云服務,國際企業中有AWS、微軟云,國內企業典型企業包括阿里云、華為云以及規模比較小的UCloud和金山云等等。基于硬件服務的共享也是成長飛快的一個領域,阿里云的數據實現了2015年二、三、四連續三個季度同比增速超過100%,成長空間巨大,其中2015年第四季度的收入已經高達8.19億元.
云計算的市場的持續火爆,阿里云從阿里巴巴獨立出來成長為下一個超級獨角獸,接過螞蟻金服的擔子也只是時間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