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一位杰迷老朋友給我推薦了部82年的老電影《牧馬人》。
往后幾天,閨蜜D看了這部電影說她像里面的女主,我也像。然后,老朋友嗤之以鼻,說道:“我覺得沒有那樣的女生了。”
我當時不以為然,沒在意。畢竟,電影而已嘛。
這幾天閑來無事(說的好像之前有事兒似的哈哈),翻出來看了下。
該影片改編自張賢亮的小說《靈與肉》,講述了許靈均被打成“右派”,來到西北牧場勞動,得到當地牧民的關懷照料,并與四川農村姑娘李秀芝結成連理,文革結束后,他放棄了到美國生活的機會,決定留下來建設祖國。
感慨頗多,最想的還是想給它配首歌,為啥?
嘻嘻,且聽我娓娓道來。
01 從前很慢
特別喜歡木心先生的《從前慢》:
每一句都很喜歡,這里只想大聲朗讀加粗部分。
現在看電影喜歡打開彈幕,這真是個不好的習慣。但是感覺有好多人在陪著自己看,這種體驗還是蠻不錯的。有彈幕說,這種感情放在現在這個年代,早就不復存在了。
就像我那個老朋友說的,現在已經沒有那樣的女生了。那么,我想弱弱地反問一句:“現在還有這樣的男生嗎?”哈哈哈。
言歸正傳。
從前慢,是因為如今快。那么是日色變快了嗎?還是車?馬?郵件?都不是,是人變快了。
感謝愛因斯坦,相對論是個好東西,哦不是個東西,是個好理論。來看看影片里的人物性格特色吧~
愛情,是奢侈品,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不予談論,哈哈。
影片里,讓我更感動的是鄰居們的淳樸、善良和真誠,以及家人的信任、陪伴及支持。
先說鄰居。
遠親不如近鄰,這幾個字在影片里體現的可謂是淋漓盡致。
許解除勞教后,因無家可歸,被留在牧場放牧。老牧民董大爺給他釘上門簾子擋冷風,董大娘送來了兩大碗熱騰騰的面條。十年動亂中,郭?子(名字沒聽清網上也沒查到,哦對了影片無字幕~)等牧民想方設法保護他免遭橫禍。
而許遠在美國的大企業家金主爸爸仿佛人間蒸發里一般,從未寄來一絲關懷。
再說家人。
許和李兩個人的相濡以沫,互相陪伴,彼此信任是整個影片得以順利展開的明線(純屬個人見解)。完全不會寫感情戲,就這樣吧,一筆帶過。
“面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
02 心系祖國
遠在美國的大企業家金主爸爸終于“回來”了,原因很簡單:出于愧疚,想把許接到美國“重新教育”。由于種種原因,金主爸爸不再勉強兒子跟他走了,而是囑托兒子在大陸為他買塊墓地,死后他想葬在祖國。
我看到這里時,不覺已淚目,到底還是祖國好啊。
上面我說許和李的感情是影片順利展開的明線,那么許對祖國的愛國情懷則是影片得以順利展開的暗線了(純屬個人見解?1)。
1957年,許被打成“右派”,來到西北牧場勞動。“右派”,這可是那個時代聞風喪膽的政治帽子,一輩子都不得翻身。那時,許感到孤獨、絕望,也曾想過結束自己的生命。
所以,看到許對李說“我是犯了錯誤的人” “我要在這里勞動一輩子的”,李回他說“我們以后不犯就是了” “一輩子有什么不好,我陪你在這勞動”許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時我也跟著淚目;看到改革開放,許被組織平反后又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我又跟著淚目了。
盡管歷史的車輪在許的生活里碾出了道道傷痕,種種厄運降臨在許的生活中抹上了重重的陰影,許依舊愛著這個國家。
許爸爸回國的初衷是想帶著自己的兒子出國,在得知了許已有妻兒后毫不猶豫的對許說可以把妻兒也一起帶出去。許婉言拒絕,毅然決定留下來建設自己的祖國。
送走了許爸爸,許又踏上了他用汗水浸過的土地,又回到患難與共的親友中間,回到了相濡以沫的妻子身邊。
Emmm……反觀當下的自己,今天應該做什么?
嗯哼?!!還到處亂跑!!!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03 致敬經典
一直都在想,為什么我們要致敬經典?游戲不好玩?偶像不夠帥?零食不好吃?算了,求助知乎大神。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肯定有他的道理。
就像新聞,為什么總是國家大事兒而不是普通人們的柴米油鹽;還像榜樣,但凡能夠拿來標榜的東西都是稀缺的,物以稀為貴嘛。
說到底,我就是想向真善美致敬。??
寫在后面:
還好不是高考作文,不然這題跑得也忒偏了!
《牧馬人》本身的插曲是《敕勒歌》,很好聽的曲子。
但是看《牧馬人》我想到的卻是另外一首歌——《火紅的薩日朗》,阿菜版本的。
這首歌也是一個朋友推給我的,第一次聽就很喜歡,大概就是傳說中的一見鐘情吧。
向往大草原,不,是神往。不懂牧馬人的生活,那種隔靴搔癢的動作也不會啊,那就聽聽歌吧!
真的很好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