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命的本質是什么?由于我們的宇宙萬物都是由基本粒子按照物理法則相互作用從而組合產生的,生命也不會例外。從微觀的原子尺度向上看,生命是相當于不同種類的原子以一種現代人還難以想象的復雜方式組裝排列的結果。
? 簡單來說人工制造一個活人或者任何生命體都可以總結成四部分技術。第一部分是獲得原料,就是組成生命所需的原子,包括基本原料:碳、氫、氮、氧、磷、硫,還有一些其它微量原料例如鐵、鋅、碘、硒、銅、鉬、鉻、鈷等等,就是這一共不超過幾十種原料按照一定的數量配比構成了人以及其它我們知道的所有生命;第二部分就是能量,相當于融合劑,能夠將這些不同的原子像樂高積木一樣拼裝在一起形成一個一個特定的空間排列結構;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設計圖,就是一本要用原子組裝獲得什么樣空間結構的說明書,它提供了方案使得我們知道每一個原子應該放在空間的哪個位置,需要加入多少能量把原子粘在一起形成更大的物質結構,從而能夠把大量散亂的原子一點一點的拼成一個活著的人,有了說明書,有了原子原料和融合劑,最后還需要可以充分移動原子和輸入能量的工具,使得我們可以自由移動原子,給這些原子提供能量,把它們按照設計圖組裝,如果這四部分問題解決了,就可以像3d打印一樣打印出一個活人了。
? ? 如此說來制造生命就變成了一個原子層面上的3d打印技術,想象我們有一臺3d打印機,它的原料就是各種原子,我們給它輸入一張具有原子精度的3d設計圖,然后打開電源,這個機器就可以一層一層的打印出包括一切生命在內的所有已知物質。那么人的意識呢,包括思想,記憶,情感,這些都不過是原子組合后形成的宏觀機能而已。就像造一臺滿油的汽車可以開動一樣,我們可以用原子級精度的3d 打印機制造出一個人的全部結構,這個人就自然的具有活人的一切機能使得他在自然環境下運轉起來。也就是說,通過這項技術我們可以定制任何一個人,讓他擁有特定的記憶和思想以及情感和性格。
? ? ? 那么人還有靈魂嗎,就像那本<人是機器>發表以來,人們所逐漸開始相信的一樣,所謂的靈魂不過也就如上述所說的是特定原子排列組裝的結果,就像汽車能跑,電扇能轉一樣,是可以設計的了。十九世紀末開始過了這么一百多年,現在這樣一個關于生命本質的理解仿佛已經成為了大多數人的共識,因此諸位看官一定覺得我嘮嘮叨叨講了這么半天不知道到底是要說啥,可就是這樣簡單的有關人的生命和靈魂的表述產生了一個困擾我的問題。
? ? 假設我們擁有了原子級3d打印的技術,人這種生命體就可以像手辦模型一樣大批量復制生產。制造另一個我將非常簡單,地球上可以提取出充分的原料和能源,所需的只是一張設計圖當然還有打印機,那就可以制造另一個100%的我,這時連如來佛祖或者上帝都分辨不出我跟他的區別。只會有我自己知道他肯定不是我,因為我還正活著我的生命體驗是獨一無二的,也就是說如果我即將死了我一定知道我會徹底的死去,即便還有一個跟我一模一樣的人代替我的角色繼續存在。打印出另一個我,對于我自己來說不過是多了一個復制人罷了,他不能代替我自身的生命體驗。如果在復制出另一個我之后殺死我這個本體(這個過程不妨稱之為A方案),那么實際上對于我這個本體來說,在我死以后那個復制人如何繼續存在下去也跟我沒有任何關系了,我不會知道,因為我已經死透了有一具尸體為證啊。
? ? 但是想象一下,如果要用打印機創造出另一個我,還可以采取另一個B方案,那就是首先通過一個儀器先把我徹底分解成原子和能量,再把分解后的原子儲存起來作為原料,分門別類輸入到打印機里同時加入等量的能量,就可以把我打印出來了,這時候我的生命體驗究竟是如何呢,我想只可能是如下兩種結果:? (一)當我被分解的時候就可以理解為我已經死了,因此在我死后即便又制造出另一個和我一樣的生命個體他實際跟我也沒有任何關系,我自己的生命體驗在我被分解的那一時刻就徹底停止了。跟A方案的結果一樣。(二)我被分解時雖然已死,但是后來又把我組裝了回去類似分解的逆過程,就相當于我又重新復活了,這時我的生命體驗是連續的,就像在分解的時候失去意識,然后通過打印機組裝以后又恢復意識了,類似睡了一覺我不會感到生命的間斷,更不會有死亡的體驗。
? ? B方案可能出現的這兩種結果好像都有道理,那么究竟那種體驗是實際上發生的呢,因為兩種結果是矛盾的,只能有一種會發生。那么究竟會是我死了然后另一個復制人代替我,還是我不會死,又復活過來了,只是意識中斷了一小會兒?
? ? 如果說是第二種結果,我的生命體驗在經歷分解和組裝以后依然是連續的,也就是我不會感覺到死亡,那么就說明B方案產生了跟A方案完全相反的結果,也就是說兩個方案一定有差別才能導致結果的完全不同。可是諸位看官想想看A方案跟B方案除了原料的來源不同其他哪里還有差別嗎?組成我的原子本來也是自然界得來的,每個原子上并沒有標記,我現在身上的原子跟從土地里空氣中收集來的原子沒有不同的地方,至于我跟另一個打印出來的我是兩個相互獨立的個體,我們之間又不存在量子糾纏,那么那個復制人究竟是在我死后被造出來還是我生前被造出來對于我自身應該沒有任何影響,畢竟我跟他是獨立的兩個人啊即便一模一樣。我死了從身上分解出的原子(用來生產我的復制品)就不過是普通的原料吧,跟從自然界中提取的原子的結果沒有區別。這樣來說再看B方案是不是跟A方案沒有差別了,那么結果上產生的矛盾又如何解釋?只能說B方案假設出現的第二種結果不會發生,當我被分解后就死透了,即使再組裝也不會復活,而是另一個跟我一模一樣的復制人代替我活下去而已。
? 可是即便是這樣也有問題,如果說A方案跟B方案的結果完全一樣,那不就是說生命過程不可逆轉,人死不能復生嘛,既然人是由原子拼出來的結構,拆開后為什么不能拼回去?這個過程損失了什么東西?可以想象一下我們把人瞬間拆開成原子和能量,然后再把這些原子能量原路組合回去,過程中損失的少量原子和能量可以由外部補充,類似于我們每天吃飯也是從外部補充了啊,整個過程瞬間完成,比如一毫秒以內遠遠小于我們人能感知的時間跨度,這時候的結果為什么是跟A方案一樣,即生命體驗的完全中斷?因為拆開組裝,生命體本身在這個過程沒有損失,為什么我的生命體驗卻損失了,就是我會死然后另一個我的復制人代替我?既然生命體驗跟思想一樣都是從原子層面一步步往上搭建出的生物機能,那它為什么在一切都不損失的情況下丟失了?
? ? 所以這樣看來B方案的兩個可能的結果都不對,這就產生了矛盾,這個矛盾的根源就在于生命結構的可復制和自我生命體驗的連續本身的不可復制之間的矛盾。如果自我生命體驗的連續跟我們的意識思想一樣來源于物質就產生了這樣的問題。這個問題我想不明白,也許是我庸人自擾忽略了什么明顯的漏洞,經人點撥一下就能明白了。
? ? 但我不由的又想起那個經典的問題,人有靈魂嗎?如果有一個不是由我們能夠知道的物質或者機制構成的神秘物質或者效應,它最終賦予了我們生命體驗,而又無法被現有的生命科學解釋,那么在B方案中,雖然結果是人在物質層面沒有損失可言,但這個神秘的東西卻損失了,那不就可以作為個人生命體驗連續的不可復制的原因了嘛。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不妨給這個神秘的東西起個名字,就叫它靈魂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