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意外很驚喜,今天在一個學習英語的音頻節目中,居然聽到了我一直都非常喜愛的作家――三毛的采訪原聲。
原來三毛的聲音是那么的清潤甜美,原來從三毛自己的口中述說出來的與荷西的愛情故事,要比書中所寫的更令人陶醉向往,原來三毛對荷西離去是那樣的刻骨銘心,那種隱藏在平靜語調里的哀傷讓人心疼到不知不覺潸然淚下。
三毛說,荷西對她的六年之約,她是理性抗拒的,但命運真的在六年之后把她帶回了他身邊,于是她決定嫁給他,不在乎他比她小,也不在乎他并沒有很多錢。
三毛說,在撒哈拉沙漠的日常生活中,她之所以常常感覺能看到大海的碧波,似錦的繁花,覺得生活那樣美好,正是因為有荷西陪伴在身邊。
三毛說,荷西遇難后,她再見到荷西時已經過去兩天了,但她在為他守靈和他私語時,他的眼睛和口鼻竟然都流出了鮮血,她就用手帕擦著他的血和著她的淚和他告別。
……
記得初識三毛時,我尚讀高中,不過十七八歲的年紀。和那時候風靡的臺灣言情小說相比,如果說后者是一碗碗讓人迷幻的迷魂湯,那么三毛的著作便是一泓泓讓人清醒的清泉水。
我也聽流行歌曲看港臺影視,我也來者不拒地看遍所有能看到的言情小說,但毫不夸張地說,只有三毛是我的偶像,是我精神夜空里的閃亮的啟明星,甚于任何一個影視歌星和言情小說家。
我后來一直認為,看過大量言情小說的憧憬著美好愛情的我,當時之所以沒有被情色權錢迷惑,沒有早戀,后來又敢于選擇并追隨一窮二白的丈夫,苦中作樂過清貧但愛意滿滿的生活,全部得益于三毛對我的教化:理智,隨心,樂觀,豁達。
當時的我,雖然憧憬美好的愛情,但卻仍有三毛的理智提醒:一個女孩,只有愛讀書愛學習,才能修煉好自己的能力,才能自由地追逐到自己想要的真愛。
所以那時候的我,心無旁騖地讀書學習,努力地修煉著自己,不管身旁的他人如何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也不管自己的周圍有多少蜂飛蝶舞情迷意亂。
后來,遇見了所愛的丈夫。但他一窮二白,家在遙遠的他鄉,一個與我的家鄉分隔祖國南北兩端的小地方。我很理智,很明白一旦追隨而去后將會面臨諸多的艱難。
但三毛基于自身能力的隨心率性給了我莫大的勇氣:有能力,不怕艱難困苦阻止,有真愛,值得孤注一擲嘗試。于是,我像三毛追隨荷西一樣,勇敢地追隨丈夫到了陌生的西北小城。
白手起家的生活毫無懸念的艱苦。并不喜歡的工作,狹小逼仄的住處,異常拮據的經濟,吃不習慣的面食,還有那干燥的氣候荒涼的環境刺鼻的煙氣不定期來襲的風沙,讓我們朝夕相處的歡喜多了許多世俗的憂慮。
離開嗎,回到繁華的南方大都市?可是舍不得,我心里仍有愛。怎么辦?我一遍遍地回想三毛在撒哈拉沙漠時的生活,那種身在荒漠卻如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智慧才華和樂觀豁達,極大地鼓舞了我。
于是,我堅持下來了,用愛情用努力,春燕銜泥一般,一點一點打造出了如今溫馨的小家,有愛我如舊的丈夫,有可愛健康的兒子,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經濟生活。
因為有愛,沙漠里也能開出繁花,這是三毛踐行出來的事實,也是她帶給我的希望和信念,不止于愛情和婚姻,還有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世事無常,又或者是天妒英才,一個能在荒涼貧瘠的沙漠里過出豐富多彩的生活的女人,一份能讓貧瘠荒涼的沙漠幻化出碧波蕩漾繁花似錦的愛情,就這么煙消云散了,讓人扼腕嘆息。
我曾經對三毛結束生命的選擇十分不解,也曾經無數次為她設想過另一種選擇后的美好生活,遇到另一個相愛的人,和他繼續浪跡天涯,續寫愛情和生命的傳奇。
但聽過三毛自己在采訪中的述說后,我突然就理解了她。她真的努力過了,只是,她的心早已給了荷西,荷西不在了,心就不在了。沒有了心,人焉能活?
因為有荷西的愛,三毛的撒哈拉沙漠里,開出了讓世人都贊嘆的繁花。也因為荷西的驟然逝去,三毛這朵在撒哈拉沙漠里盛開過的繁花,落盡了榮華,了卻了牽掛。
或許足夠愛,才能夠如此勇敢吧!
感謝三毛,教會了我什么是真愛,如何去真愛,如何在生活的沙漠里開出愛的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