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是你的好朋友,怎么別人就能考個95分,而你就是全班倒數第二呢?”
“你看看,樓下的思思,都會做稀飯弟弟和自己吃,思思跟你一樣大的,你都8歲了,還不會”
家長,你有拿過你孩子跟別人家孩子比較嗎?很多時候看到別人家的孩子特別優秀,作為家長的你是不是都會情不自禁地拿自家孩子跟別人比較呢?坦白說,吳一鈳還真的有,但只放在心上,嘴巴沒敢說出來。
我們的父母,就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孩子比較,殊不知這正是打擊孩子最佳的方式之一,誤認為這樣能讓孩子更努力向別人家孩子看齊,從而變得更優秀。家長,吳一鈳想告訴你的是,這種方式不但沒有效果,反而給孩子產生負面的影響。孩子的自尊心被打擊,甚至還會學攀比、嫉妒別人的心理。
家長,那你應該怎么避開比較,讓孩子增加自信,有上進心,從而主動努力呢?吳一鈳在這里分享三個技巧:
●以鼓勵的方式漸進地與孩子溝通,以了解孩子心中所想;
●增強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比較事情,不比較人;
●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引導孩子主動自我比較。
一、以鼓勵的方式漸進地與孩子溝通,以了解孩子心中所想
?
家長,當你與孩子溝通時,你的溝通方式也正是在教孩子與他人溝通的方式,收起你的不滿情緒,接納不完美的孩子,特別是孩子的感受,主動聆聽心中所想,專注去引導孩子想要解決的疑惑和問題。
比如上面的例子:“小明是你的好朋友,怎么別人就能考個95分,而你就是全班倒數第二呢?”吳一鈳建議你這樣跟孩子說:“這次你雖然是倒數第二,但分數是比上次進步了3分,進步了一點點,媽媽看到你的努力,下次你一定能進步到倒數第三名的,加油,孩子!”
?
家長,你先認可孩子的分數,然后給孩子鼓勵,接下來你就需要引導孩子說出自己心中所想的事情:
●考到全班倒數第二所碰到的難題一一講出來(你自己用筆寫下,或帶上手機錄音);
●跟孩子一起把一個一個難題逐一分析,看看哪些是孩子自己能攻克的,哪些是希望家長需要提供幫助的;
●針對孩子自己能攻克的問題,讓孩子說出自己準備怎么攻克,給出具體方案;
●問孩子,如果經過自己的努力,你認為你可以考到多少分,具體給一個分數作為目標。
?
家長,吳一鈳在這里給你一個特別提醒,在孩子在奔向自己的目標前行的時候,可能會感到很累,不想再前進時,你只需要給適當的鼓勵,千萬要收起你話嘮的嘴巴,否則會適得其反。
?
二、增強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比較事情,不比較人
比較,是人的天性,比如比房子、比車子、比收入,比孩子,凡能比的,都會去比,特別是我們的過時過節。
比出來的,往往只有兩種結果:
●生悶氣,因為比不過;
●得意,因為比得過了。
上面的兩種結果都是傷自己,傷家人,傷親友的行為。愛比較只有百害而無一利,特別是孩子。吳一鈳能理解每位家長心里的苦,因為吳一鈳也是一位家長。
家長,人與人的差別很大。差別就在于每個人的做事方式、方法不同,而導致不同是由于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思維方式直接影響每個人的行為不同,導致結果不同。
所以家長,你無需拿自家孩子跟別人家孩子比較,無需要比較人,如果人生非得要比較,那就讓比較變得智慧一點,如何比?就是比做事的思維方法,做事情的方式、方法哪個最優。比如在一件事情上,加以分析,加以總結它的做事思路,做這事的方法除了現在的方法外,還有沒有其他替代方案。比較同一件事情背后不同的思路和做法,可以幫助自己借鑒學習,提升自己,成就自己。
家長,吳一鈳勸告你的是:為讓自己心情舒暢,不要拿自家孩子去比,因為每一個人的發展軌跡不同,有什么好比呢?比出來的結果,只是讓你短暫心理滿足或是心理宣泄一下而已。每一個孩子的天賦不同,發展也自然不同。對于孩子,你只需要無條件地相信他能做到,孩子未來一定會非常棒!
三、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引導孩子主動自我比較
在我們生活的社會里,很多父母或多或少都會因為孩子的問題感到焦慮,而這種焦慮很多都是來自外界。比如:
●“別人的孩子都在學羽毛球,我的孩子要不要學呢?”
●“別人家孩子都能認200個漢字,我的孩子還什么都不會!"
●“別人家孩子2歲多就開始學英語了,我要不要給孩子也報個班?”
家長,你發現沒有?你會不自覺地用別人家孩子的節奏來規劃自家孩子的成長。曾經在家長圈,有一句很流行的話:“自家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但結果常常不是你的如愿。
在這里,吳一鈳給你的建議是:就像上面的第一點所述,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現在所碰到的難題,說出自己的發展方向,為達成這個目標,怎么自我提升,后面還要不斷做自我提升總結,不斷修煉自己,這就是非常好的自我激勵方式,讓孩子主動自我比較,每攻克一個問題,就能看到自己提升和成長。
日進一寸,不可小覷!
最后總結一下:
家長,如果你能避開拿自家孩子跟別人比較,并且運用好吳一鈳分享如何跟孩子溝通的三個技巧:以鼓勵的方式漸進地與孩子溝通,以了解孩子心中所想;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引導孩子主動自我比較;增強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比較事情,不比較人。那你就能讓親子溝通變得高效,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孩子的教育就能事半功倍。
以上內容就是本人吳一鈳為家長分享的親子教育心得,吳一鈳有15年育兒、親子溝通互動經驗,將帶著你一起看電影學育兒。如果你面臨跟孩子無法溝通,或怎么說孩子才聽之類的問題,你的問題我有解;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