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第一次一個人去飯店吃飯,是在工作之后。
乏善可陳地從小學讀到大學,將一摞一摞的教科書打包賣給小區收廢品的大叔,拍著手上的灰打量這座我生活了二十一年的城市,突然間就決定了和同學去一座陌生城市工作。
我向來不是意志力堅定行為果斷的人,無論做什么都需要旁人的陪伴。中學時每到下課就要結伴去廁所的女生軍團中鐵定有我一個,住校之后不論是去食堂吃飯還是回寢室都要拉著好友一道行走,仿佛這樣才能不被落單。
即便是做出離家的決定也是一樣,我仍舊拉了好友一同離開。
2
刷微博的時候看到過,工作以后的人生,會與學生時代大相庭徑,一個人獨處會變成常態。我不以為然,和當時的男友說著永遠在一起的誓言,轉眼就各奔東西。
可是當我來到這座城市、開始第一份工作的時候,我便立刻體會到了一個人的狀態。加班的晚上沒有人等你,只好獨自踩著細碎的月光站在馬路旁邊等一輛優步,在電話里與司機形容所在位置,永遠分不清身處東南西北,也不知道這座城市的路線,傻叉似的指著邊上的建筑物或飯店名稱一頓解釋,總是繞了很多路才在最后坐上那輛車。
周末約上好友吃飯,因為大城市的堵車經常是一個人尷尬地吃了一半才看見好友匆忙推門的身影。我以前特別害怕一個人去飯店,害怕一個人點餐,一個人往嘴里塞食物。周遭不是情侶就是聚餐,而我一個人面對一個巨大的火鍋,熱氣升騰氤氳了我的眼睛,我默默地涮著羊肉,放進碟子里,等待好友的陪伴。有時也會發生吃到一半好友被一個電話叫去公司加班的情況,她邊打電話邊用餐巾紙擦嘴上的油,沖進衛生間花五分鐘補妝,用香水遮蓋身上的火鍋味,充滿歉意地跑去買單,留下我再次面對那只巨大的鍋。
想起大學畢業時與男友分手,我們面對面坐著吃完了最后一餐散伙飯,他將筷子伸進辣椒紅油里,邊夾起毛肚邊對我說,以后你要學會一個人吃飯了。我不以為然,到最后一刻還想要拼命掩飾自己的失落,偽裝成一個百毒不侵的人,給這段為時兩年的感情生活畫上一個“I don’t care”的句號。
我跟著他一起去埋單,全程低頭看著鞋尖,不知道該跟他說點什么好。反正好的壞的已經全都交代清楚了,我們都知道畢業分手等同于再也不見。前程對我們來說都太重要了,我們年輕,站在二十出頭的風口浪尖,想要快一點把世界踩在腳下,快一點占領自己的一席之地,快一點賺錢,快一點成功。在這些念頭面前,感情不過是消耗品,它將精力消耗得精光,最后那些美好、甜蜜都變成了一把陪葬品。
分手這個儀式就像一把鋒利的刀,切斷兩個人間的所有經歷、聯系,最大程度將我們變成我和你。我想在最后關頭告訴他,我其實非常討厭香菜也不是很能吃辣,卻這么將就了兩年。
但是最終還是什么都沒說,默默走出餐廳,他用手臂最后一次為我推開那扇厚重的門,以后那些門都需要我自己來推。
我為了證明一個人也可以瀟灑恣意,或者是分手后必須經歷的“比比誰過得更好”這樣的環節,第一回刷著大眾點評上想吃的餐廳,訂好一個人的位子,在周末打車跑去吃。
原來一個人的尷尬之處只不過是中途去上廁所擔心服務員把餐收走。并沒有人會關注獨自吃飯的你,服務員也不會因為你一個人吃飯而多收錢。我獨自坐在窗戶邊的位置,看著窗外的車川流不息,先掏出手機拍了張照發到朋友圈,再用叉子插起牛肉,送進嘴里,仔細品嘗食物的味道。
那張照片上我的對面沒有人,卻感到前所未有的輕松。我不必在意對面人的表情變化與話題進度,這是我吃過時間最長的一頓飯,我這人很有儀式感,做什么都要有個開始儀式或者結束儀式,一個人吃的這第一餐飯,代表我真的一腳踏入了成人世界。
3
讀書的時候我也一直給自己下結論,這輩子都不可能一個人跑去電影院看電影。
到處都是情侶座,相互喂爆米花的畫面比熒幕上的劇情還要甜蜜。偶爾看到一半發生討論劇情三觀不合吵架跑出影院的人也有,我仔細聽著他們吵架的內容和一些飆出口的精髓語句,悄悄記在手機備忘錄里,拿來當以后寫小說的素材。
單身時也經常和朋友一起去看電影,看的大多是青春校園片或者都市愛情片。在生活里根本沒有的瑪麗蘇劇情要在虛擬世界里補回來,女同學一邊擦眼淚一邊問我眼線有沒有花,熒屏上閃過一個又一個腿長顏好的白衣少年,還偏偏總是不死心地愛上一個沒頭腦的少女。
還記得和第一次和喜歡的男同學一起去看電影,兩個高中生偷偷摸摸地買了票,也沒注意哪個好看哪個不好看,隨隨便便買了兩張距離時間最近的票,抱著爆米花和可樂進去看。黑不溜秋的氛圍里,他第一次牽了我的手,掌心有點濕糯糯的。
那真真是充滿青草氣息的十幾歲,根本不用考慮房價太貴你太沒錢,也沒見識過V臉女神長腿大胸,覺得對方哪哪都好,也特別享受那種躲著父母老師偷偷談戀愛的貓捉老鼠游戲。
后來隨著年齡變大,自然而然成熟了一些。提前看到網上有想看的電影就會和男友一起去看,他看不了愛情片,一看就入睡。熱衷于槍殺和美國大片,于是電影院成了我們各自補覺的最佳場所,花三十多塊睡掉一個個燥熱的夏日午后,想來也是一種浪費。
直到我在這座城市工作,心血來潮地想去看一場最新上映的電影,想著約人麻煩,得考慮時間,畢竟社會日新月異,大家都忙著掙錢。也正處于單身的水深火熱中,無人陪伴,便自己買了張票趕在開場以前踏入放映廳。
一個人看了《使徒行者》,看電視劇的時候還是在大學,我至今記得,當時和男朋友為了這部劇吵過一次,我說覃歡喜肯定不是臥底,是大BOSS,他一定要說覃歡喜就是臥底,口干舌燥地跟我羅列出了種種跡象。我倆站在校外的江邊,好多來散步的情侶們從我們身邊穿過,我倆像傻逼一樣站在那里,爭到后來,我被他說得無話反駁,要不是江邊有護欄就差把他踹下去了。
其實我根本不在意那部劇最后誰才是臥底,也不在乎我和他到底誰說對了,我生氣的是他就為了這么點小事和我非要爭出個你死我活,特沒勁又特幼稚。
后來電視劇結局的時候,正是一個可以睡到日上三竿的大好周末,丫七點鐘一個電話飆過來,興沖沖地跟我說覃歡喜是最后一個臥底,他才是正確的。
我沉默三秒,用《武林外傳》里郭芙蓉的經典橋段來讓自己平靜下來,不要跟他一般見識,不要在早晨七點對他破口大罵吵醒室友。
而現在我坐在靠椅上,嘴里嚼著爆米花,一顆顆吸著珍珠奶茶里的珍珠,林峰換成了古天樂,和張家輝演一對心累的好基友。我刷著朋友圈,看到他也去看了這部電影,買的還是零點首映。他在票圈寫了一大段影評,說自己又猜中了結局。我翻著白眼,想著他怎么還是那么沒長進,暗自慶幸現在是我一個人看這部電影,否則在電影院里吵起來的概率估計得有百分之九十,尷尬地落荒而逃應該是唯一的出路了。
看完電影后想了一秒他是不是也是一個人去看的這部電影,在離我幾千公里的地方。
4
我第一次一個人住賓館也是在工作以后。和公司去上海出差,車子直接開到虹橋那邊一個偏遠地方,絲毫沒有魔都的繁華氣息,晚上下樓發現周圍都是紅燈區。因為去的女生是單數,而我來公司時間又晚,與她們都不是非常熟稔,于是被發落到一個人拿著房卡拉著行李箱找房間。
剛開始我特想哭,覺得其他人都有人一起住,可以一起下樓吃早餐一起看個電視劇,聊聊公司的八卦啥的。而我就孤家寡人,只好不停地刷著手機找人聊天,看見公司群里大家吐槽來上海住到了“河景房”,才跳下床跑到窗邊拉開窗簾往下看,底下是一條河,被烈日曬得波光粼粼,表面金色一片。
我想河里要是只有一條魚的話,沒有其他魚的陪伴還能不能活下去。轉念一想,決定魚生存死亡的應該是食物鏈吧。河里只要有蝦米,魚就一定不會死。
我看著電視機里輪番播放的午間新聞,打開電腦開始研究這次出差的工作內容。社會本身就是個食物鏈,沒人管你的生死存亡,只奉信弱肉強食。我開始懂得我那插科打諢傷春悲秋的學生時代已經徹底離我遠去,現在的狀況就是,就算一個人住一間,一個人下樓吃飯,一個人去趕地鐵到陌生的目的地,也要微笑,也要強大,也要擺出一副什么都不怕的樣子來。
在生活的重任壓下你的肩膀時,你就是那條魚,沒人能替你分擔一丁點,也沒人有義務賜你陪伴,所有困難必須自己去克服。
那次是我第一次跟公司出差,我把在賓館獨處的休息時間全部貢獻給了工作,做出了一個還不錯的策劃案,在后面的行程中受到了肯定,回去以后我發現這個月的工資里多了一筆獎金。
并沒有想要跟誰一起大吃一頓喝幾瓶酒慶祝一番,而是訂了自己喜歡的餐廳,買了一直想買的香水,拎著購物袋回來倒頭就睡。
當我們面對獨立,我們就像一只蜷縮的小動物,開始受了刺激就一心一意想要證明自己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以此來反駁給你下定論的那個人。但是到后來,我們在一次次獨處的過程中收獲了肯定,挖掘出隱匿在內心深處的潛力,這時我們再面對獨立,不單單只是想要給你看,更多的是給自己看。
這就是成長的魅力吧,我不用向任何人展現我的生活,我享受獨立帶給我的回報。
5
我們都在不可避免地長大。以前覺得連長大這個詞兒都充滿魅力,是神秘而遙遠的,是不可預測的。我盼望著有朝一日能像所有都市連續劇里踩著細高跟化著精致妝容的女孩兒一樣生活,長大成人,奮斗拼搏,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可是直到我長到二十一歲我也沒能變成那樣的女孩,而是明白了電視劇只是像科幻片一樣的存在。
剛剛告別校園走向社會的我們,乍一看是離開了多年的束縛,看第二眼才發現學校才是那個最大最強悍的保護傘。我們好像壓根沒吃過苦,一路順風順水,不用靠自己的努力賺錢,分個手就能邊哭邊喊此生不再相信愛情。
九零后是公認的年輕的一代,就像早晨七八點鐘的太陽,我們欣欣向榮地長大了,但其實身后背負的是整個家庭寄予的眾望。我們害怕出一點差錯,害怕沒選好公司今后沒發展,害怕錯過身邊的一支潛力股以后后悔萬分,害怕窮困潦倒害怕愛到錯的人。
社會帶給我們太多影響,我們害怕每一場辜負。也在循序漸進中懂得了大多數人都只是你生命中的過客,只能陪你走過一段,也許值得慶幸的是那段路恰巧是你最艱難的一段,但是,也僅僅只是那一段路而已。
想起高中時喜歡玩的Temple Run,身后有很多追著你想把你吃掉的人,但是一直跑的只有你一個人,所以通關秘籍不過是單槍匹馬。生活也是一樣,在這個城市半年之后我再也沒有像最開始那樣分不清東南西北地上錯車,我熟悉了我的生活路徑,即便到哪里都不會害怕。
說這些并不代表一個人到天荒地老也沒有關系,只是人生難免有一些時刻,是無人陪伴的,難免有一段路程,是需要自己走完的。正因為明白了這些,我們才要更瀟灑地生活,過好屬于自己的每一天,享受那些一個人的時刻,耐心等待下一個接納你的人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