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山”的情結由來已久。
各種古書上都說山上有神靈。
連中國五大名山,據說也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
書中記載的高人,多半也隱居深山。
中國人的“山”自古以來就被一種神圣而神秘的氣氛所籠罩。
從戰國時期屈原的《山鬼》:“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后來。表獨立兮山之上,
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
到唐朝詩人王維的《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又如,陶淵明晚年隱居深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仿佛山勢的雄偉和險峻,讓“山”這個字充滿了神秘的色彩。山中不僅有威嚴的神靈,也有曼
妙的女鬼,更有絕世高人。
又仿佛山谷中的寧靜、祥和,對于那些想躲避戰亂禍害,遠離塵世喧囂煩惱的人充滿了極大的吸引力。
“山”是個象形字
“山”表示高聳的土堆,上面還有許多小石頭。甲骨文的“山”字,就像三座山峰并排聳立的樣子。金文中的“山”,出現了兩側的山峰和中間的主峰。
一座座青山緊緊相連,層層疊疊,相應生輝。“山”字演變至今,常被作為漢字的部首使用。
一般而言,帶有山字旁的字大多都和山峰有關。
現代人對山的喜好并未因為歲月的變遷而消逝。對于那些名山大川,常有秋高氣爽,登山望
遠的旅行愛好者紛至沓來。
更有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名句流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