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時候,我是討厭我媽媽的,總是管我,還偷看我的日記,我記得當時巴不得想要考上高中住校去。我有個老弟,得過腦炎,再加上調皮,媽媽的關注點都在老弟那里,我只管學習好,開家長會的時候,老媽總是收獲滿滿的獎勵,老媽對我最放心了,我感覺我在老媽那里沒什么存在感,所以只能更加優秀,才能換來點點關注。
再小的時候,老爸不在家,老媽自己在租的房子里帶著我和弟弟,雖然老媽是臨時工,可是每周六都有時間陪我們,那時候沒什么錢,可是一到周六,我老媽就帶著我和弟弟去街邊的小店吃早餐,無非是油條豆漿,餛燉燒餅啥的,可是儀式感老強了,就是要犒勞犒勞我們勤勉的一周工作和學習。每頓吃完都美滋滋,那時候,媽媽已經在鍛煉我和弟弟,買單要餐巾紙和筷子,后來總感覺老媽再拿架子,可是當時被當成大人使喚,樂的屁顛屁顛的。
姥爺是鄉村中學的校長,可誰知道她和舅舅當時那么有力的條件愣是沒上出學來,媽媽也算書香門第出身,雖不知書但達理,和爸爸結婚后,十里八鄉都知道老媽上尊老人,下愛孩子,沒人說個不好。近來流行到我們城里上學,我媽這成了鄉親們的落腳點,學生一個接一個的來,跟麥子一樣,割了一茬又一茬。老媽的人緣也越來越廣,小朋友認識的比我們還多。
要說我媽雖沒上出學來,可是對我和弟弟的教育,可是重視的很,不然也不會放棄老家順風順水的日子,來城里重新打拼。老媽的能力也就在重新打基礎的過程中展現出來。當時老爸來城里工作是正式工,老媽投靠老爸進了廠子當臨時工,待遇也不錯,辛苦一分就有一分的錢拿。爺爺在城里經營一家小商店,因為年紀大了,經營不善想要轉租,老媽力挽狂瀾,排除眾議,決定頂著壓力自己試試,讓小店轉虧為盈。后來老爸的工作也江河日下,兩個人有了小店才算有了個退路,不至于年過四十沒了營生,老媽當時的決定,也讓我們家蒸蒸日上。
再后來我上了高中,媽媽也有了點積蓄,恰逢家旁邊房地產開發,老媽和爸爸合計買個車庫,雖然要借錢,但固定資產總比現金要保值,咬咬牙,買了,當時爸爸壓力大,可是幾年后房地產升值快,老媽又一次帶領我們家走了一步正確的方針路線。記得當時媽媽買了車庫,僅僅25平方,每天散步都要帶著我去看看,心里可樂呵了。我也從心里替媽媽開心,這就是人家說的,不求大富大貴,每天辛苦勞作后,晚上拉上窗簾數錢是最開心的。
后來我上了大學,老媽和老爸肯給我花一年6000多的學費上南方上大學,也真是為我的學業下進了苦心。當時我問問和我家庭條件差不多的大多都選了省內的大學,學費加上住宿費一共才4000多,老媽就是為了讓我去見見世面,開闊開闊眼界,就算畢了業回家工作,我身上也多了一份旁人沒有的氣質。大學期間,每每放小長假我回不了家,老媽就鼓勵我出去走走,花個三五百都替我開心。就這樣在媽媽的鼓勵下我去了很多城市,也愛上了旅游。媽媽的話,我出不去,你替我到處走走看看。
畢了業回老家工作,工作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老媽也一直站在我的身后,有些事,我明知道成功和失敗的幾率各占一半,自己猶豫不決不知道該如何下腳的時候,媽媽就像我心里的蛔蟲一樣,總是鼓勵我向前走,去爭取那百分之五十的可能,也讓我再一次次的努力中,越走越好,也越來越有信心。
老媽店里也忙,就因為忙,也練就了超高的執行力,常常當機立斷,雷厲風行說一不二。我有時候想法還沒成熟,和老媽一聊。老媽通常一咬牙一跺腳,走干起來。有了老媽的催促,我的執行力也有了,老媽就是我的主心骨。
很多時候,人就是這樣,現在人生的岔道口,有人推一把,就可能往前走一走,如果有人往后啦一把,雖然保險,但終究失去了成功的可能。我就是經常猶豫的人,明明知道做與不做的利弊,可還是想讓別人推一把,我老媽就經常在旁邊推我一把。和我一起承擔未來的風險,鼓勵我向前走。
越大越知道生活的不易,老媽沒有姐們,我就是她的姐妹,在我的手機里,存老媽的號一直是燕姐,不明就里的人有時候接我媽給我的電話還以為是我朋友。
我的老媽,是我的偶像,盡管她不能具體指導我什么,她讓我感受到的格局與眼界,讓我一生受益。老媽,燕姐,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