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2011年9月,上海市國資委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出讓上海家化集團100%股權。上海復星、平浦投資(平安信托旗下)、海航商業參與競購。
這場競購并非價高者得,價格的權重只占到一半。第二大權重的分數是“資源支持”(包括品牌管理、產業鏈的拓展、銷售網絡建設及財務支持),第三大權重分數有關“職工的穩定性”,此外,還有受讓方的資質、資本、管理能力、經營能力等。
為防止收購者的短期投資行為,上海市國資委規定:受讓方實際控制權5年內不得轉讓,實際控制人5年內不得發生變更。同時,還設置了“毒丸計劃”:公司董事會承諾未來三年除股權激勵增發外,不提交任何形式的再融資方案,以防止公司成為實際控制人的再融資平臺。
故事到此似乎很完美。但,后來的故事眾所周知:平浦投資競購成功,取得實際控制權。然而,作為一個富有創新精神和執行力、為產業癡迷的企業家葛文耀(1985年起擔任上海家化廠長等職務),在2013年5月11日被臨時董事會免去董事長職務,黯然下課。總經理王茁亦在之后離開了工作24年的上海家化。
【后記】葛后來說只要在協議上加上一條:罷免董事長議案需要全體董事一致同意就可以保護自己。他歸結于自己過于自信。或許,葛文耀想得少了一點點,但作為出讓方的律師團是否也“自信了一點點”?還是那什么了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