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想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我覺得自省是一個不錯的習慣,每個階段回頭審視一下自己,看看是荒廢了青春還是小有進步。也算對自己有個客觀,清醒的認識吧,不至于讓現在越發神奇的自拍神器欺騙自己(笑cry!)
從小到大一直是比較聽話的孩子那一類的,沒有讓家長太多操心,所以,理所當然的,大人們就會覺得我就應該學習好,懂事,將來有個好前程。直到高三前,也確實都是這樣。誰知高三最關鍵那年,不知道是叛逆期,還是抽什么風,越是重要的人生節點,自己反而開始放縱。上課看小說,回家也不學習,結果顯然,靠著以前的老底,高考剛好只是過了本科線。報學校、專業的時候又不實際,選了一堆名氣好的,以當時自己淺薄的見識認為能配得上自己的,最后只能補報且服從專業調劑。。。
以上內容,給還在念書的小朋友做個反面教材吧,勵志的來了。
因為本人還算要強(也幸虧這點),當新生開學,來到自己大學的時候(這里就匿去母校名字了,她再普通也畢竟是培養過我的地方),別的學生都是一種興奮和雀躍,各處轉轉,認識新朋友,而我,真是發自內心的有一種恥辱感。很正式的問過自己,以后你就應該這么平庸么?還好,尚存的自尊心和羞恥感,讓我自己開始了一段在今天看來都是我很勵志很上進的經歷。而且我直到現在都認為,男生的成長,可能就是一天,一個小時,甚至一個念頭。他會猛然醒悟,并脫胎換骨。
我想著要改變,而且一定要改變!于是每天不用督促也不用內心斗爭的執行著各種計劃,學英語,看各種書,校外做家教補課掙錢。尤其補課,印象很深,東北的冬天特別寒冷,為了一小時20.30的補課費,自己騎個自行車,在晚上沒有行人的馬路上,凍得眼淚直流,還一直心里給自己鼓勁?;氐剿奚幔吹絼e人都在穿越火線,籃球,自己沒有一絲的動搖,真的沒有覺得他們在溫暖的屋里玩游戲,而我大冷寒天這么折騰有什么委屈,并且我的家境確實還可以,不是真的需要靠這三十五十的補課費。更多的還是想證明,我都這么大了,還是個男生,20歲了(當時),以后能不能靠自己,這是種強烈的羞恥心和對自己目前現狀的不甘。后來陸陸續續接了不同的工作,補課也稍微做大了一些,和朋友一起辦了補習班,那時候學費都不用家里提供,電腦手機都是自己花錢買的,也算是小小的增長了一些自信心。
現在回想起那個時候那個年齡,唯一讓自己感到自豪和慶幸的是,沒有被不滿意的現狀打敗,趨于平庸。如果當時和其他人一樣上課睡覺,回寢室就打游戲,也一樣是混過大學四年,但不會讓我培養出這些還算引以為傲的品性,尤其對一個男生來講。其實直到現在,我也沒有多么優秀,多么出人頭地,但是大學那段自省及努力的時光,讓我直到現在都受益匪淺。他讓我沒有變得逆來順受,淪為平庸,同時也讓我學會了做一個男人應該有的擔當。馮鞏說的那段詩我聽了一遍就會背,真的是特別感同身受:未曾清貧難成人,不經打擊總天真;自古英雄出煉獄,從來富貴入凡塵。。
放心,這是一堆比較走心的文字,不是什么雞湯或裝B文,因為我目前還沒有變成ceo或者各類總監,沒有笑對之前苦惱磨礪的意思。之上的所有描述不是為了下面走上人生巔峰做鋪墊和反轉,也正因如此,這些文字才更真誠,更有借鑒意義吧,無論正反都好。
大學畢業后,因為有家人在北京,所以沒有選擇留在家鄉,而是做了一名北漂。由于謙遜和質樸(非城市孩子),贏得了一些年長同事的喜愛和關照,所以雖然初入社會,但是沒有經歷太多辦公室政治(也不一定是好事),每天的工作氛圍都很好,讓我迅速的接受了大城市生活。可能是稍感安逸了,讓我有了一種莫名的優越感(奇怪的是我當時存款都沒有,更別提車房了),在首都工作,白領,刷微博,有格調,各種標簽讓自己都覺得也許自己目前確實挺不錯的。我又變得按部就班和得過且過,并且虛榮和投機。總覺得別人掙錢為什么那么容易,輕輕松松財務自由了,然后就是各種實現自己理想和興趣愛好。越是羨慕越是得不到,反而越想一步登天。
給我打擊把我拉回現實并變得實際的,是回到哈爾濱以后。由于考慮畢竟要穩定下來,結婚生子什么的,而房子,教育,都是我在北京所不能達到的,于是權衡一番,毅然決然的回歸故鄉并滿懷希望,想當然的認為,自己在北京的時候就七八千一個月了,哈爾濱工資水平再低,四五千也好吧,結果,面試了一堆,2000,2500,印象中沒有到三千的。耽誤了一個月,才在朋友的介紹下,做了一份工作。這種落差,讓我有一種不真實感,覺得怎么可能,好得也是省會,好得也是東三省靠前的城市啊。沒法改變,只好試著接受,并努力適應以更好應對。讓我能很好接受這種落差和不如意的原因,不是我樂觀的心態以及隨遇而安的性格,而是我覺得,大城市千萬富翁億萬富翁比比皆是,但哈爾濱這種土豪更不少啊,所以問題的重點不在于城市而在于人,思想及視野。
我對自己做了一個分析和假想,如果一畢業就留在哈爾濱,我得到的是:更熟悉這個城市,認識更多的朋友,起步低但穩定。而在北京:眼界的開拓,對自己能力的真實認識和補充。談不上哪個更好,只是盡量去補足自己的短板吧。同時我發現,在北上廣深打拼,更多需要努力和機會,而二三線城市,更多的是眼界和圈子。把一線城市的成熟項目搬到二三線,例如加盟店,新產品,這是出去過見過世面獲得的信息和資源;做什么事情之前先找人,看看誰能不能給辦了,這是圈子的魅力,更是東北做事的標準流程。所以回到哈爾濱,我開始逐漸做南北差異,大小城市差異的項目和產品,同時也盡量多認識新朋友。適應生存環境并很好融入,是讓自己過得不累且事半功倍的基礎。很幸運,當時一回來,先買了一套萬達的房子(我不是什么房產論者),每個月還4500,在朋友們眼里,感覺我壓力應該很大,畢竟剛開始工資,和媳婦倆人加起來也就六七千,還得生活啊??墒敲總€月也挺過來了,從未有逾期也沒有降低生活品質。雖然房子現在漲了一些,可畢竟是自住房,不能算資產,還是個負債。
今年三月,雖然手頭沒有什么積蓄,還是堅持買了辰能的房子。這套還沒有入住,就漲的比較可觀了,只能說運氣好,再加上一點點自己的眼界(對哈西新區的認可和樓盤區位優勢的分析)。想通過踏實的努力和有主見的選擇,讓生活變得更豐富一些?,F在每天一直在做的有兩件事情,一個是日記,從13年在北京開始,一天未斷,一方面記錄每天發生的事情,有時回頭看看時間都去哪了,怎么度過的,一方面記錄些心得體會,時不時自省一下以期待自我的小小生華;再一個就是學英語,各種大集團裁員事件,真是讓自己深切的體會到只有技術和專業才是一個人唯一的自信來源和真正依靠,所以很自覺的想把英語撿起來。未來自己能做到什么樣真不好說,可有一顆上進的心,總歸不會太差吧。。。
不知不覺,寫了一些字了,可能是邊碼字邊回憶,竟沒有察覺。感謝堅持看到這里的各位朋友,以示尊敬和真誠,自爆三張本人照片,分別是乖巧的小時候,痛定思痛的大學時光,以及奔三(馬上到了,捂臉)的現在。大半夜碼字兼回憶,思路比較混亂,想到什么寫什么,難免讓大家吐槽文筆,還請多多包涵。有很多部分寫的不是很細,北京工作的時期,回到哈爾濱的工作,目前的情況等。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留言,喜歡和有趣的陌生人胡吹亂侃,這是我人生導師王爾德先生的教導。好了,不多贅述,祝各位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