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情感和歲月也能輕輕撕碎,扔到海中,那么,我愿意從此就在海底沉默。你的言語,我愛聽,卻不懂得,我的沉默,你愿見,卻不明白。
大學讀了張小嫻的小說 《面包樹上的女人》,現在工作一年多了也等來了這部電視劇的上演,花了兩天的時間看完整部劇。
結局的時候似乎有點傷感,要和劇中的人一一說再見,正如劇中程韻最后寫的那本書名《敬別離》。
三個女人的愛情,曲曲折折卻無外于尋找自己內心對愛的平衡,放下后的釋然如同鳳凰涅槃,重獲新生。
長在面包樹上的女人,尋找那份感情里讓自己最舒適的方式,有錯過、有誤解、有懷疑、有不安、有忐忑、有太多只有真正愛的時候才能體會的情感,就像海風的味道,不同人嗅出不同滋味。? ? ? ? ? ?
程韻,對愛情充滿幻想的浪漫女作家,美麗善良熱情,因為一首歌詞對林方文新生好感。
張愛玲故居的偶遇,正如一根紅線將他們彼此關聯,從此愛他便成了她的宿命。
她不安,她一直走在確定林方文是否愛她的路上,最終因為種種誤解與爭吵逼迫自己放棄,這場愛太夢幻讓她沒有安全感,偶像劇式的相遇、表白、相戀,因為猜疑與不安最終以分手結束。
她以為放棄對林方文是一種成全和解脫,即便自己多么痛苦與不舍,而他以為她的放棄是因為不愛了,由愛變恨反而更加的刻骨銘心。
分手了,她卻無時無刻不念著,一個場景、一個背影、一首歌,即便那時她還有徐起飛。
分手了,他卻無時無刻不想著,冰箱里折滿的紙飛機、歌詞里每一句思念的話語,即便那時他還有葛米兒。
在一起時他們忐忑,分開后他們為思念彼此而各自生活,他看她寫的新書,她聽他寫的新歌,不打擾是彼此最后的溫柔。
可生活總不會給你這樣安靜的結局,他抵不過愛的思念,她扛不住心的煎熬。
當收到林方文訣別言時她幾近崩潰,當知道林方文遇到海難時她失魂落魄,鹿兒島上多的一抹傷悲只是換取她一生默愛。
現實中的故事多半是在這里結局,可編劇卻給了我們希望,當失去成為生活日常也許能讓人更加懂得珍惜。
在得知林方文還活著的時候,程韻不顧一切的去找他,兩人明明深愛卻不曾開口奢求對方回來。
人間與天堂,只要他還活著,只要她過的不錯,不打擾又是最好的溫柔。
程韻也在不斷知道林方文的故事后不斷與自己和解,放下、釋然、爭取。
他一直在等她,她一直愛著他。
愛的旅程讓他們彼此都不斷的去認識自己、不斷與自己講和,最終找到這份感情的平衡點。
他說,以后再也不會失蹤了,你還會離開嗎?
沈光蕙,一個積極向上靠自己努力打拼的大氣女孩,尋找金龜婿是母親寄予她最大的希望,于是當親情、愛情、面包撞出火花時,她不得不為了面包忍淚妥協。
但很多人為劇中沈光蕙、孫維棟之間柴米油鹽的樸實愛情所動容,也許任何一份愛情發展到最后都會回歸到柴米油鹽。
一方面是自己一直心心念念的安小碌,另一方面是可以給她房子、車子、踏實感的孫維棟。
當她努力勸自己選擇面包,卻意外在獲得面包時擁有別樣的愛情,孫維棟車禍離開時她才明白原來自己早已經在日常的柴米油鹽中習慣了這個踏實的人。
失憶的她和癡情的安小碌就這樣簡單的陪伴彼此,偶爾她的記憶里也會出現孫維棟的影子,可他一定是祝福她的,而她也一定是懂他的。
宋迪之,熱愛自由的女孩,為愛瘋狂,敢愛敢恨,一旦愛了就無怨無悔,一旦恨了就絕情決意。
跟著來上海讀書的閨蜜程韻一起,沒有什么學歷的她卻過得很灑脫,經歷三段感情把自己弄得遍體鱗傷,最終懂得愛情并不是她的全部,一定要靠自己養活自己,也慢慢在感情里找到自我。
最后與表面上看是個放浪不羈、出手闊綽的富二代,實則愿意為愛改變、為愛堅持、甚至為愛奉獻一切的田宏開心快樂的在一起。
她說希望這一切都不是夢,如果有一天夢醒了,叫醒她的那個人一定要是他,于是在這份感情里他們都讓自己變得更好,更能懂得彼此,于是也更長久。
三個不同性格的女主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型:相信愛情,熱愛生活,不曾放棄過自己。
無論你經歷過什么樣的愛情,正在經歷什么樣的愛情,即將經歷什么樣的愛情,都不能放棄不斷認識自己的過程。
人生學會與自己和解,才能使自己更好,使愛人更好,使愛情更好。
也許這部劇并不吸引我,但簡單的感情線被放大到熒幕上也許總能折射出幾分生活中的真實。
劇中的她們都在經歷傷痛后獲得幸福,可劇外的人能做的更好嗎?
愿這個你我都在摸索尋找愛情的局外人也能導一出屬于你自己的美好愛情故事,海風的味道,專屬你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