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 次】 16/100
【書 目】《思考力》—— 邏輯力
【課程領拆】 崔律莎
【上課時間】2017年8月29日
【筆記摘要】
課程大納:
① 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
② 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 思考創(chuàng)造力
一、開場白
1,自我介紹,本書跟《打造你的獨特觀點》是同一個拆解者
Eg: 對于高考分數(shù)優(yōu)秀的人,在大學或工作后不一定會一直優(yōu)秀,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能迅速轉換能力的人才是優(yōu)勝者。
3,本書作者是日本物理學教授,思維公開課的演講人。創(chuàng)造力離不開獨立思考力。
4,這個世界通過創(chuàng)造力衍生出來的服務:共享單車、手機支付、新的商業(yè)模式都強調如何更好的解決問題。
二、課程引入
1,三道自測題
Q1: 咦,似乎哪里不對,然后遺忘問題
Q2: 復雜問題不知道如何解決,拖延問題
Q3:喜歡找妙招,求出路,希望找到高速快捷的方法
三、拆頁
P1: 在平時發(fā)現(xiàn)問題
- 無意中想起昨天在辦公室跟同事之間發(fā)生的不愉快。想想其中的原因
- 在平時抓住風箏的線。我在思考什么,將想到的事情隨時隨地的記錄下來。
大腦在無意識思考,將無意識變得意識化,將風箏線拉得更近,看清問題,有意識的明確思考。
在平時瑣碎的時間里,進入車廂,備忘錄記錄問題,完成思考。對于簡單的問題,是否要深入思考,反思,提醒,不要僅僅著眼于眼前,多看看后續(xù)的問題。
A1: 抓住思維的小風箏。通過記錄工具,示范回答,有點子庫,記錄忽閃而過的念頭。
A2: 目標:抓住大腦里關于寫作的風箏
行動:① 在手機記事本上,開“寫作風箏”;
② 有意思的事情,看起來似乎有趣的事情馬上寫下來;
③ 碎片化時間,深入思考問題。每周整理到“寫作點子庫”里。
P2:復雜問題分解,復雜問題是諸多要素組成,挨個分解問題
難點——如何分解要素?通過經(jīng)驗/ MECE 原則
Eg: 這次房子沒有拿下來,即使做了很多準備工作 (分解出相應的要素)
A2: 你目前正在“拖延”的復雜事件,用本拆頁的方法進行拆解。
為什么不能跟上一塊聽聽的節(jié)奏?
- 每次課都不能按照上課周期來上,事后再拿出時間聽
- 作業(yè)一周內完成,最好結束當晚就完成。及時做比完美更好。
旅途不是目的地,只是沿路風景。
P3: 勇于繞彎路,看不清解決問題的方法時,保持好奇心
目的導向型—— 一心尋求距離目標最短的直線距離
好奇心導向—— 發(fā)散思維,催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想法
適于: ① 在看不清解決路徑的時候,不妨繞彎路
② 單純的在好奇心的驅動下行動,抱著玩的心態(tài)
A2: 目的導向型——好奇心導向型
四、總結:
1,發(fā)現(xiàn)問題,抓住風箏
2,解決問題,學會拆解復雜問題
3,保持好奇心,要去繞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