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這兩年很火,因為單從內容展現的豐富程度看,顯然是:視頻>圖片>文字。
最早發揮短視頻優勢的場景是搞笑類的內容制作,音效加畫面,比圖文更有感染力。一個視頻幾十秒,花幾分鐘所獲得的笑點,比一集幾十分鐘的搞笑短劇還多。
這種時間短,見笑快的模式很符合當下用戶的消遣觀念,也進一步推動了短視頻的發展,覆蓋內容逐步擴展到獵奇,八卦,美女。同時也出現專業團隊去生產內容,分為幾大流派:
搬運,從國外各種平臺上搜集“精選”內容,搬運到國內平臺。
混編,將多個視頻片段重新剪輯成一個新視頻。
原創,劇本、演員、拍攝、后期一條龍。
這類內容制作門檻相對高,平臺需嚴重依賴大V持續產出高質量的內容,去吸引粉絲,才能形成社區生態。
典型產品有微博的秒拍,小咖秀,今日頭條的火山視頻,抖音,都是有爸爸給錢,給流量的富二代。再加上很多人看不懂的,但月活過億的快手,短視頻社區已是紅海一片。
短視頻的「藍海」
微信朋友圈很早就支持小視頻,但更新節奏很慢,直到七月份才支持視頻編輯功能,還僅僅只是涂鴉,文字和裁剪幾個基本功能。而在朋友圈里還是以文字加圖片的搭配居多。
除了長期固化下來的分享習慣以外,對朋友圈的反饋預期也是原因之一。因為點贊和留言是大家發朋友圈的主要目的。視頻雖然更生動,但好的視頻需要刻意剪輯,遠比拍幾張好照片難的多,只是錄完直接發布,不見得有圖片的表現力強。
基于此,如果在專業剪輯和簡易操作之間做出創新,讓大眾也能低門檻的產出高質量內容,借此彌補微信本身的功能缺陷。同時放棄社區策略,一來,流量和頭部用戶總量有限,產品本身很難形成自有生態。二來,朋友圈才是最大的內容傳播平臺,制作內容到傳播內容,朋友圈已經解決了后者,產品只需專注前者即可。
在短視頻的競爭領域中,這會不會是一個值得嘗試的切入點。
答案是,已經有產品在切了。
VUE
VUE,在朋友圈里曝光最高的視頻編輯工具,看看它的slogan就知道:
創作朋友圈的視頻海報
從一開始就定位于依托于朋友圈的視頻工具,啟動默認進入拍攝模式,而不像上面提到的社區型短視頻產品,啟動通常是推薦精彩內容的聚合頁。
至于內容運營,為了不對當前產品模型形成負擔,專門單獨孵化了一個產品去嘗試。
試用了一下功能,支持濾鏡,貼紙,慢鏡頭,拼接等,操作還算容易上手,專業和簡單之間的平衡處理的不錯,比起微信自帶的小視頻工具強大太多。
當然這種模式最大的威脅在于微信本身的視頻功會做到什么程度,給不給第三方留活路了。
小結
風口論和紅利論體現的是隨大勢,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理性的結合自身優勢,不斷的將用戶場景下沉和細分,「紅?!估镆部梢园l現「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