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摘紅帽:
1975年,巧裁縫高德康出任由11位農民組成的農村縫紉組組長,經年奔波于常熟和上海之間跑服裝加工、銷售業(yè)務,隨著時間推移,業(yè)務發(fā)展, 1991年注冊成立了集體企業(yè)---康博工藝時裝廠。
借著1993年12月出臺淡化所有制區(qū)別的《公司法》,1994年6月30日,康博工藝時裝廠、上海大地百樂制衣有限公司、上海大集成服裝皮貨公司、中國農業(yè)銀行江蘇省信托投資公司常熟辦事處、公司職工共同注冊成立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康博工藝時裝廠持有78.9%股權,其他四方合計21.1%。隨著經濟發(fā)展,市場變化,“蘇南模式”暴露出產權不明確、政企不分等弊端,最終在90年代中期國家進行嚴格控制信貸規(guī)模的背景下,蘇南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通過大面積改制、民營企業(yè)崛起來改變高負債。身為集體企業(yè)的康博工藝廠也隨著改革浪潮開始改制,經界定,高德康擁有康博工藝時裝廠88%的股權,成為持有波司登69.43%股權的大股東。
第二步:加入華聯(lián)控股
改制后,波司登業(yè)績節(jié)節(jié)攀升,截至1998年4月30號,波司登總資產為3.35億,凈資產為1.7億,高德康卻將其持有的大部分股權轉手讓給了國有上市公司華聯(lián)控股。在1998年10月28日,華聯(lián)控股利用增發(fā)募集資金,分別從高德康、江蘇雪中行制衣有限公司、江蘇康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1998年7月31日波司登凈資產值為基礎收購共計51%的股權1.1715億元。自此,華聯(lián)控股持股51%、高德康26.54%,國有、集體、個人等持股22.46%。隨后,于2000年l2月18-20日高德康家族控制的德州康欣實業(yè)有限公司收購了渡司登約19.46 %的小股東股投。至此,高德康及其家族作為二股東持有的股權比例上升至46.1%。
2000年底,華聯(lián)控股以每股凈資產為基數(shù)上浮15%向蘇州順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出讓3%的波司登股權,即其持股降到48%。
遭遇資本寒冬,波司登A股上市夭折;又由于波司登作為華聯(lián)控股的子公司,每年對華聯(lián)控股的利潤貢獻率都在60%以上,香港H股上市失敗。
第三步:股權回歸
2003年,華聯(lián)控股正式啟動資金需求巨大的PTA,PET石化新材料工程項目建設,加上2003年波司登業(yè)績大幅下降,2004年7月,華聯(lián)控股以2004年5月31日經審計的凈資產值為依據(jù),出售其所有的波司登股份,向浙江三弘國際羽毛有限公司轉讓35%的股權,向濟南嘉華購物廣場有限責任公司轉讓8%的股權,向江蘇康博實業(yè)有限公司(簡稱康博實業(yè)”)轉讓5%的股權。(2007年波司登上市時才披露,在48%股權轉讓當日,浙江三弘、濟南嘉華分別與高德康簽署了選擇權協(xié)議。即如果波司登的財務狀況未達到各方訂立的標準,則浙江三弘、濟南嘉華有權在受讓半年內,將受讓的波司登股權(分別為35%及8%)以原價轉讓給高德康。但是未說明具體的標準是什么。同天,自2001年4月從華聯(lián)控股手中受讓持有3%股權的蘇州順成也與高德康控制的德康投資簽訂股權轉讓協(xié)議,以波司登截止至2004年5月31日的凈資產值作價,將持有的3%股權轉讓給了康德投資。)
奇怪就奇怪在,并表中公司凈利潤貢獻率高的波司登(60%以上)以凈資產平價轉讓,而公司凈利潤貢獻率低的余姚華聯(lián)(4-12%)卻以凈資產值上溢價百分之五十五轉讓。華聯(lián)控股轉讓股權的三家公司要么直接、要么間接與高德康有關系。
同時在2005-2006年間,波司登的小部分股權間接持有者章軍華等將手中的股權悉數(shù)轉讓給高德康,從此,高德康持有康博實業(yè)100%股權,從而擁有波司登100%股權。
第四步,上市
高德康搭建VIE結構,以9倍市盈率上市前融入奧林匹克7000萬美元,于2007年10月11日成功在香港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