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30
書籍:《批判性思維工具》
頁碼:41-42
原文:
感悟:自我中心會影響人的認知,自我中心的人看待事情是這樣的“因為我相信它,所以它是真的”,而不是批判性思維中“因為它是真的,所以我相信它”。
兩性對于事物的認知也存在不同的自我中心傾向。女性自我中心要更強,她們不僅是“我相信”,而是“我感覺”,因為“我感覺你好,所以你做的事都是對的”,(或許很多女人明明知道別人是有婦之夫,還要做小三,也可能與此有關,我覺得他是真心為我好,他肯定會離婚的,他和他老婆婚姻是不幸的)。
男性更理性一些,是“因為你做的事是對的,所以我相信你這個人。進而我相信你這個人,你做的事我通常是支持的”。
有心理問題的人自我中心傾向很強,比如狂躁群體,會覺得興奮時智力超常,覺得自己無所不能。查閱資料或者詢問病友,這樣的人都是同樣的感覺,他們會因此認為“我們智力是超常的”。
他們并沒有認識到他們的認知過程其實是這樣的
他有類似的感覺,她也有類似的感覺,我也有,這么多人都有類似的感覺,那么這肯定是真的,我的智力肯定是超常的
還有一種情形,我在讀書會也探討過,不管是制定每天讀30分鐘,還是每天只讀一頁,對很多人來說,連續堅持21天都太難了。他們給出的缺勤的解釋通常是:
我今天工作太忙了,沒時間。
最近考試,沒時間讀書。
我在旅游,不方便。
我生病了,很難受。
我回家了,身邊沒有書。
我失戀了,狀態不好。
今天聚會,晚上到家很晚了。
而我實際觀察到我認識的朋友真實情況通常是:
今天周一加班到了11點,未打卡。
上周四晚上和朋友聚餐
上周五看了一場電影
上周六去了歡樂谷
上周日打了半天球
最多請假的理由是“最近工作太忙了”,而后面最近幾天的情況他們通常不會說出來。如果不是朋友,或許真的以為他們太忙了。
即便每天只讀一頁,還有11點打卡,10點半說“今天沒讀書”,然后補發紅包的情況;還有“身邊沒有書”“不知道讀什么好,就沒讀”這樣的理由。
另外一項是運動,對很多人來說也是極度困難的一件事。
今天霧霾太重,沒跑步。北京天氣根本就不能跑。(實際情況是整個1月她一次都沒跑過。當天可能有些霧霾,不過今年1月北京因為大風,已經連續兩周多是藍天了,我已經堅持每天跑5公里20天,基本沒見過霧霾)
風太大。(我推薦室內運動,可以用keep軟件)
寢室空間太小,運動不方便。(可以去健身房。)
太遠了。
……
……
……
他們通常會給出很多理由,而且這些理由看起來也非常合理。社會心理學指出
“人們通常會合理化自己的行為,來保持行動與觀念(目的)的一致,以避免與觀念的沖突造成的不適”
不難發現,缺勤比較多的人通常都有很多的理由。讀一頁書并不難,5分鐘就足夠了;運動也可以減少到只運動1分鐘。
困難的其實是堅持每天都這樣,不管是改掉舊有的習慣,還是建立新的習慣,都會要求改變我們已經熟悉的行為,會影響我們的舒適區。這是很不舒服的一件事。
我對不能堅持21天的行動者的建議是:
如果真的太忙,就暫時停止這項計劃。
不做一件事并沒有什么難以啟齒。可以把這些時間和精力用于你更感興趣的事情,更容易實現的事情上,包括把時間用于休息和放松。有所收獲才是做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