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昨晚看了一晚上關于各種愛國的視頻與文章,我寫這個的目的不是為了宣揚我有多愛國,我只是為了喚起我們心中在幼年時所許下的美好愿望。在童年時,我們都渴望長大后能成為一名警察,能夠除暴安良,但是隨著年歲的增加,我們漸漸忘了自己曾經的夢想。而且,一旦跟別人說童年的夢想的時候,會被人嘲笑,認為這種夢想特別傻,沒有任何新穎度,所以我們會變得羞于提起,以至于到最后遺忘了曾經年少單純的我們還有那樣一個簡單而了不起的夢想。
昨晚我哭的稀里嘩啦,不僅是感動,更多的是有一種對自己的惋惜,曾經的我也希望長大后能成為一名警察,但是最后由于種種原因連參軍都沒有去,我童年的夢想就這樣一步一步的被自己扼殺了。有些人可能認為這沒什么,不就是一個夢想嗎,這個沒有了還可以換另外一個。夢想之所以稱之為夢想,那是因為它需要我們通過努力去實現的,如果可以輕易換的,那就只能稱之為目標,一個目標實現不了,你可以換成另外一個,但是夢想不一樣,它是無法替代的。
想想年少時,老師讓我們每個人都說一說自己的夢想,那時的我們會非常自豪的說想成為一名老師,想成為一個醫生,想要當一名警察......稚嫩的聲音,純真的笑容,說著最憧憬的事,這就是最初的我們。但是長大后的我們卻沒有幾人實現了當初的夢想,一方面是有很多的外界因素在影響著我們,但是更多的是我們自己沒有堅持。
現在的我們可能在離最初的夢想的路上越走越遠了,但是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去實現它,想想我們為什么當初會選擇當老師,當警察,當醫生,還不是因為這些職業能夠幫助更過的人,能夠讓我們變的有價值。現在的我們可能有著不同的身份,但是每一種身份的存在都有它的必要性,所以怎樣使我們的身份稱得上我們夢想,這才是我們需要去思考的。
現在有很多在說我們的國家不如其他的國家,有很多人會選擇移民海外,這種人我們該怎樣去評價呢,難道說他們不愛國?愛國從來就不是說說而已的,更多的是實踐。楊振寧回國后有很多人說他是在國外沒法養老才選擇回來的,而且回來后大眾的視角都放在了他的私生活上,動不動就拿他的婚姻愛情說事。對于這樣的行為我表示十分的不理解,先不說楊老先生的私人生活沒有干預到我們,就是站在他為祖國奉獻了那么多青春與心血的角度上來看,我們也不該講這樣一位年邁的老人罵得狗血淋頭啊。尊老愛幼不是一直宣傳著嗎,為什么我們總能在各種社交媒體上看到各種謾罵,而且毫無素質可言。在我個人看來,楊老先生是愛國的,不然他也不會一生都在為國家著想,哪怕背負著各種罵名,面對著各種的不理解,他依舊沒有放棄,他不做解釋不是因為他不敢,是因為他不屑,懂他的人是不會去讓他受半點委屈,不懂他的人哪怕說的再多也還是無濟于事。很多時候,我們看待問題看的太過于表面了,我們認為看到的就是真的,這也就造成了很多誤解。我不知道楊老先生是不是高尚的,但是在我看來他能夠幾十年的堅持一個夢想,而且面對眾人的不理解依舊沒有放棄,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很多時候我們的三觀是在別人的影響下一點一點改變的,這種改變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往好的方向,另一種可能是毀掉你一生。想讓自己的三觀一直保持在一個正確的方向上不偏移,這個是不可能的,我們的人生不會一路都是綠燈,太過順利的道路 總會在某個不知名的拐角處會設置障礙,讓你人仰馬翻。我們總是在錯誤的路上不停的摸索,然后努力的向正確的道路上靠近。年少時可能會有爸爸媽媽和老師的引導,但是我們總有長大的那一天,長大后我們該怎樣去走呢?離開了別人的庇護,我們的路該怎樣走下去呢,在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從生到死陪伴著我們的人就只有我們自己,所以每一條道路的選擇都需要我們去深思熟慮。
在成長的這條路上我們丟失了太多的東西了,以至于我們早已面目全非,我們是不是應該偶爾回顧一下過去,在回憶中找尋一下曾經的那個自己,不要讓自己的生活充滿了怨氣,我們還年輕,那種生活不適合我們,也不該屬于我們。年少的時候渴望時間過得快點,恨不得一下子就長大,然后干著自己想干的事,但是等我們真正的長大以后,卻希望回到小時候,回到那個可以無憂無慮的時候,為什么長大的后的我們會充滿了矛盾,這是因為長大后的世界與我們憧憬中的有很大的不同,這種差距讓我們心生失望,然后開始懷念。
現在我們的夢想還是當初的那個嗎?我希望很多人的回答是“是的”,堅持夢想的這條路很難走,能走到最后的也不是很多,但是一旦夢想實現后的那種喜悅也是難以言表的。有些人一生只愛一個人,有的人一生只干一件事,這個世界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我們能做到的太少了,與其這樣 還不如把一件事踏踏實實的干好,等到老去的那一天我們可以很自豪的說,我堅持了我的夢想,并且實現了它。
有人說我喜歡熬雞湯,而現在這個社會不需要雞湯了,真的是這樣嗎,我想不是的。因為也有人說當他迷茫時候,就會來上一碗雞湯激勵一下自己,使自己不至于一點動力都沒有。有人說它有毒,有沒有毒我沒辦法給出一個另每一個人都滿意的回答,但是在我看來,每一篇文章寫出來,只要它能夠使一個人學到一點有用的東西,不管正面還是反面,那么這篇文章就是有用的。
我是木木,專注于講自己的故事二十年。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