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人不會犯錯誤,掌握批評的技巧和方法,不僅可以給對方留足面子,還可以與對方交流起來非常容易。
批評點到為止即可,讓對方自己去反省。說話做事都不能太絕,需要講究方法。正確的批評需要把握分寸,措辭嚴厲但不過頭,留有余地讓對方自省。生活中,偶爾自己會處在上位、把握主動權、站在正確的立場上時,給對方留有余地,可以讓對方心悅誠服地接受意見。批評在于講理,在于從思想上幫助對方糾正錯誤,而過激的言辭、過分的話語不但不利于犯錯者接受,弄不好會產生抵觸情緒不接受批評。所以對人提出批評,最好點到為止,讓對方自己去思考、想象和反省。
間接地提醒他們注意自己的錯誤。批評要學會變害為利,使“硬抵觸”變成“軟著陸”,即在“苦藥”上抹點糖,看似失去了鋒芒,但藥性不減。真正高明的批評,更多的是交流、引導和印證。實際是一種說服的技巧、一門溝通的藝術。目的在于打動對方,使對方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回到正確的軌道上,而不是貶低對方。即使動機真心實意也要注意方式和場合等問題。對那種自尊心弱、感情脆弱,可融批評于表揚中,即先表揚后批評,在被批評者自尊心的天平兩端加上相同的砝碼,使他保持心理平衡,從而理智地接受批評。所以批評他人之前先要冷靜思考采用什么方法,即達到指出他人過失,又不會讓別人丟面子傷自尊的效果。
選擇適當的機會,委婉地說出自己的建議。眾人都愛面子,都喜歡聽贊揚的話,假如能選擇一個適當的機會,委婉地說出自己的建議,或是懷著真誠的心與當事人平等交換意見,既尊重了對方,又可以是問題得到妥善解決。要想是對方聽進批評的話,在指出失誤時,一定要處于真誠的忠告,切不可制圖自己說個痛快而忽略了對方的承受能力,不然就很容易引來對方的誤解和怨恨,就不能達到批評的預期效果。
永遠不要批評人,而要批評事。批評應該就事論事,以不傷害他人自尊為前提,同時也要給他人一個臺階下。永遠不批評人,因為只是這件事錯了,而不是這個人錯了。在批評糾正別人錯誤之前,先思考如何客觀、準確、委婉地達到目的。不要直率地讓人覺得粗俗簡單。保全他人面子的辦法就是給他留個臺階、留下退路,讓他體面地退卻。當對方明確表明自己的態度或者意見后,最好的辦法就是為他找一個安全合理的理由,不使他丟面子,又可使他全面的認識和改變自己的不足。讓我們都能成為一個既能理性地接受批評,又能給予他人合理的批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