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菜共生”的生態循環農業 ——安財學子暑期實踐調研之路

本文參加#感悟三下鄉,青春筑夢行#活動,本人承諾,文章內容為原創,且未在其他平臺發表過。

偏偏喜歡你

“你們知道生態農業嗎?”來自新聞系的陶同學率先打破了沉默,這是安徽財經大學赴大圩生態田園調研團會議現場。“我知道,我知道,我們合肥大圩現在就正在推廣生態農業”金融學院的王同學搶先發言,給大家找了一個方向。隨即,同學們開始上網查找資料。“魚菜共生”、安徽省第一家、華東最大等等字眼越入眼簾。結合國家多年以來重視農業、學校鼓勵學生深入農村實踐等政策情形,最后大家一致決定將循環農業生態經濟研究作為本次暑期社會實踐的課題。

風里雨里,太陽下

7月12日上午,安徽財經大學赴大圩生態田園調研團一行九人抵達實踐地點合肥市大圩鎮。此次實踐主要是由現場采訪為主,調查問卷為輔。此次實踐目的主要是了解生態循環農業,其中重點了解“魚菜共生”農業生態模式及其對經濟發展影響。首先,在賓館進行分工,兩位同學負責與在此創辦“魚菜共生”的安徽燕域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接洽,六位同學對大圩鎮政府以及“燕域田園”所在地沈福村的社區服務中心進行了相關采訪,同學們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7月12日團隊向大圩進發? 朱媛媛 攝

“這個‘燕域田園’是2016年5月份開建,現在各項建設已經基本完工,他們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很先進,不僅改良了傳統農業,還吸引了大批游客,現在對我們大圩鎮發展有長足貢獻。”大圩鎮政府經濟發展部負責人如是說道。我們還了解到,政府對“燕域田園”表示了高度關注以及大力支持。而在沈福村社區服務中心,我們了解到,“燕域田園”的土地是從沈福村租賃而來,現在沈福村的經濟也受其影響而迅速發展。而另一邊,兩位同學與安徽燕域生態有限公司的接洽也順利完成。


7月12日下午隊員采訪政府工作人員? 王承錕 攝
7月12日下午隊員采訪沈福村社區服務中心? 陶澤釗 攝

7月13日,在安徽財經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朱松林老師的帶領下,大家冒著風雨展開了第二天的實踐活動。上午,同學們再次來到大圩鎮政府,在政府的工作人員幫助下,我們與“燕域田園”附近村莊村委會取得了聯系。下午,同學們在“燕域田園”周圍村莊對村委會以及活動中心的工作人員進行了采訪并向他們分發了調查問卷,隨后,在村委會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我們深入居民家中對村民們進行了問卷調查。“提高農產品質量,提供豐富的有機產品,我看這個很有道理”,一名70歲的村民在接受問卷填寫的時候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7月13日隊員們上午尋求政府協助? 陶澤釗 攝


7月13日下午隊員采訪圩西村村委會? 朱媛媛 攝



7月13日下午隊員在活動中心采訪? 鮑文強 攝


7月13日下午在村民家中村民采訪? 鮑文強 攝

“整個‘魚菜共生’系統自己運行,不打農藥,由魚、植物與微生物三者相互依存、協調共生。”7月14日上午,農園部的負責人楊經理帶領同學們參觀了整個“燕域田園”,讓大家對生態田園農業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隨后,同學們參觀了“魚菜共生”科技館,通過細節了解,大家對生態田園農業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深入農村,深入了解生態農業發展,有助于當代大學生強化責任意識,提高實踐能力。”來自會計學院的俞同學在活動結束后吐露自己的心聲


7月14日上午隊員采訪“燕域田園”相關負責人? 鮑文強 攝

?

7月14日上午隊員們參觀整個生態農業田園? 鮑文強 攝

生態農業,新興之光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中央連續13年將“三農問題”定為中央一號文件,可見其重要性。而傳統農業難以適應時代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理念提出由來已久,但發展卻是緩慢。大圩鎮這種有別于傳統農業的生態休閑循環農業的理念值得我們去探討,這種較為成熟的技術值得我們去推廣,這是一項“兼濟天下”的事業。


7月14日上午負責人介紹“魚菜共生” ?鄭永倩 攝


7月14日上午團隊調研結束? 陶澤釗 攝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