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那不勒斯:龐貝古城,維蘇威火山
一大早起來,吃了點房東太太留下的面包就出門了,這一天的目標是龐貝古城。趕到加里波第車站后,跟著人群一起擠上了前往龐貝的小火車(特別好找,哪人多跟著走就對了……)。順帶在車站買了塊披薩,三歐的披薩給的量真足,一塊吃下去幾乎一天不餓。火車上基本很難找到座位。因為人太多了。去龐貝的話在PompiVici這站下,下車之后跟著人群很快就可以找到售票處。推薦使用Artecard免門票,不過記得還是要去售票處售票窗口旁邊的小窗口換票。
龐貝曾是南意大利富有的殖民都市,坐落于維蘇威火山腳下。尼祿皇帝時期曾發生大地震,而在提圖斯皇帝時期由于維蘇威火山噴發,被火山灰掩埋,是保存最完整的古羅馬都市之一。遺跡中發掘的文物大部分保存于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從入口進入遺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龐貝城郊浴場和在當時已被閑置不用的龐貝城門。沐浴在古羅馬人的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結束一天的工作后去公共浴場中沐浴既是重要的休閑方式,也是羅馬公民公共生活的延續:同業公會的成員們在浴場互相介紹認識,商人們一邊沐浴一邊討論生意,就連政治活動也不例外:早在共和時代,經常出入公共浴場就是個人宣傳的常用手段,那些渴望在公民大會的選舉中脫穎而出的人總會借此來展示自己作為政治人物與普通公民的緊密關聯,就算到了帝政時代,皇帝們也會選擇經常出入公共浴場,向公民們展示自己親民的一面,仿佛他們真的只是所謂的第一公民——元首,而不是東方君主國國王那樣的獨裁者(不過兩者的確很不一樣)。羅馬軍團遠征不列顛時還特意在現在的巴斯(Bath)建立軍團基地,就是因為那里著名的溫泉。在常年陰雨不斷,天地間多水氣的不列顛,居然可以找到這樣的溫泉,可以想見當時的羅馬士兵是多么欣喜若狂。
話題扯遠了。溫泉可遇不可求,但澡還是要洗的——羅馬人的浴室有著成熟的供暖系統,可提供冷水浴,熱水浴,甚至桑拿——他們是天生的享樂主義者。龐貝城外的公共浴場完美地展現了羅馬浴室的建筑結構。順帶一提,浴室更衣間的墻壁上現在還保留著十二幅春宮圖,目前較為清晰的只有一半。其中一幅相當罕見,展示了女性和女性的性愛場景,可見龐貝作為著名的商業都市,開放程度可說是走在了羅馬帝國的前沿……
參觀完浴室,繞過城門進入龐貝城。經過上千年的掩埋,城內石板路已不復往昔的整潔,但依然可以窺見古羅馬文明對公共設施的重視:沿街兩側的房舍門前是高出地面的人行道,中間是可以供馬車行駛的大道。路基在建設前都經過平整以保持水平避免落差,上面鋪滿石板,并有專人定期維護。路面呈弧形,兩邊略低于中間,方便雨水流入路面兩邊的排水溝。對比那不勒斯城區的碎石路面,恐怕龐貝城的羅馬大道還要方便一點。
沿大道往前,在路口向右轉,可以前往維納斯神廟與龐貝公民廣場。曾經用來召集公民大會的廣場如今已破敗不堪,周邊的龐貝檔案館,奧古斯都神廟等建筑都只剩一片斷壁殘垣。神廟據傳為蘇拉征服龐貝后建造,因為蘇拉奉維納斯為自己的守護神。不過話說回來,據傳古羅馬人就是維納斯的后裔,很多名門貴族都稱自己是維納斯的子孫,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朱利斯·凱撒,所以此類行為大都為了提高自己的身價……神廟如今留下的只有一片廢墟,當中立著當代雕塑家的作品,一個雙臂殘缺的男人,身邊是一根長矛,在一片開滿紅色小花的廢墟中無言的面對著遠方的群山,被我記錄在相機里——是的,在時間面前,連眾神也會沉默。
穿過廣場向西北方向走,就進入了龐貝的居民區。街道兩邊全是規格各異的居民住宅和商鋪,保存著大量精美的壁畫和馬賽克。龐貝的商業很發達,街邊有大量販賣食品飲料的商鋪,都設有可放置坩堝和燃料的石質柜臺,有的住宅甚至有對外租賃廣告。沿著主路一直向前,很快就可以穿越龐貝北門進入郊外。城外大路的兩側是墓地,保存著大量的小型紀念性建筑物。羅馬人崇尚火葬,所以就算是家族墓地規模也不會很大。印象最清楚的兩座墳墓一座屬于一位維斯塔貞女,她所屬的家族與奧古斯都有很深的淵源;另一座是家族墓,建有小型的希臘式神廟柱廊。
沿此路前往龐貝城北郊,很快就會到達所謂的神秘別墅。之所以說神秘是因為沒有發現與主人身份有關的信息,但別墅中保存相當完整的壁畫及裝飾反映出別墅主人信奉酒神和伊西斯女神。等等——伊西斯是埃及神話中一位魔力高超的女神,而酒神則屬于傳統的羅馬諸神,是不是搞混了?其實這在古羅馬是很正常的現象,羅馬人是典型的現實主義者,他們習慣將戰敗民族進行同化,而將敗者的神明引入自己的宗教中,允許信仰自由,只是他們的手段之一。順帶一提,羅馬人是正經考慮過把耶和華引入諸神的行列的,只不過被拒絕了,不得不說,這事真的很遺憾。
又扯遠了。別墅本身很大,不僅作為假日在郊外的休閑度假場所,同樣也是一處家庭作坊,產品很有可能就是意大利半島的特產之一:葡萄酒。這種現象在當時很常見,郊外別墅作為加工農產品的個人作坊可以為主人提供客觀的收入。須知在古羅馬時期的意大利本土,小麥幾乎完全依靠進口,當時的北非和埃及都是主要的小麥產地,而意大利本土則以生產葡萄酒,橄欖油等為主。
不得不說,龐貝城真的很大。結束了神秘別墅之行后,考慮到時間問題,很多居民住宅只能匆匆帶過,直奔龐貝劇場,那里現在成了熱門的拍照場所。劇場的階梯保存依然完整,也許還會有繆斯女神的雕像,但是就算有恐怕也都像阿波羅神殿里的青銅像一樣,被移到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了。結束了劇場的參觀后,沿著居民區主干道前往龐貝競技場。在此不得不提一句,龐貝遺跡中的取水點現在還在使用當年留下的公共水井。競技場本身吸引力并不大,但我卻在競技場外無意間發現了很有意思的場景,一朵很像玫瑰的紅色小花扎根在競技場上方石磚的縫隙中,背對著藍天白云孤獨地綻放,只可惜沒有合適的取景位置,拍的并不很清晰。離開競技場后,很快就可以到到達龐貝遺跡的出口。
出大門向右轉,沿著大路一直走,路上會有很多提供維蘇威火山之旅的旅游公司。我隨便找了一家,等了一會兒便坐上了前往維蘇威火山的小型載客車。從龐貝城到維蘇威火山登山路段入口處大概要半個多小時,可以在盤山公路上隔著車窗欣賞遠處那不勒斯海灣的風景,但是請別急著拍照,真正的美景還在后面。維蘇威火山之旅價格不菲,旅游公司報價30歐被我砍到25歐,因為那天下午已經是最后一班,人不多。來回的車費15歐加上登山的門票10歐。當然自駕或者騎自行車可以省去15歐的車費,但是時間真的很長。
插一句題外話。這次去意大利臨行前,同學曾經勸我少帶衣服,因為復活節時的意大利很熱。我現在可以用親身經歷告訴你,這個大錯特錯。意大利早晚溫差很大,尤其在水城威尼斯這種地方,夜晚會比你想象的冷很多。為什么說這個,是因為我要勸告諸君:如果你打算和我一樣爬維蘇威火山,請準備一件沖鋒衣,里面把能穿上的都穿上,不開玩笑。上山之后請戴上帽子并將帽帶袖口以及外套下擺統統扎緊,維蘇威火山上的強風會讓你知道熱量被急速帶走的感覺。而且請不要臭美穿小白鞋登山,你會被火山灰教做人的,下山之后我的馬丁靴顏色都變了……
維蘇威火山海拔1281米,最近一次噴發在1944年,登山段單程花費大概半小時。一邊沿著曲折的山道前行,一邊欣賞附近的山巒。遠處則是折射著陽光的海面。因為火山有一定的海拔,所以會消耗部分體力。但是當你爬到山頂,喘著粗氣眺望遠方時,你會發現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只恨自己乏味的語言無法將那種美麗描繪出萬分之一:因為空氣中的火山灰的緣故,透過云層照射下來的陽光仿佛凝結在空氣中。低垂的云壓在海面上,海面上金色的耀斑顯得更加耀眼,龐貝的海岸線如同籠罩在深沉的暮色中,而遠方的那不勒斯海灣卻是一片艷陽高照。駐足在維蘇威火山頂,讓人窒息的不是劇烈運動加上海拔帶來的缺氧,而是這攝人心魄的美景。
不過好景不長,在山頂呆了幾分鐘就被告知因為大風天氣需要臨時關閉,只好戀戀不舍地跟著工作人員下了山。一路走下去才發現工作人員并非危言聳聽,強勁的山風逼得我不得不努力調整身體姿勢才能保證腳下不打滑。下山后等了一會兒,帶我們來的司機又把我們接回了龐貝市內,沒多久我就坐上了返回那不勒斯的火車,在那不勒斯的第二天就這樣畫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