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腳剛踏進(jìn)銀行,就看到一衣著樸素的中年女性正在和穿著銀行制服的大堂經(jīng)理在理論。
走近才聽清,原來是顧客周六下午去銀行想理財,柜臺服務(wù)員就把二十萬立即給辦理了相應(yīng)的理財。辦完后告訴顧客,說要到周二才能成交。顧客急問,那這三天就沒有利息了?
柜員說,沒有。
顧客急著說,你怎么不早說,我放在薪金堡里還有百分之三點幾的利息呀。
柜員道,已經(jīng)買上了。不能退!
你告訴我的話,那我周二再來買也不遲呀!
那你又要跑一趟了。柜員平淡的回答。
跑一趟就跑一趟,我這樣就不會三天沒一分錢的利息了。
現(xiàn)在已經(jīng)買了理財,沒辦法了。柜員解釋說。
買上了怎么會要到周二才算利息?既然沒利息你就該告知我一下。這一天多少利息,你算一下?我們存了一輩子也就這么多錢,這三天你就賺了我們的多少?
我這可是為兒子結(jié)婚存的呀!多不容易,你怎么就不能告知一下呢?
就這樣,顧客和柜員叫了起來。
最后是,柜員賠上這三天的利息才停止了爭執(zhí)。
旁邊幾個大媽大叔也嘀咕起來,就是,我們每次來理財也被這樣蒙過好幾次,你不問他們,他們就蒙你。一個人最少五萬,多的還不說,利息雖然不多,那一百人、一萬人、一億人的利息加起來該是多少?大多數(shù)人都選擇算了,下一次自己要記住了問那一天開始計息。
那個中年婦女說,變相牟利就在這累積當(dāng)中。賺錢不易,要學(xué)會維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