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一個歷史常識(新朝篇)——做個會講故事的父親

新朝(8年—23年)

第二百零二夜 王莽改制

  • 王莽改制又稱王莽新政,是新朝皇帝王莽為緩和西漢末年日益加劇的社會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的“托古改制”。包括土地改革、幣制改革、商業改革和官名縣名改革。
  • 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嬰(劉嬰)的禪讓后稱帝,改國號為“新”,改長安為常安,作為新朝都城,王莽開中國歷史上通過符命禪讓作皇帝的先河。王莽開始進行的全面社會改革。王莽仿照《周禮》的制度推行新政,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以王田制為名恢復“井田制”,把鹽、鐵、酒、幣制、山林川澤收歸國有、耕地重新分配,又廢止奴隸制度,建立五均賒貸(貸款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權力平衡物價,防止商人剝削,增加國庫收入。刑罰、禮儀、田宅車服等儀式,不停回復到西周時代的周禮模式。
  • 但王莽的改制不僅未能挽救西漢末年的社會危機,反而使各種矛盾進一步激化,由于政策多迂通不合實情處,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從,不斷引起天下各貴族和平民的不滿。到了天鳳四年(17年)全國發生蝗災、旱災,饑荒四起,各地農民紛起,形成赤眉、綠林大規模的反抗。導致新朝的滅亡。

第二百零三夜 綠林赤眉起義

  • 綠林赤眉起義是西漢末年王莽篡權時發生的農民起義,后來與劉演劉秀起義軍會合,成為光武中興的源頭。地皇二年(公元21年),新莽荊州牧發兵2萬人進攻綠林軍,綠林軍擊敗莽軍,部眾增至數萬人。次年,綠林山一帶發生疫病,起義軍分兵轉移,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領,西入南郡,稱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鳳、馬武率領,北上南陽,稱新市兵。

第二百零四夜 昆陽之戰(公元23年)

  • 昆陽之戰,是中國新朝于西元23年(地皇四年,更始元年)時發生的一場內戰戰役。以綠林軍為主體的劉玄軍,在昆陽縣(今河南省葉縣)大破新朝王莽四十馀萬主力部隊。昆陽之戰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戰事之一。
  • 經過 新朝末年(8年-23年),階級矛盾更趨激化,各地起義遍及黃河南北和江漢地區,其中以綠林、赤眉聲勢最大。綠林軍乘王莽軍主力向東攻擊赤眉軍之機,在沘水(今河南泌陽境)擊滅王莽荊州兵甄阜、梁丘賜部,又在淯陽(今河南新野東北)擊敗嚴尤、陳茂所部,勢力發展到十馀萬人。二月間,推舉漢朝王室后裔劉玄為帝,恢復漢制,年號更始。以綠林軍為主體的劉玄政權為阻止王莽軍南下,保障主力奪取戰略要地宛城(今河南南陽),并開進到滍川一帶,派上公王鳳、大將王常、偏將劉秀等,率約二萬人攻下昆陽縣、定陵縣(今河南郾城西)、郾縣(今河南郾城南),與圍攻宛城的主力形成犄角之勢。三月間,王莽派大司空王邑急赴洛陽,與大司徒王尋調集各州郡兵40馀萬南進,號稱百萬軍,企圖一舉撲滅漢軍。五月間,王邑、王尋率軍西出洛陽,南下潁川(今河南禹縣),與嚴尤、陳茂兩部會合,迫使劉秀的部隊從陽關(今河南禹縣西北)撤回昆陽。昆陽漢軍僅八九千人,眾恐不敵,欲棄城退守荊州故地。劉秀以「合兵尚能取勝、分散勢難保全」為由,說服諸將固守昆陽。此時王莽軍已逼近城北,劉秀率13名騎兵乘夜出城,赴定陵縣、郾縣調集援兵,后有步兵、騎兵一萬多人赴援昆陽。王邑等人自恃兵力強大,揚言:「百萬之師,所過當滅,今屠此城,蹀血而進,前歌后舞,顧不快耶!」王邑軍向昆陽城發起進攻,并挖掘地道,制造云車。昆陽守軍別無退路,堅守危城。此時王莽軍久戰疲憊,銳氣大減。劉秀于六月一日率領步騎萬馀人馳援昆陽。劉秀親率千馀精銳為前鋒,反復猛沖,斬殺王莽軍千馀人,漢軍士氣大振。隨后又以勇士三千人,迂回到敵軍的側后,偷渡昆水(今河南葉縣輝河),向王邑大本營發起猛烈的攻擊。王邑依舊輕敵,下令各營勒卒自持,不得擅自出兵,自行和王尋率及萬人迎戰,王邑兵馬陷入困境,王尋戰死,諸將未敢出援。昆陽守軍見城外漢軍取勝,乘勢出擊。王莽軍大亂,紛紛奪路逃命,互相踐踏,積尸遍野。此時突然大風飛瓦,暴雨如注,滍水暴漲,王莽軍萬馀人涉水被淹死,滍水為之不流。
  • 劉秀以昆陽守軍鉗制強敵,再以精干數千援軍搗敵要害,大破王邑主力。昆陽大捷后,更始帝遣王匡攻洛陽,申屠建、李松急攻武關,三輔震動,各地豪強紛紛誅殺新朝牧守,用漢年號,服從更始政令。不久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新朝滅亡。

第二百零五夜 劉玄稱帝

  • 漢更始帝(?-25年),名劉玄,字圣公,南陽郡蔡陽縣(今湖北省棗陽市西南)人,中國兩漢之際綠林軍建立更始政權的皇帝。史稱玄漢。劉玄原本是西漢皇族。是漢景帝劉啟的后代、漢世祖劉秀的族兄。祖父為蒼梧太守劉利,父劉子張,母何氏。
  • 生平 新莽天鳳四年(17年),爆發了由王匡、王鳳領導的綠林起義. 新莽天鳳五年(18年),爆發了以樊崇為首領的赤眉起義. 新莽地皇三年(22年)七月,平林人陳牧領導千馀人起義,號平林兵,正是在這里避難的劉玄參加了平林軍,為安集掾。23年正月,綠林軍諸部合兵擊破新莽將領甄阜、梁丘賜,遂號劉玄為更始將軍。二月,后因其為劉姓宗室,遂被擁立為帝,建元更始。六月入都宛城,大封宗室諸將。他嫉劉演、劉秀兄弟威名,誅殺劉演。起義軍在昆陽之戰獲勝后,更始帝遣王匡攻洛陽,申屠建、李松攻武關,三輔震動,各地豪強紛紛誅殺新莽牧守,用漢年號,服從更始政令。十月,都洛陽。王莽敗死后的更始二年(24年),遷都長安。
  • 劉玄才智平庸,性格懦弱。他一朝為帝,便沉湎于宮廷生活,即位后將政事都委托于自己的岳父趙萌,放任其專權。赤眉軍進逼長安時,劉玄殺害申屠建、陳牧、成丹等起義軍重要將領。更始三年(25年)他殺害了西漢末代皇帝劉嬰。九月,赤眉軍攻入長安,劉玄單騎逃走。十月,投降赤眉,將璽綬送給赤眉擁立的皇帝建世帝劉盆子,自己被封為畏威侯,不久改封為長沙王。赤眉將領張卬為絕后患,十二月,派人將其縊死。劉秀即位后,追封其為淮陽王,謚武順,將其葬于霸陵(今陜西西安灞橋區)。

第二百零六夜 綠林軍

  • 綠林軍(lù lín jūn),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綠林豪杰起義軍之一。新朝末年,天下大亂,新市(今京山市境內)綠林山一代的豪杰紛紛揭竿而起,因其駐扎在綠林山,故稱這支義軍為“綠林軍”。新莽地皇四年,綠林軍建立了自己的政權,擁立西漢宗室劉玄為帝,年號更始,史稱更始政權。更始元年,綠林軍攻入長安,新朝滅亡。更始三年,綠林軍受赤眉軍和劉秀大軍的兩路夾擊,最終更始帝投降赤眉軍,余眾亦被所剿殺,綠林軍宣告覆滅。轟轟烈烈的綠林大起義雖然失敗了,但“綠林”二字卻成為了后世那些“聚眾山林、反抗朝廷”的英雄豪杰的代名詞。

第二百零七夜 劉盆子稱帝

  • 劉盆子(10年-?),漢高祖劉邦之孫城陽景王劉章之后。曾祖父為城陽荒王劉順,祖父式節侯劉憲,父式侯劉萌,王莽篡位,國除,為式人。新莽天鳳四年(17年),綠林赤眉起義爆發,赤眉軍過式,劉盆子及其兄劉恭、劉茂為其擄略至軍中。更始帝立,赤眉軍奉更始帝為帝,劉盆子之兄劉恭入長安,以其通《尚書》,復封為式侯,以明經數言事,拜侍中。劉盆子及其兄劉茂仍留赤眉軍中牧牛。
  • 更始初年,樊崇等聞漢光復,遂降更始,率二十馀人入洛陽。然更始帝安撫不力,赤眉軍發生騷亂。樊崇等逃回赤眉軍中,分其軍為兩部,開始叛亂。更始二年冬,已攻至弘農郡,赤眉軍大盛。雖然連勝更始帝部隊,但是赤眉軍內部非常悲觀。赤眉軍多為齊人,盛行巫祝。赤眉諸將求軍內巫祝求神降示,巫師言他們之所以不成功,人心渙散,是因為劉章發怒之故。城陽景王劉章是西漢中期至漢末為齊地光泛信仰之神靈,直至曹操除淫祀,其信仰才稍稍斷絕。于是赤眉軍于營中尋劉章后裔,得七十馀人,唯劉茂、劉盆子兄弟與前西安侯劉孝與劉章的血緣最近。后赤眉軍采用抽簽方式,選定了劉盆子。
  • 劉盆子雖立,仍與其他牧兒游。赤眉軍諸將多不識書術,唯徐宣曾為縣吏,略知書,推為丞相,樊崇為御使大夫,逄安為左大司馬,謝祿為右大司馬,自楊音以下皆為列卿。赤眉軍進至高陵,與更始叛將張卬等聯合,攻下長安。不久更始帝向赤眉軍投降。在這之前的六月,漢世祖劉秀已于河北稱帝,改更始三年為建武元年。
  • 劉盆子居長樂宮,諸將日日爭功,聲言歡呼,拔劍擊柱,不能相一。三輔郡縣輸入京師物資,輒為兵士剽掠。臘月,宮中舉行宴會,結果席間大亂,席上酒肉為沖進來的軍士哄搶而光。多人互斗受傷。衛尉諸葛釋聞訓后,率軍前來維持秩序,格殺百馀人后方才鎮壓下去。劉盆子對此十分惶恐,不敢獨居。時掖庭仍有宮女數百千人,自更始敗亡后皆閉門不出,在宮內掘食草根、池魚,許多人因此餓死。后宮人見劉盆子,對其言饑,劉盆子憐之,每人賜米數斗。后劉盆子離去,宮人皆餓死。時劉盆子之兄式侯劉恭亦在朝中,見赤眉亂,知其必不長久,為求自保,密教劉盆子封璽綬,習辭讓之禮,以使兄弟免禍。赤眉軍乏食,于長安周邊大肆劫掠。漢世祖劉秀大將鄧禹攻赤眉,亦為所敗。后赤眉與漢中賊延岑大戰,死者萬人。延岑戰敗,其部將李寶投降。后李寶為內應,延岑再次挑戰,與赤眉軍大戰,李寶趁機拔去赤眉軍旗幟,赤眉軍以為已敗,大為逃亡,自投山谷,死者十馀萬。時三輔地區發生饑荒,赤眉軍無法劫掠到東西,于是引兵東歸。赤眉軍東歸,漢世祖遣兵于其必經之地將其包圍。赤眉軍士眾渙散,已無戰斗力,只好向劉秀投降。
  • 建世元年(25年),赤眉軍攻陷長安,劉玄政權滅亡。當時赤眉軍的首領是樊崇,但赤眉軍議立皇帝時,將當時只有十五歲的劉盆子立為皇帝,原因是劉盆子是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的后裔。建武三年(27年),漢世祖劉秀的軍隊與赤眉軍決戰于華陰縣,赤眉軍大敗,樊崇和劉盆子投降。被解送到洛陽。劉秀任命劉盆子為劉秀叔父趙王劉良的郎中。后來劉盆子因病雙目失明,劉秀又下令用滎陽的官田租稅,來奉養劉盆子終身。

第二百零八夜 赤眉軍

  • 赤眉軍,中國古代著名的農民起義軍之一。赤眉軍于天鳳5年(公元18年)在莒(今山東莒縣)起事,首領為瑯琊人樊崇,以泰山山區一帶為根據地,與政府軍對抗。幾年之間發展到數萬人,其中主要由農民組成,大多不識字,因此以口頭傳令為主。組織包括地位最高的三老、其次有從事、卒史等名稱,大多延用漢朝鄉官的名稱。
  • 隨著赤眉軍的發展,在地皇3年(22年)王莽派出其子王匡、廉丹率約十萬軍隊進攻赤眉軍,慘遭挫敗,赤眉軍發展到十萬人以上,勢力擴及青州、徐州、兗州、豫州各地。23年,更始皇帝劉玄已即位并攻入長安,赤眉軍先是愿意降于更始,但雙方隨即再度開戰,25年赤眉軍兵分兩路,由樊崇和徐宣分別率領,進攻關中,并擁立漢宗室劉盆子為帝,徐宣任丞相,樊崇因為識字,任御史大夫。同時更始軍內部產生內爭,將領王匡投奔赤眉軍,隨即赤眉軍攻入長安,殺死劉玄。赤眉軍入長安時,因常年的戰亂已導致當地殘破,赤眉軍只能四處找尋糧食,隨后被劉秀派將領馮異擊敗,遇大雪損失慘重,赤眉軍遂決定離開關中,27年在崤底(今河南澠池縣禮莊寨)再被馮異打敗,樊崇投降,最后被殺。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