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寫作
寫作,試圖說清自己的生活狀態,將紛繁糾結的思想一一捋順。但終于還是不能窮盡。常常是越說越困惑。這果真是我真正想說的嗎?確乎真實而堅定的嗎?我為什么要說,說與誰聽?這樣的訴說,真的能釋放自己的靈魂?
一直寫著,沒有刻意的堅持。而是如果不做這件事,生活會是怎樣的?開闊或狹隘,明朗或混沌……我并不清楚。但對于人生、生命的許多感悟,好象都是從寫字的時候時思考著,探索著,領悟著,從中沉淀出的思想,形成的人生觀,直接引導著自己的為人和做事。而其它更便捷的路,對我而言,已經荊棘叢生。似乎別無選擇,一意孤行。
閱讀到好文字,漸入佳境。在思想的碰撞中緩慢地成長,迷戀讀書的分分秒秒。或哭或笑,或悲或歡,或平靜或激越,一切隨我去感悟,這是多么美好可貴的自由。旁人無權干涉。是的,自由,讓我深深迷戀。很多時候,感到郁悶痛苦,都是因為缺乏自由,無論身心都如此渴望著廣闊的自由。比如憎恨那些無用的會議,喋喋不休,經常在開會的時候自動關閉接收聲音的系統,一場會結束,終于可以徹底回到自己。自由的感覺是愉悅清新的,像個淳樸的女子一樣令人懷想。
我們的軀體或許會受到拘束,一場瓢潑的大雨即可阻擋去路。但內心的世界完全可以這樣豐富,隨性,生機盎然。在心田上種點什么,都取決于自己。我有權利,我要這樣做!我有權利決定自己要不要讀書,要不要寫作,不聽任何人的指揮,不看任何人的眼色行事。
終日坐在電腦前一動不動的時候,他也會數落我,你整天做這無用的事。但是我不做這事,又該去做些什么呢?究竟是什么驅使著我,讓我一次次升騰起表達的欲望?難道是名,還是利?還是更隱秘的理由驅使著我?生命如果是河,也該有個出口。我需要的不過是這樣的一個豁口,可以表達內心世界的豐茂繁盛,能夠宣泄淋漓的情感。而如果不寫出來,仿佛思想甚至生命的河流都被堵塞一樣,變得水泄不通,擁擠渾濁。似乎在每一次的傾訴中,心靈都得到一定程度的釋然和撫慰,變得更加澄澈清明。于是,可以這樣對自己說,“天空沒有鳥的翅膀,但我已然飛過”。
不能說自己能夠完全淡泊名利。名利對于每個生活著的人都有誘惑力。我仍是那個世俗的天真的人,仍一心熱愛著塵世的喧鬧繁華。因此還是渴望自己的文字有人喜歡有人欣賞。倘若能夠在報刊上占上一席之地,哪怕一小塊“豆腐”,也是非常欣喜的。畢竟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認同。更何況還有點稿酬可以犒勞自己。
不過三十歲以后,已經漸漸走出了狂熱追求名利的時期了。至于寫出的字,遭到非議或批評,已經不太在意了。只不過是,生活目標不同,對生命的理解和追求不一致,或者欣賞的角度期望值不一樣而已,怎能奢求有很多的知音來共鳴呢?說到底,人都是孤獨的。寫字原本就是要耐得住寂寞的。如果恰巧有人喜歡這樣的文字,那我從內心里,感激命運里有這樣的相遇。像愛情一樣,可遇不可求。如果不討人喜歡,那也很正常。自己讀書的時候,不是也經常不自覺對某些文字“嗤之以鼻”嗎?勞駕讓讓,我們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這樣,就過去了。
從多年前的那個夏天,開始在晚報上發表第一首小詩起,至今已經十五年了,一直沒有放棄寫作。雖然因為資質平庸、懶散、書讀得不夠,或者根本在出生的時候,就沒有帶來藝術的種子,或者后天的土壤也不夠肥沃,我一直停留在文學愛好者的程度上,沒有大作為,不成氣候。但我,仍然耕耘著。不求濃郁的芬芳,一朵小花也可以擁有自己美麗的春天。一點陽光就足以讓我看見更多的光明。我知道,有人與我同在。我并不孤獨。
有天百靈說,她去我們讀書的山城,是打著“文學青年”的旗號去的,一路上“騙吃騙喝”。我快樂地笑著,如果此時還有人,愿意為 “文學”兩個字買單,一路上開綠燈,請吃喝,那文學還沒有真正被放棄或遺忘。
寫詩的南說,什么時候,你這“文學青年”也過來看看我們這幫“文學老年”啊?其實,我也文學中年了,而南還沒有真正老去,我趕上他的年齡段了。我們都是“文學中年”了。這樣說,會不會給自己臉上貼金?(還好,文學兩個字沒有被誰壟斷占據,借我臭美一下無妨。)
這個星期天早上,只要愿意,其實可以做很多更有意義的事,而不是坐在電腦前自言自語。但是詩人席慕容的《詩的價值》,詮釋了我心中的情結。
席慕容? 詩的價值
若你忽然問我
為什么要寫詩
為什么 不去做些
別的有用的事
那么 我也不知道
該怎樣回答
我如金匠 日夜捶擊敲打
只為把痛苦延展成
薄如蟬翼的金飾
不知道這樣努力地
把憂傷的來源轉化成
光澤細柔的詞句
是不是 也有一種
美麗的價值
那么,繼續寫。因為這片領域,沒有誰能管得住誰。是荒野,我來了;是苦海,我也來了。只要活著寫著,就感覺生命并沒有荒蕪,并不枯萎,即使在慢慢老去。這或許就是所謂“美麗的價值”了。20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