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稱為問題。
? 而問題解決則是個體對問題情景的適當的反應過程。
? 心理學把問題解決解釋為:有一定的情景引起,按照一定的目標,應用各種認知活動、技能等,經過一系列的思維操作,使問題得以解決的過程。
?1.問題解決的本質是思維過程。
2.問題解決要以分析和診斷為前提。
? ? 分析不僅是對問題的描述或現象的羅列,而是對問題本質的概括與系統的分類。
? ? 用理論思考,找出規律,導向本質。
?懲罰只是抑制行為,并不能消退行為。真正影響態度的,是認知,是對事情本質的認識和把握。
3.問題解決要始終以目標為導向。
?管理為了很好地教育,管理是手段,通過教育讓學生成長才是最終目的。
4.問題解決要有多種策略。
?手段的落后必然制約教育的結果。
? 說教的內容,條件,方式都應有自己的一套原則。
最理想的方式是以事說理,而非以理說理。道理不是講出來的,而是借助事實或者事跡讓學生感悟出來的。
成長的本質不在于懂的道理比以前多,而在于真正懂得并且從心底深處認可,這樣才能去踐行。
問題的解決確立了方向,還要盡可能地掌握方法。
? 剛當班主任時,我常覺得自己詞窮,我不知道改如何處理班務,也不知該如何對學生進行說教。一般情況下,說了幾句我也說完了,然后讓學生回去。
?當看到其他班主任,做思想工作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說了大半節課。而自己總是三言兩語就說教完了。
?現在想來,其實就是自己缺乏理論知識,也沒有形成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論。
? ?總的來說,就是自己思維力不夠,了解得少。總是以理說理,最后說教生硬,自己也說不下去了。
? ?今后改進:多看教育教學理論,豐富理論知識,向前輩學習,充分了解學生,以事說理,就事論事。并從中反思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