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我身旁的一件小事,讓我不得不以性惡論來評價你。
不知道一個人的素質是如何的來的,真的依賴于家教嗎?我可以告訴大家,從小到現在,父母幾乎從來沒有教育過我,腦海里記得唯一的一句話,就是“要誠實”。可是這唯一的期冀,在我接觸到現實社會后,早已被我忘的煙消。所以我想說的是,教養,不是別人教你來的,是你自己學來的,你希望做一個什么樣的人,便會得到什么樣的教養。
小時候的些許自卑,可能造就了現在的我,敏感但卻自信。記得第一個有關教養的就是,吃飯的時候注意儀態,不---吧唧嘴,我也不知道官方的話應該怎么說。有次堂姐帶我去吃搟面皮,回到家之后,對別人說,XX吃相還挺好的,不吧唧嘴。從此,我的心里埋下了這個種子,吃飯的時候,從不失態。我也是一俗人,知道大快朵頤的酣暢與爽快,可是,你的行為如果給別人帶來不便,那我寧愿忍著。
扯遠了,主要說的是一個在求學期間遇到的人。用一句話來評價,那應該就是自私到發指。從剛開始借別人的東西之后,就理所當然的占為己有,到每次象征性的請他吃飯,本以為會回請,卻裝作一副下次再說,或者是拿著價值極不相等的東西來回報。之后漸漸疏遠,但是礙于同一屋檐,又不能太過。之后每每找不到東西,總能在他桌子上發現,問及,以撒嬌避之,最后不了了之。然而最不能忍的就是,當你觸及了他的一絲利益,他便老死不相往來。雖無奈,也欣喜。
好了,在此段歷練下,我以為我似乎變得鐵石心腸。可就在前幾日,晚上在路上走著,一位外地務工人員模樣的大叔攔住我,向我訴說艱苦,因聯系不上工友而無法果腹。那時心里有一片地方有些柔軟,但是因為當時沒帶錢包,只能抱歉。走了幾米后想起可以網上付款,但是他已向另一人訴說,便離開了。次日中午,在另一路上用碰見另外兩人以同樣的理由向我訴說,但早已沒有當晚的柔軟,雖然我當時有錢,但是我借口沒帶錢,口袋里只有一塊錢的借口拒絕了,然而從他的眼神里,他還是很嫌棄的拿走了我的一塊錢,馬上把目標轉向了旁邊的女生。
我苦笑著離開了,我不愿把他們往壞處去想,我想這個社會還存在善良。或許他們真的有難處,也許我真的應該幫助他。我從不愿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