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重新讀了《麥琪的禮物》這部歐.亨利寫的短篇,當初是在高中的時候讀過,也許是那時候年輕吧,看完除了覺得無限的惋惜外沒有任何想法。然而,現在再讀的感覺卻完全不同了。
我覺得作者寫這個短片小說的目的是用一種讓人感覺心酸和荒誕的方式警醒世人要保持我們的真愛。無論我們面對的是多么艱辛貧困的生活狀況,都不要忘記初心吧!這個時候我不得不講一下最近國內房產市場導致的家庭問題,由于不同的限購政策,房產的增值,當下出現多少家庭去辦理離婚,為的就是多購買一套房產;更不幸的是,昨天夜里廣州又出新政,于是刷爆朋友圈的是如何做可以購買更多的房子——各種假結婚!我無法想象,在現在的國人眼里婚姻究竟是什么,所謂的一紙婚姻證明,就真的變成了一張紙那么簡單了嗎?大家的感情是什么,當夫妻兩個真正來到民政局去辦理無論是離婚還是結婚的時候,請問兩個人的心理真的就那么坦然嗎?儀式感蕩然無存嗎?現在房子似乎已經超過了一切我們彼此擁有的最珍貴的東西,只有金錢才是最重要的!各種新聞媒介充斥著,丈母娘選女婿的要求有房才能結婚,有房就能挽救上市公司,有房能買美國小鎮……當然不是絕對,但是確實存在這樣的現象,請問我們下一代的前景在哪里?他們還沒長大就知道房子的意義超過了父母的親情,超過了友情,超過了愛情,超出了他們奮斗的意義……?我是一屆平民感覺非常的無奈!在我們拼命努力學習各種全新的教育理念的同時,卻無法避免的給孩子們傳遞一種無形的錯誤理念,我們究竟在做什么?10年后是不是不會再有德拉和吉姆這樣的人生活在世間了呢?
作者用一種充滿了無奈荒誕的方法推廣他對真愛的理解,雖然極大吸引讀者眼球,但是也很容易引領讀者走到另外一個境地去思考—貧賤夫妻百事哀—弱化了真愛的推廣力量!在當今社會就很容易讓讀者想到:“真愛無用,再真摯的情感,在貧困下都是那么的無奈”。或許應該寫得更多正面因素一點,盡管現實生活確實如此殘酷,也要給我們的年輕人更多的希望,和正面的引導吧。
比如《飄》文中也有各種現實因素穿插其中,卻沒有給我那么強烈的感受,反倒更吸引我的是對斯嘉麗的欽佩感,更醒目的是她的堅強,勇敢,對目標的執著!給讀者正能量的傳播更為直接,不太會產生多種不同角度的感受。
對于人物的創造應該說跟貼近生活,真實,生動,活躍性都是非常好的,每次讀這篇文章的時候,德拉的模樣和表情,吉姆的神色都會出現在我的眼前,人物的創造是非常成功的,是我特別應該學習的地方。
另外,作者的創作還是獨具風格的,短小精悍,余味深長,活潑生動,貼近現實,盡管也有很多作者的作品短篇又反應現實生活,但是歐.亨利的作品還是有其獨到之處的,讓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