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生活里習慣了悠閑自在的大學生。生活中的我極其喜歡那個"慢"字,慢節奏的生活帶給我一種溫和的幸福,這種愉快沒有絲毫的競爭氣息。我個人時常喜歡花一個下午,靜靜地看看課外書;偶爾欣賞一下窗外的綠葉,有時看著看著,便陷入沉思中,幻想著那些綠葉與花兒一生的際遇;那種感覺于我而言可謂奇妙無窮。或是晚上讓自己花上半個小時去慢跑一場,一邊慢慢地跑,一邊回想過去的生活,這可以說是對生活的一種反省,或是對生活的一種感恩;同時可以對未來進行設想與展望。那么在跑的過程中,我對生活的滿足感便會不斷提升,這是對我生活的額外勉勵。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發覺自己對這種慢文化越是鐘情,越能感覺到這種情懷逐漸融入我的骨子里。當然,此種慢文化的體會是屬于個人獨有的,所以快樂是我一人獨享。因此在年輪的轉換中,對于這種慢生活,我樂在其中,哪怕許多別人說我平庸,但我依舊愿意如此"茍活"。
今早我目睹了一件觸目驚心的事,當然,這純粹對我而言。我因訂錯車票而需要早早擠地鐵、趕車程,不然會錯過了回家的班次。記得那時應該是七、八點鐘,曦陽初見,我在馬路上看到了滿街熙熙攘攘的年輕人,他們個個臉上掛著著急的表情,急急向前邁出步伐,一致向一個地方涌入,甚至有些人撒腿跑了起來。我之前沒見過這種場面,當我親眼目睹時,我還以為發生了什么事。原來他們正急忙于擠地鐵,爭取快速的奔赴工作崗位,爭分奪秒地與別人競爭,為的就是不讓自己落后于別人的步伐。也許這就是所謂大城市里的快節奏生活吧。然而當我看到這一切時,我內心竟衍生出一種厭惡與抗拒。為此那會的我頭暈目眩。
事后我跟朋友提起這事,順便立了一個flag:以后就在工作的地方附近找房子就好了,遠一點都不要了。剛說完這話,朋友就笑了,其實這朋友已經工作幾年了。接著他吐槽到:"溫和而悠閑自得的生活狀態想想就好,畢竟幻想和現實相差十萬八千里。你想要找份好工作就一定要待在大城市,而大城市里的生活節奏是沒有慢的說法。一旦你慢下步伐,你便會落后于別人;如果你繼續堅持慢下去,逐漸你就會和同齡人的世界顯得格格不入。但絕大多數情況是,你一開始會堅持己見,但慢慢你會受其他人的影響,并成為他們其中的一員,不斷加快自己的步伐和生活節奏,與他人一較高低。這就是生活,不管你愿不愿意。所以,你以后會有趕著去擠地鐵的那一天的。"
聽他這么說,我無力反駁,而更多的是恐懼。我自成年以來,我一直在設想我以后的生活。我希望我的生活悠閑有序,緩慢而不張,它會使我自怡自樂;我不希望我的生活快速而緊張,充滿著競爭氣息,它會讓我逐漸人云亦云。所以不論什么時候,我一般都會刻意保持自身的生活節奏,盡量讓自己活得不急不躁。
我人生的口頭禪,便是隨遇而安。這一成語警醒我,時時要注意我的生活能否使我愉悅。我這個人從不想過我不想要的生活,即使遇到困境,我同樣會樂意接受并相權之下合理處理。所以以后遇到快節奏生活,我還是想堅持己見,堅持慢文化,堅持我的生活態度。大城市人云亦云的趨勢固然可怕,但我有我的生活。既然同一時間同比例競爭,那我覺得我會比別人花更多時間,然后借此稀釋那種緊迫感,得到一種讓自己舒適的感覺。還有,至于競爭便談不上,因為我本來就不想和別人比,我只想做好我理應負責那一部分就好了。
快節奏生活屬于大城市里的多數人,但我想做那少數人。很多數人做的事不一定適合每個人,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生活節奏,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不清楚,請放慢一下自己的生活節奏吧。快節奏遇到慢文化,不一定要魚死網破,激起萬千矛盾,學會隨遇而安,折衷而取,那么生活或許可以碰撞出絢爛的花火。大城市,慢生活,幸福的人生,本就不沖突,而在于你怎么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