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見似曾相識的姿勢,就難免會重溫下自我”。法國作家加繆如是說。
今晚夜跑時,“格格不入”四個字突然地鉆進腦袋里。后來,細細想想,好似說的就是我,于是便動腦開啟記憶細胞,回憶畫面緩緩出現,筆下字字記錄著屬于那一刻的喜怒哀樂。
我總會在圖書館待上一整天不覺疲倦,身邊的人便覺我是變態一枚,可正如蘇格拉底說:“越了解,越覺自己無知”,我因為缺乏,所以渴望。身邊的人希望增肥,討厭跑步,我卻希望能減肥,堅持跑步;因為我需要,所以堅持。身邊的人害怕寫作,對經典閱讀深感無力,我卻寂靜喜歡,默默執筆,我看世界,我抒我心;因為愛,所以放不下。我默默做自己想做的事,拒絕一切干擾因素,盡管外界五彩繽紛,我自執素白。是的,我就是一個瘋子,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瘋子。
無可否認,我在身邊的人看來,就是一個“不合群”分子。可是,怎么辦?我很喜歡這樣的自己。我寧愿做一個特立獨行的瘋子,也不愿成為一個合群的好伙伴。
每個學習階段,總會有那么一幕。學霸們都在奮戰教科書,滿滿的課堂筆記,啃了一遍又一遍,自然,考試成績出來杠杠的。而我呢,一個學期下來,不,大學幾年下來,我的書還如同新書一樣,除了有被翻頁的痕跡,寥寥幾筆筆記外,再無其他,但大學考試,我從未掛過。我專業知識雖說是半桶水,但我想要學到的東西卻能熟練地運用,不像某些學霸們雖然理論知識強悍,實踐能力卻還有些欠缺。
我真的很慶幸,我只學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我只看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這讓我賺了不少的時間,不必死磕在自己怎么磕也磕不懂的學科上,有充足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生活也是一幅畫,不管是素描,還是水彩等,自有其存在的意義。運動場、圖書館是我的最愛,未曾失去對它們的興趣;讀書、寫作、思考是我的日常,想要成長,這些必不可少,同時又是我的興趣加習慣,更讓我滿心歡喜,堅持不懈;英語口語聽力是道實實在在的傷口,只能日日聽,天天練;美劇、電影、音樂、小說是我的娛樂,只要我一空閑下來,我就會深扒我的娛樂節目;當然,自然少不了,旅行與攝影,桌球籃球與羽毛球。還有很多條件不允許挑戰,只能先意淫著了,比如,騎馬射箭,攀巖蹦極等;再比如,包太太,哈哈哈。
可是,我細細地觀察身邊人的生活,學霸除了學習就是學習,還有其他的除了電影電視就是微博,或者與男友約會;當然不排除大家都各自在照著自己既定的軌跡在生活,只要自己樂意就好,自己開心就好。我們的興趣愛好不一樣,兩者自然不能比較,我認為我的生活是一幅素描畫,你認為你的生活是一幅油彩畫,是的,我們的生活就是一幅畫,因為我們認為是。 在此,我不想對誰有太多的評價,我所說都只是大眾概念,也是生活在我身邊的大眾,當然也包括我自己。我有我的追求,你有你的渴望,各自不同,自然,三觀也就不一樣。
我想,更多的是我視野太窄,接觸的圈子太小,以至于我太過于關注自身,而忽略了一些本質的東西,畢竟很多人都是處于“厚積薄發”的那種狀態,一旦發力,便一鳴驚人。自己僅僅也只是滄海一粟,終究還是太膚淺。可也渴望那種自由自在的狀態,憧憬那種人生隨性、生活隨意的灑脫,所以不管怎樣,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回過頭來審視一下自己,調整自己的腳步,繼續往前;自然,心靈的感悟也會跟著步伐往前。
前些日子,讀到王小波,一篇《一只特立獨行的豬》,讓我對他印象深刻。也許那只“豬”就是他渴望的自身形象。在現實生活中,因為種種因素,他無法活得像那只豬那樣瀟灑自由,隨著本性而追求自己想要的,義無反顧;于是,他用一支筆把他的渴望賦予在一只“豬”身上,讓這只“豬”形象起來,也那么的遙不可及,讓世人都渴望成為那只“豬”。
是的,我也渴望成為那只“豬”,那只特立獨行的“豬”。我追求本性,我渴望照著自己的愿景,去生活去學習,甚至工作。我知道,現在的我,只能在生活上力所能及的隨性;在學習上,不行,因為我需要生存,我需要學習之后才能更好的生存;在工作上,不行,同樣地,我也是因為需要生存,社會規則太多,沒有一定的資本,我沒有能力隨性,不然,我只能被社會淘汰。所以,我不得不一步一步的去努力,一步一步的去更接近心中的那個夢想,瘋子又怎樣,我怎么開心我怎么折騰,你、管不著。
題目來源于王小波《一只特立獨行的豬》
? ? ? ? ? ? ? ? ? ? ? ? ? ? ? ? ? ? ? ? ? 湯大米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