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想過嗎?
在你的人生中,你對自己最美好的承諾會是什么?
我一直贊成梁冬先生在他《人生,是愿力重要還是業力重要》一文中談到的一個觀點:人的愿力是可以去瓦解他的業力的。而這愿力,其實也就像是一個深深的承諾,去做一個鄭重的決定。不忘記。不放棄。
我第一次聽到《Promise》這首曲子是在欣頻老師的禪堂課上。這首音樂就像是我們人生最最最美好的承諾的聲音。讓我在那個場域里許下對自己的承諾:無條件地支持自己全然活出自己。每一次選擇,都不要忘記愛。
2016年到2017年對我的狀態有很大裨益的有兩樣事:Isha瑜伽+欣頻老師的課/每月推薦的各自刷新我認知觀的好書。
所以決定寫下這篇有關李欣頻老師的跨年調頻課+開春夢想藍圖課的筆記以及我自己的體悟實踐分享:作為小伙伴們在2017年的行走中的參考:)
2017關鍵詞:破除限制性信念木馬+創造放大美好頻率+與全息宇宙的共時創造。
? ? ? ? ? ? ? ? ? ?破除限制性信念木馬
2017年01月01日當天的瑪雅圖騰是磁性的白鏡子,以這第一天的能量來作為年度能量的基調,李欣頻老師將2017年稱之為鏡相放大年:就像放大鏡一樣,生活中會發生各種人事物來反射出我們真實狀態的方方面面,包括潛意識和無意識之中的信念,情感。
“在你人生28~35歲之間,是否發生過不同于平常生活的離奇事件?”欣頻老師在課上提到的這種“離奇事件”正是這種“鏡像放大“能量的一種體現,以戲劇性地方式要讓我們去看到:“我經歷這件事情,是為了看見什么是我之前看不到的?”,而這個問題也正是破解困境的關鍵起點:從離奇事情的強烈情緒撞擊中回退出來,停下來,做覺察。
所謂“放大”也便是讓我們去看到本來隱藏著的事物,比如:你的強項是否變成了你的致命傷?若你的強項是謙虛,需要覺察的便是內在是否有自卑的狀態。與強項自信對應的則是過于驕傲的自負。
需要注意的是,這說的并不是要刻意去不停將注意力放在自己有什么信念木馬上。這聽上去的感覺也就正像一直在覺得自己“不夠好”。而是就像Yantara老師說過的,就讓它們像果子一樣,等到時機成熟,自然便是面對的時候到來了。
對于一個有著自我成長意愿的人說,這其實是股助力,那種感覺就好比原本要四處搜尋的東西,如今就在醒目的地方。也就是說,非常合適我們在生活中加深對身邊人事物的觀察,去覺察這些跡象對自己的提醒是什么。
就像《無量之網》作者在書中提到:他母親在電話中告知她的愛犬出現了莫名的病狀,他向他母親解釋了:“寵物是如何在主人有異常情況的數周或數月之前,就反映出主人同樣的病癥來。”隨即請母親去檢查身體,在未出現病癥預兆的情況下及時發現和治療了她的癌細胞。
除了身體健康,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覺察面向是在所有與人的關系中,可以帶著當別人的鏡子的覺知力去看透他人背后真正的需求,去反應,就如同欣頻老師的那一句:“我們到此為止,接下來一起好。”
這一切說的便是,要拿回自己的人生責任權,即我們為自己的人生負100%的責任。
有一次,薩古魯說,生命中所有發生的一切都是自己的責任。臺下有人反問說,那街上如果有人死了,那并不是我的責任啊。
薩古魯回答說:“在這里責任并不是說,是誰的過錯。人的能力有大小,而是說當你有這個意識,感到你對一切負責時,你關心的是你可以做的是什么。當你可以看到你的責任是無限的,你就會已自己最佳的行動去處理。”
這里說的責任,便代表著自己的意愿,是否有意愿去盡自己所能地去行動。就如同我們給自己的承諾。
? ? ? ? ? ? ? ? ?創造與放大美好的頻率
? ? 什么是你想要為自己創造的美好頻率?
“過去有什么事的頻率是你會想帶入2017年的?”欣頻老師的這個問題,提醒了我要好好進行自己的“心靈種樹”:讓我重新去仔細端詳了自己旅途中拍下的美好景色,一有感恩的事情,就寫入微博的“感恩歷”中,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是給自己一個美好的念頭......
在看過《未來預演》這部從量子物理角度去講解人的內在(頻率)是如何在創造外在的生活(顯化)的時候,我從去年開始有意識地不斷練習調頻到美好的頻率狀態,有一句印象很深刻的話便是巴夏說的:“對于你所顯化的任何東西,你要盡可能地沉浸在當下的感覺中”。讓我聚焦在當下美好的感受中,而不是去“想要更多,尋求更多”。
而我也越來越堅定了一件事情:快樂和美好的頻率,是自己的選擇。
現代科學研究證明,當一個人處于快樂狀態時,他的智力水平也會隨之增長,身體的免疫和功能會增強。而我則是常常用一個問題提醒自己:既然快樂對我來說這么重要,為什么我要等到我完成xxx后,我才允許我自己快樂?
即使有時頻率往下掉,我們也只是去提醒自己重新回到美好的頻率中,而不帶沒有完成目標的焦慮和氣餒。這便是美好。
于是今年在藍圖課最后的音樂調頻環節,當傳來意味著新生,興奮的音樂時,我一直在哈哈哈大笑,充滿慶祝新生的喜悅,把當下那一刻過成巔峰時刻--我人生中所有的夢想都已經完成。
曾經有俄羅斯的科學家想“研究”阿納絲塔夏,想來把她帶走,而阿納絲塔夏“她完全知道他們為何而來,想從他們身上得到什么。她都知道!但她不對他們黑暗的一面說話。她不去理會人性的黑暗面,而是與人人心中都有的光明面溝通,而這改變了他們所有人。”
這是另外一個在美好頻率上非常打動我的故事:我們人人心中都有的光明面,以及我們人人心中都有的美好頻率,就像對待一棵樹苗一樣,去灌溉。
? ? ? ? ? ? ? ? ? 與全息宇宙的共時創造
我在聽李欣頻老師講課的時候,對我來說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詞是“實驗”。
欣頻老師在課上分享了當她三次改變自己的思想情緒頻率,她在旅途中跌倒的腰傷,三次看醫生的經歷從“腰椎的骨頭裂縫,要馬上手術,手術有50%的幾率會失敗,”到“腰部的傷不是新傷,是舊傷復發”再到“這是天生的。”,實在是一個作為“如果你的意識改變,你的人生就改變”太生動的例子。
就如同薩古魯所說:“假如我開始談論某個神,你要么相信我說的神,要么不信。不管是哪個,只會把你帶入奇異的想象中,而非成長。”他在大濕婆之夜盛典上說,現在要去創造的是人們從“相信”走向“真實”的時代。
而走向真實,首先就在于如戰士一般去專注發問,去邁出探索的腳步。
因此我總是以這種“實驗”的心態去實踐我在書上或課上聽到的一些完全與過往教育不相為謀的認知觀和理念,去驗證。
從去年開始,在“天賦與發展”這個議題,我從“天賦是什么?要做什么?方向是什么?”的迷茫,再到專注于將自己的頻率調到美好地帶,實踐巴夏所說的,跟隨自己的興奮去做事,去做了Isha文章和書籍的翻譯志愿者,發現這個過程讓自己很快樂,再到“不再覺得是要去追求自己的天賦,只要這樣去享受眼下這個過程的熱愛和投入”,再到后來,生活中驚奇地出現了一個邀約,讓我可以去給一位喜歡的老師在他的課上翻譯。
又比如,去年開始有真正的想法想搬到一個新的城市。給自己的調頻是:“在我出發之前,我就已經知道我在那里要做什么。讓我坐在飛機上充滿滿心的輕松和面對新開始的興奮。”,機緣巧合,在我沒有做任何尋找的情況下,就開始接到一些與之相應,不謀而合的的機會。
我才更深地體會到那一句“當我們活在未知中,是生活真正的開始。”和欣頻老師對夢想的表達:“夢想是生命流動的一種狀態,無法被刻意規劃,控制,而是在一種高度信任中。不要忙著在地上去完成愿望,而是完成生命本身,就像水流入大海一樣自然。”
我們的生命藍圖,就在這全息的宇宙里,等著我們去看見:)
喜歡"斟滿彼此的杯子,但不是從一個杯子里啜飲。"
還有阿納絲塔夏書中所說的:“學習,是為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