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2015更新:這年看到了好幾個以找工作面試為由的startup, 看來干貨都拿來賺錢啦。那么我打開去年Blog上面的這篇找工作歷險記拿過來供大家娛樂一番。有沒有用,那就自己感受一下吧. 這篇文章講的是大學畢業生在美國找工作的故事。
代碼仔苦啊,審計仔的坑更是不要進啊...還不信還要進,那就就接著刷攻略吧]
很多年前的一個周六,我去過一次上海萬體館的招聘會,人山人海,各種各樣的人在忙亂地遞簡歷。那個時候我讀初中,還不理解公司門口站滿了人代表著什么意思,但是那個用一張簡歷紙 ‘空手套白狼’ 的感覺讓我非常不自在。
我沒有這樣的表格紙,也不敢找工作。
國內的簡歷好像都要貼上一張照片,簡歷的格式五花八門,多數還必須帶表格來彰顯規范。后來在華東師大,大一英語老師給我們看她的英文簡歷和profile,寫成小半本書,驚為天人。以上就是我出國之前對Job Hunting 的所有見聞。
后來到了美國,大三開始正式應對面試。我說“正式”, 是因為大三之前我也去過很多次學校的Career Fair,全部無功而返,因素特別多:Resume長度超一張紙,Career Fair著裝不夠得體,講英語不利索,沒有準備提問,沒有明確目標公司... 還有很多客觀借口:Computer Science 和 Computer Engineering 在MU市場不好,來的小公司都不找國際生,人家要Full-time我卻在申Intern 等等。
對于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包括很多其他國際學生,找工作都是一件頭疼的事情。除了個體的因素,還有一些通性:譬如我們不是Native Speaker所以表達不清,缺乏自信,對于找工作的過程不了解等等。
在美國找工作,細節化到面試的過程,其實還是有一些規律可循。但是在開始解釋我所理解的規律之前,要先劃出一些界限,先把這些額外的因素講明白。
從一些瑣碎的問題開始說起。
首先找工作要看緣分。
我有個朋友在國內一所有名的大學念計算機,出國之后去了Arizona 念研究生。生活費學費以及準備工作統統作好,可他依然就像剛來美國的我們一樣一切處于摸黑狀態。沒料到,開學第二天就進了Lab拿了RA,應該是Research Assistant。于是學費免了,拿著學生工資度過兩年研究生。所以能不能有工作,緣分和機遇很重要。有時候你拼命爭取總是摸瞎,有時候卻得來全不費功夫。要是說這種事情純粹是狗屎運也不對。他在來美國之前已經是一個高端大學CS 畢業的學生,又已經在中國工作兩年。這種前提下,學校某個研究所的老板剛好要做一個需要與中國客戶溝通的Application, 于是他就碰巧順勢而上。緣分固然難得,但是你也應該有守株待兔的資本,來遇到這樣的有緣人。
缺少‘緣分’ 算不上我們在美國找工作的問題,只能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不可控因素,很難預測。
在所有找工作阻力里面,我看到最多的是認知不足。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去Career Fair的時候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你是學Accounting, 準備去The Big Four? 還是一個Software Developer, 想要去找Tech Company? 或者是很多文科的學生,來了Career Fair純粹是湊熱鬧?找工作最直白最可怕的一個阻力,就是“不知道自己來招聘會干什么”。至少在MU,每次Career Fair開始之前,所有公司的位置,編號都已經公布在學校的網上。如果去MU的網上搜“Career Fair Table Assignment”, 我們就能找到相應的公司信息。前三次,我都是到進了會場,被別人塞一本書,將近7毫米厚的一本書,背面就印著各個公司位置的“Table Assignment”。許多人選擇在這個時候查公司編號,擬定一個list,一個個去刷公司,這就慢了。
招聘會里面的Recruiter 也是人,從中午12點蹲點蹲到下午6PM,再專業再有耐心,心情都會越來越差。這個時候,先到先得,跟Recruiter最先聊上,多數占先機。說得實際一點,Sign Up 校內Interview名額本來就有限,如果你太慢,別人是沒有什么理由非等你來不可的。因為目標不明確而缺乏準備,這樣就能為用人公司刷掉一大批人。
目的性不明確也表現在穿著打扮和整個一個人的精神狀態。
第一個錯誤,就是在準備不充足的情況下進場拿了那本7毫米的書。你的手里應該拿的是一個簡單&&專業的黑色portfolio,而不是一本毫無用處的白皮書加上一堆散亂的Resume。東西那么多那么重,萬一你要從12PM一直血戰到6PM呢?! 這里提到了要準備黑色portfolio,里面夾好20份簡歷,其余什么也不要帶,連錢包和車鑰匙最好都不要塞在西裝里面,褲子顯得很鼓很蛋疼。
為什么portfolio要用黑色,為什么男男女女進場時都是清一黑色,或者深灰色的suits?這個我也不知道,應該就是Business Professional定義下的正規搭配,也可能在不同的確要求不同。至于說“搞技術的人不必要穿西裝”這件事情,除非你是被邀請去Google 一類公司的Office面試,也許人家特別要求你別over-dressed,否則當你站在一群挺拔的西裝男中間時,即使你是CS的也不得不再穿上一層皮。
總而言之,你不能穿一件花色的襯衫還不戴領帶,也不要裹個大衣進場,更加不要去接各個公司給你的小禮品到處作免費廣告。
著裝可以參考Matrix 里面 Agent Smith一樣,變成他們其中一個Suit&&Tie. 此外,國內中學老師強迫男生短發,這件事情在當下的美國是非有益的,爽快明朗的頭型一定比擰巴成一團的中長發要有正義感。
話說回來,其實作為一個Developer,我們是沒有什么必要用領帶拴住自己的。實際上,我自己感覺到:當我穿的隨意時,跟來招聘的Developer更容易說起話,而穿得特別正式時,反而有一種外表強于內在的心虛。若你也有這種想法,那就把西裝革履當作對別人的尊重,這樣就順了,穿起來!
若不是特別說明Business Casual,我自己還是會穿suits。這只是因為我想有一個open mind, 不放過任何攀談的機會,光頭大學生還沒有足夠的價值讓我感興趣的人都來與我交談,拿我就必須在各個細節遵循最通用的規則。意思是說,萬一有非IT的公司愿意和你談呢,穿得太隨便豈不是失去了機會。
插一句關于Business Casual。當你去別人公司的Interview Pre-Night Event的時候,人家上面說“Business Casual”,哪怕是讓你穿Jeans和球服來,一般你也要保守地思考一下。便裝,不是隨便穿。我定義Business Casual的時候,會選一件平時會穿的休閑襯衣,不需要太過直挺但不能皺皺巴巴,顏色上單調樸實一點。想象一下加入你進了人家公司,他們上班時候一般怎么穿,那樣就很可能是Business Casual(除了Big Four的那些要見Client的人24/7 Suit&&Tie)。褲子穿一個暗色的休閑褲,皮鞋就看你個人喜好了,沒有人會太在意。穿衣又要看場合,一般去公司的面試Event,多數都是Business Professional/Casual, 所以是可以料準的。舉個反面的例子,我曾經見過朋友去參加Interview Event, 穿著寬松的大衣,全程帶著鴨舌帽,與周身的對比可想而知(你咋想的啊朋友!)
至于有一些公司在特定的地方,比如酒吧舉行Event而讓大家穿自己喜歡的球隊的球衣,這件事情又要考慮一下:你真的要穿別人球隊的球衣嘛?你到底熟不熟悉Football?我是知之甚少,免得攀談的時候一問三不知,不如不要穿球衣。
別人和我自己的經驗證明:彼此都是陌生人而被迫交談時,最好談的內容就是Football。我曾經就跟一個白人壯漢一起面試,三五個人交談的時候,從頭到尾他都想說Football球隊,我眼看就要被慢慢噎住話題,趕緊偷偷地把話題叉開,一一化解。
關于‘談球隊’,記住一點:不是每個美國人都愛Football,但是沒話說了他們就愛聊體育。在這個時候,你岔開話題,其實是給他們找了一個很好的契機聊別的。你想想,每個中國人都瘋狂練武術和打乒乓球嘛?所以別陷入了周圍人所定下的固定格式里,用于掌控局面。
話說回來,要是真的所有人聊Super Bowl熱火朝天,我們也別去瞎打岔。
知道自己找工作是要的是什么之后,下個緩解就是International學生怯懦的心理。
我見過好多個迅速融入美國文化的朋友,他們多數淡出了中國人的圈子,還有很好的口音。我不是詆毀那些永遠活在中國人圈子的學生,但若不跨出這“小中國”從而融入大環境,你就很難在Career Fair 這一天靈光一現。
第一,你沒建立好自信跟人講英文。第二,你很少鍛煉開口就別想把話說清楚。
要我是Recruiter,還在原地干耗了3個小時,連挖人的心情都磨滅了,等你毫無準備地講雙方都搞不明白的英語時,我也只能有一個心情:要不說人話,要不滾蛋!
所以說,要模仿和貼近美國人嘛?很多朋友只顧著打進敵人內部,把當初自己來美國共患難的中國朋友拋在腦后,這樣也挺吶個啥的(朋友你咋想的啊!)
融不融入是個人問題,但關于“怯懦心理”我們另有解法,Mock Interview.
要是你平時實在很少愿意跟美國人交朋友,卻要想找工作時出類拔萃,那就提早半年或者幾個月去Mock Interview,當作任務來做,到真刀真槍時,把該用上的全用上就好了。這里有個規律可循,招聘會乃至Interview的時間都很寶貴,大部分人都按套路出牌,你把Mock Interview里學來的招數一點點套上去就成了。
口音這個事情,是冰凍三尺,早作準備早占便宜,晚上手就晚開竅;有些人一輩子也不開竅,這也沒有什么辦法。
等敢于開口跟美國人講話并且講得利索,學會用英語插科打諢,再了解了找工作的流程和規矩,還缺啥?下一個就是GPA。
把這個放在那么多 ‘瑣碎的問題’ 之后講不是因為GPA次要,而是因為這是硬傷。
大四的時候,你若是有了150 Credits時,你的GPA實際上不會上升,也不會再下降多少,不必要在此再花太多心思。GPA是個敲門磚,要是3.0左右可以說是豆腐磚或者運氣磚,超過3.5/4.0能保證每一個公司都把你的Resume接下,要是是2.0~2.5那就只能做豆腐渣。
不排除有些公司不按GPA砍人,但是若你沒有超出常人的records,projects或者experience,那GPA就是唯一的保證。特別是我們國際學生,美國的用人單位是沒有什么理由非要你不可的,除非你與眾不同。
所以當你看著老美成天嘻嘻哈哈,成績一般,其實人家有本土優勢,找工作有時才不需要借GPA的東風。GPA高的好處還有可以申請研究生,若想留美就算多一條路走。不過一旦進入面試,就千萬不要再自吹自擂自己的GPA多么來之不易,那只不過是一個船票,上船后重新洗牌,大家不在乎你如何出類拔萃地買到這張船票。GPA沒有4.0可不能瞎嚷嚷。
以上談了還好多外在的因素和需要具備的身心準備。接下去是一些經驗分享,以及一些攻略性的指南。
我打開自己的DropBox里面看了一下自己這一年申請過的所有公司,有20來個文件夾。加上一些沒有單獨立文件夾的公司,估計投簡歷投過25家公司左右。在我看來,找工作就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從一開始的菜鳥,經過一兩年的碰壁反彈,在最后一年伸展手腳,機會就刷刷地來了。在這兩學期中,正兒八經去面試的公司數下來10家,其中進入二面記錄很低只有4家,不過索性其中3家都給了不同種類的工作機會。由于經過了種種不同的面試,有很多次面試的EVENT是要和34個人每人30多分鐘交談,加起來估計也跟2030個陌生人吹過自己。與此同時,我慢慢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面試經驗,下面還是以我能想到的方面為序來分享一下。
面試分哪幾種?用分類來了解美國面試的話,就我經歷過的有兩種分類的方法:按照專業分&&按照面試風格分。第一,按照專業劃分。我所涉及的專業有Computer Science 和 Computer Engineering這一塊的。還有一塊我并沒有專業涉及但是有幸嘗試的是Accounting Firm - The Big Four.
先從我愛說的開始,CS一類的面試。
如果聽說過FLAG面試的人應該都知道,咱們這個專業面試就是coding。當是給你一個問題,讓你用筆在白板上寫Solution. 商科的同學可能不理解:平時我們代碼仔寫程序的時候常常有一個“語言環境”,協助我們,這樣下筆如有神。但是最基本的Coding能力卻是邏輯和算法,這些東西需要代碼仔們錙銖必較,一點點思考清楚再把solution的代碼寫下來。這件事情不但難在思維能力而且難在即時思考即時下筆的能力。
關于如何面對Coding Interview,有一本很著名的書“Cracking Coding Interview”,里面詳細幫大家復習總結了很多難題和基礎知識,值得一看。其他的就LeetCode, LintCode唄,歡迎交流分享。再有一點值得在你買書做題之前就注意的:開始在紙上或者買幾個Marker在白板上寫代碼吧,不會錯的,還會讓你意外地找到一種當Professor的感覺。
進入了Coding Interview,一般面你的都是 Software Engineer,問你純專業上的問題。比如會先給你打一個電話,問你有沒有興趣參加電話面試,Phone Screen. 接著約好時間,就有一個SE來給你打電話,讓你在Google Doc上面不借助任何工具寫solution(當然每個人面試時用的碼字工具可能不同),一邊寫還要一邊給他講述你是怎么思考的。
我第一次面的時候是犯過一個可笑的錯誤。SE等我代碼寫得差不多了,跟我說“Try to run it”.我心中一陣冷汗,我在你的Google Doc上面寫的代碼,又沒有 Compiler, run 個粑粑?糾結了半天,其實那個SE想說的是讓我自己TEST一下,把過程標記出來,用來找錯,可惜讓我當時一緊張會錯意(我是咋想的啊!)
這個反例告訴我們,要準備進這樣的公司,提前一年開始準備都是可以的。Technical Interview的主要內容是技術方面的東西,對你的交流能力要求一般是“交流無障礙”就可以了。著裝,就像我之前寫得一樣,如果你有幸被邀請去Office Interview, 那么就瞧一瞧他們什么要求,一般來說都是Casual的打扮就可以,畢竟更在乎的咱們茶壺里的餃子而不是茶壺本身。如果你是CS大二,那么現在就該開始準備這樣的Interview,可惜我當時并沒有指路人,所以現在只能亡羊補牢。
第二大類,就是General Interview.
每個專業都有自己的面試內容,但是General Interview是跑不掉的。因為我只經歷過Big Four和Consulting Company的面試,所以我所說的General Interview泛指這類的面試。我是先學會General Interview ,之后才知道有Programming Interview(Technical Interview)的,所以在后者的兩次Technical面試時都吃了很大的虧。
所以CS的同學們,你們比較慘,兩種都需要準備。General Interview就是那種可以人為地短時間速成的面試,通過跟朋友交流心得,去Mock Interview等等,能夠在短時間內突發猛進。由于General Interview的幾率是100%,所以分開幾段慢慢道來。
[10.30.2015更新:對,那些做找工作訓練的大號和公司,大部分都是從General Interview開始下手的,易教,易練,易成功!說白了就是教你怎么整理頭緒,怎么面對場面,怎么個吹啊!]
就我個人而言,在General Interview 的鍛煉過程中第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學會放低姿態,對別人的規則融會貫通。
我是墨守成規的人,對于習慣的規則能夠無誤的遵循,但是也導致了很難改變自我的窘境。參加面試前,我Resume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排版的,面試的準備過程是不太準備想自然發揮的。我原來認為CS的人就應該在Resume上面寫好自己的網站,我也以為不刻意準備的面試才是最陳懇的(我咋想的啊!)
別人跟我說你這樣不行,我告訴別人我是CS專業,你們說的對我不適用,結果自己錯錯錯,放慢了拿到工作面試的機會。
所以說,心態是第一位的。在看這篇經驗文時你很可能一目十行,有些不認同的地方,會毅然堅持自己的觀點;但是當自己并不聲名顯赫的時候,適當的低頭會讓我們得到意想不到的資源。
可悲的是我每次低頭都是經歷了可怕的挫折,不得不折腰,大家看到這里就要有個好心態,準備修改自己的源代碼。
就Resume而言,你可能花了好幾個小時準備出來,但是放在已經身經百戰的面試者手里,很可能被大卸八塊。我被大卸八塊的時候簡直氣爆了,我辛辛苦苦,好幾年積累的東西寫在寶貴的一頁紙上,全讓人給叉叉了。
Resume這件事還可以再寫一篇,這里不多說。說得意思就是:別人認為你的Resume一文不值時,千萬要虛心地改。其實情況是這樣的,哪怕你寫得亂七八糟,你去Writing Center找人幫你修改,本著禮貌的原則,那些幫你改文章改Resume的人都是不會罵你的,你就會覺得你還行,還不錯。反而是有經驗的真正想幫你的人,才會把你的Resume一圈圈劃掉,改掉。我的好運氣就在于身邊有好幾個人都有心給我抽經扒皮,脫胎換骨。
所以心態很重要,姿態放的越低,越容易學會外界的規則,那么你上手自然就快。其實這是一挺好的事兒,做人的道理嘛,是不是。
General Interview的內容多數是Behavior Question。
什么叫做Behavior Question?請詢問谷哥。谷哥不但會給你詳細的解答,而且會給你一個Question List。對,你想的沒錯,面試官所有的問題都跟網上的類似,所以你要是不看不準備,那就太吶個啥了。
那怎么準備Behavior Question呢?面試官的心態各有不同,但是假設你是面試官,你在考察對面的一個奇怪的菜鳥的時候,你想看到什么?要是我,我就像看到一個自信幽默,舉止得體而且有故事的人。
面試就是講話,你不講他講,他不講你接著。會聊天的人就不怕這個,你講著這一句呢,對方已經琢磨這把你往下個話題里套。面試也是一樣,你要學會給面試官下套。下套的過程就是講故事,講故事的時候就能把你各種各樣的品質,能力,經驗一個一個抖出來,而且一個包袱一個包袱落得踏踏實實,穩穩當當。
不會抖包袱?就去看一看郭德綱的相聲,就是那個意思。
說到要講故事,要回答Behavior Question,那到底目的是什么?抖包袱的全過程就是一個Sell的過程,而且你要記住,這絕對不是一個Sale的過程(酌情地小吹無害,別謙虛地給自己打折啊!)
只要你別吹自己造過火箭去過月球,其他的事情,吹一下也是可以的。面試官要看那么多人,誰都不太會去Check你的background,當然一般都是基于事實而加上了一些華麗的修飾罷了。其實在跟你一同面試同一職位的所有人都在sell自己,如果你不做,那你就是bellow average,低于平均水平。
咱們中國人喜歡表達自己謙虛的品德,但是在美國的面試中,我們的謙虛就變成了別人眼中里的平庸。其實在哪都一樣,誰都不會特別有興趣把你的家底挖出來翻,你要是自己不翻就等于沒有。
你要是想表現‘謙虛’,說說你跟隊友意見不合,而最終虛心接受批評,或者耐心給隊友洗腦,而最終大家一起成功的故事吧。
知道要準備故事了,那準備哪些故事呢?剛剛說準備故事是有目的性的,那么你針對用人單位要表達的個人品質應該有這幾個方面:Communication, Leadership, Teamwork, Time Management, Problem-solving skill ... etc. 以上這幾個是最典型的例子。
比如我要說一個我Communication很強的故事:I have been working at the IT Services for over a year. My clients, in this case, are all professors. You know, professors usually have solid control of their life and work for so many years, but they all encounter technical issues these days. (簡單闡述你的situation和問題的來源)My job is to help them to fix their technical problems. There was one time, a old professor had trouble finding her files in a window system. It turns out it was her own fault on making duplicates of shortcuts. She somehow blamed this on me since I came to help her once before but the problem still existed. (問題存在,而且并不是我的主觀問題,那么就要好好Communicate把問題解決)Well, in this job I have two really nice supervisors; they taught me how to talk and work with professors in this kind of situation. First I calmed down and let her calm down as well. I tried to think in her shoes: we can't expect everyone to have the same IT background as us, so it becomes acceptable and reasonable of her frustration. I was really patient and explained to her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I even tried to walk her through several proper ways of duplicating files.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耐心加熱心,通過交流把問題解決)It turned out that she was really satisfied about knowing the fix to her PC problem. I went to help her several times afterwards and we even become good friends(Good Communication Skill讓我的工作更好更簡單).
再說Teamwork。這里就可以舉一個你們team里面,有一個人不干活的例子。但是你們要get things done, 所以你作為一個有leadership的人給大家出了點子,有效地安排了任務,讓大家在既定的時間內搞定你們的project/work。
Time Management。比如:我參加了好多個學校的club,比如你是中國學生曾經參加中國學生會的晚會,你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在上面。突然有一天,project, exam, 晚會統統在周五due。你要怎么辦?你就說,你知道這樣的情況,于是提前兩周分析了自己改如何安排時間,很早就把難做的project先做起來。然后表演那天有exam沖突,你很早就去找了你的professor協商,提前把考試給做了。記住,在time management里面,盡量表現你在很多事情安排不過來時,以超強的預知能力和決策力早早把事情全部搞定,絕對不能延遲任何一個。
Leadership。我從自己的經驗里面舉例子。我要辦一場晚會,因此我需要交很多朋友,因為在留學生的中國學生會里面都是以朋友幫朋友的方式維系的。首先要提前找到很多表演的人,之后就遇到了大家時間安排的問題,參與于臨時取消的問題等等。此時,作為一個leader我就要跟手下的組員們一個個安排任務和deadline,催節目,催服裝,催彩排等等,然后約定時間每周匯總,安排下期任務。還要強調最終的結果,比如晚會辦的很好等等。
每個人都有很多自己的故事。只要你肯寫,肯花時間用英文表達出來,其實都非常簡單。而且,很多故事里面都會包含好幾個品質,在講故事的時候不要貪多,該強調Communication的時候就不要扯太多Leadership,即便他們密不可分。
要有重點的緣故是:面試官常常會有一個question list, 又要問Communication 又要問 Leadership,你要一個一個準備不相同的故事,把他們的list 一條一條填滿。我就不喜歡一個故事講好幾個點,這樣我講不清楚,他也聽不明白。
以上講的是在以專業分類的面試中,Technical Interview和General Interview常規需要準備的一些點。
下面就是按照面試風格分類美國面試。
在開始分類前,講一個故事。曾經去一個面試,運氣非常的好。這一天我總共經歷了4場。
第一個面試我的人,是他們team里面職位最小的。第二個第三個人的職位依次遞增。第四個就是Partner。這樣排序很好,原因是:第一個面試時,面試官和我都有點緊張,按部就班地聊完了30-40分鐘。在第二個面試時,我就已經放緩了自己的心情,畢竟同樣的故事剛剛一個小時里面我已經講過一變,再講一遍的難度一定是低了許多。第三個面試時,就已經收放自如。要知道,他們一個人比一個人職位大,在決定這些學生離開和錄取時的發言權可想而知,一個人比一個人說話分量重。
在這種狀態越來越好的情況下,我開始跟Partner聊。這里不得不提一下,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坐下來第一件事情自我介紹,Partner 聽了我是從中國來,立馬高興地告訴我他多年前收養了一個中國山西的女孩。聽到這一句,我心里暗暗覺得“有了!”
當然,這種事情都是緣分,不是每個Partner都要收養中國孩子的。但是剛剛的故事,其實暗含了面試風格的三個類別。第一類: 他問你答。第二類:互問互答。第三類:你問他答。
面對第一類,通常他們的職位不是很高,負責面試的底層工作,也就是說他們被安排要拿著一個question list來問問題,公平,嚴謹。面試的主要重心是聽清楚他的問題,想明白他要問的是你哪個品質,思考上5~10秒鐘之后,把你準備過的故事,繪聲繪色地講出來,講完完事,進入他的下一個問題。通常他有很多問題需要問,面試的時間很快過去,你不會有太多機會提問。
面對第二類,他們要比第一類靈活許多。他們很可能沒有question list,但是由于資歷老,經驗足,隨便就能拎出幾個要問你的問題,但是并不會很多。等你把你的某幾個故事講了之后,他們會問你:“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for me?” 這時,是你發第二招的時候:提問。提哪些問題?問一下谷哥。
最簡單的比如:
Can you describe a typical day for working in the team?
How is the culture in the office?
關于工作的可以問:
Do we have training program for new hires?
How do we usually communicate with supervisors?
Can you describe a typical project that we will work on?
Do we get the chance to switch projects?
How does our team contribute to the overall growth of the company?
Could you describe the progression system in the company?
How often do we travel?
問一些關于未來的: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biggest transaction from college to the work force?
What are the specific skills or knowledge that you might want me to practice before coming to work?
問這些問題干啥?還是要Sell你自己,還要表現“我真他媽想來你們公司啊!”。
人家說可能一年有某一階段工作壓力很大,時間安排不過來,你就要說“Oh I actually practiced a lot on time management in my four years of college life, mainly because I took two majors ...” 然后講你time management 的故事。
如果人家說,這個工作要travel很多,你就說我愛travel。如果人家說大家經常switch project, 你就說“Great!I always enjoy learning from different groups!”
如果人家說,一般來說一個人做一個project會幾個月或者幾年,那你就說“Nice! I'd love to concentrate on one topic and master the project!”
記得,問問題,聽對方的回答,然后帶出自己的故事,這事問問題的唯一目的。很可能你問的問題根本不是你真想了解的,但是還是要問,問完好講自己“Happen to have same experience”的故事!有些問題是不可以問的,這個也去看看谷哥的想法。比如工資,別人不提,別問。比如是否加班,別人不提,也別問。
[10.31.2015 更新:畢業后一年,其實我問的問題跟以上的已經有很大變化。大家可以去網上搜一搜適合自己問的問題!]
第三類,也就是通常是Partner作為面試官時,他們很可能會以這兩個問題開始,然后把全局交給你:“Tell me a little bit about yourself.” "What questions do you have for me?"
他們可能很忙,可能很懶,但不論哪個原因,你要準備好,在第一個自我介紹搞定之后,就要問30分鐘到一個小時的問題。大老板一般是沒有章法的,但是他們很可能懶于問你問題,但是他們倒愿意談論自己的工作生活,所以你要問問題。
在準備問題的時候,也要有一些章法和邏輯,不要東一錘子西一棒子。比如一開始,可以問一問culture, 接下去問一問工作里面的事情,在接下去問一問人家有沒有什么對我們這些undergraduates 有什么想法和建議。這一種看似簡單,但是其實有很大難度,因為Partner一般是不太準備繼續跟你Conversation的,如果你不自己接著問,接著聊,瞬間就冷下來。不要忘了,這一種面試是第二類的升級版,更加要小心準備足夠的問題和包袱。
大體上的經驗講完了,這之后再補充一點雜七雜八的事情。
面試的時候心里要有一種不卑不亢的感覺。膽怯是會寫在臉上的,自信同樣會表現出來。
我每次面試的時候都會回想一下,我讀了Computer Science && Computer Engineering 兩個專業,將GPA xx.xx畢業,期間又有那么多故事可以講,我已經夠牛逼了。這樣想之后,不管實際上多不起眼,但是心里踏實好多。心理暗示也挺提氣兒的。
用人單位多數不會在大學畢業生身上挑什么驚人的能耐,因為我們真的是沒有實際經驗,他們也只能從學術水平和為人處事上選擇了。
要愛笑。巴掌不打笑臉人,在美國同樣適用。人家在說話的時候,仔細聽,該共鳴的地方共鳴,該微笑就微笑,不要把面試搞的像見考官一樣面無表情。俗話說,把一個面試變成conversation就是成功的面試。那平時你跟人怎么聊天,怎么聊得起勁,就從那個感覺走,一定沒錯。
在美國面試過后,一定要問別人要business card,目的是回家立馬寫Thank You Letter.這個事情就跟上文說的Sell自己一樣,就是種Culture,人人都做,你不做那就是你缺了一塊。下面再放一段我過去的Thank you letter。網上又更多更好的Sample可以拿來修改。
Dear Mr. XXX,
It was very enjoyable to speak with you about the XXX internship position at XXX office. Thank you so much for considering me as the qualified candidate for this job! I am really excited about launching my career with all the xxxCompany professionals next summer!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join the culture of the office as well as to face with new challenges everyday in this position. Again, thank you for considering my Computer Science background and direct me to the more technology-based position in advisory.
In addition to my technical skills and enthusiasm for this job, I will certainly bring to the office my strong learning desire, my ability to work cooperatively in group and my working efficiency. My experience to adapting to new environment will help me to work with variety of clients. During the interview, I neglected to mention my extroverted personality. It is always my pleasure to create a happy and relaxing working environment for the team.
I appreciate the time that you took to interview me.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me.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working for you and looking forward to speak with you again.Best Regards,xxx
[10.30.2015 更新]:
幫不幫得到你,都快給我來一句‘好人一生平安’吧!
為啥貼出來,還不是為了攢人品,攢個好運氣,攢個好緣份.
咱們跟老印競爭的時候,總是戲虐自己不團結不幫自己人,這不是來了: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面試的干貨!
如果有想要一對一Mock Interview的我們遠程單挑一番。要是有代碼仔來一起探討刷題適宜那再好不過。此時我已嘗試過KPMG和眼下做代碼仔的公司,可能看法與文章中所說的又有所不同,不過歡迎交流探討!
總而言之,祝在美國拼搏的朋友們好人一生平安。
--
若需轉載,請附郵件通知,并署名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