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孤獨,就是你努力的樣子。
1
劉同曾寫過一本書,叫做《你的孤獨,雖敗猶榮》。書中講述了33個孤獨而又發亮的事跡。
其實,孤獨這種事情不僅書中會出現,在生活和學習中也比比皆是。
比如:
為了考試,在早晨六點一片鼾聲中起床,一個人走向圖書館;
為了減肥,一個人在操場揮汗如雨的跑著圈;
為了充實自己,周六日依舊趴在電腦前研究著各種習題。
我們漸漸的變得越來越好,也漸漸的脫離了群體,一切變優秀的舉動成為了他們口中不折不扣的大寫加粗的矯情。
在他們看來,你不合群,你脫離組織,你就是沒朋友,就是矯情,就是裝。
你難受、煎熬,站在合群和優秀選擇路口來回踱步。此時的你一定不知道,你的不合群,其實就是你上進的樣子。
很多時候,我們不愿意合群,不愿意隨波逐流是因為清晰的知道自己的目標,對自己有著較高自我的要求。
我們不愿意平庸至死,所以才要更努力,更上進,也才會淪為某些人口中的矯情。
2
《奇葩說》中范湉湉說過一句話,叫做:寧愿孤獨致死,也不要輕易茍同。
不置可否,在社交小團體中,合群是判斷一個人是否人緣好的工具。
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幾個人能不能成為好朋友的條件漸漸變成了是否能一起玩,一起吃飯,一起打游戲,一起談戀愛。
總而言之,所謂的合群就是一群人黏在一起做著一些與上進無關的事情。
這樣的合群是不會被人指責矯情,但多年以后,它帶來的副作用才會展現:
當你發現別人四六級的分數甩了你幾條街時,當你發現別人悄無聲息的考入了自己理想中的大學時,當你發現和別人差距越來越大時,你就會恍然大悟的知道不合群究竟能怎樣的改變一個人。
曾聽過這樣一個比喻,它說合群就像是一群人掉進了坑里,他們不想著如何努力的向上爬,而是伸出手企圖將攀爬的你再次拽入坑里。
狹隘的思想讓他們覺得,如果沒有人站在高地,也就沒有高低之分,就是傳說中的要爛大家一起爛。
所以,合群,合吃喝玩樂的群,你就真的輸了。
3
之前聽過很多抱怨,其中不乏合群的問題。
他們說,每次自己獨自一人做事情的決心就會被一些風言風語所打破,原本內心收獲的充實感也會在瞬間化為烏有。
作為一種群居性動物,在不少人的潛意識里認為,不合群的人都有病,不是身體有病就是心理有病,而常常獨自行動的人在他們眼里更是怪物。于是,他們會想盡各種辦法來消除內心的不平衡。
因此,你的不合群和自我的高要求到他們嘴里就成為了一件矯情又沒有意義的事情。
他們之所以這么做,無非是想通過排斥和疏遠的手段再次讓你回歸小團體。
永遠不要企圖改變自我要求而達到合群的目的。因為你努力合群的樣子,真的很丑。
人生的路很長,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是幸運,遇不到是命。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在為目標前進的路途中有能力一個人吃飯、一個人上課、一個人學習。
這些不是不合群,你只不過是換了個方式,以便加速提升自己。
請記住,你如今所有不合群的努力,都將成為以后通向幸福的鋪路石,而你要做的,就是堅持自我高要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