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是臺灣作家林海音所著,書中一篇名為《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出現在我這代學生的課本里(大概是小學的時候)。
隱約記得課上老師講的一段,英子回到家中,發(fā)現石榴花落了,質問弟弟妹妹是誰干的,結果并沒有得到回答,只看見幾張茫然的小臉。并講解,這段說明了父親沒有時間去打理,側面襯托父親病重。
我認為,閱讀是需要心境的,在不同的年紀,去讀同一本書感受是不同的,兒時的自己去聽老師直白的講解,總歸是缺少時間給予的經歷而產生復雜的情感,不會感受到這樣一段文字中所包含的深沉。或許經歷一些事,遇見一些人,就會疑惑自己當年的不以為然。
三毛說:“童年,只有在回憶中才成就了完美。”不過林海音筆下的童年故事卻藏著一種凄婉的味道,仿佛那不是一個平凡的小說故事,而是關于過去的真實回憶。
整本書有五個短篇故事,分別是《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每一篇都有著濃濃的惆悵,典雅柔美,令人窒息。
惠安館
命運不幸的秀貞在離別的前夕懷上了那個男子的骨肉,負心男子一去不回,而剛剛出生的孩子被狠心的母親拋棄在荒涼且遙遠地方。經受不了雙重打擊的秀貞精神失常,整日整夜地念叨舊日情人思康以及可憐的孩子“小桂子”。
作為旁觀者的英子善良的心里對秀貞抱著深深的同情,期望她能夠好轉。有一天她發(fā)現自己的好朋友,生活困苦的妞兒竟然是那個被遺棄的小桂子,她毫不猶豫地拿走了母親的金鐲子,送給秀貞和妞兒作為盤纏,并將她們送上了火車,去尋覓那個男子。
當我讀到英子送給秀貞的金鐲子戴在了英子母親手腕上的時候,仿佛看見了秀貞與妞兒在找尋的路上顛沛一生。
我們看海去
藍色的大海上,
揚著白色的帆。
金色的太陽,
從海上升起來,
照到海面照到船頭。
我們看海去!
我們看海去!
這是一首優(yōu)美并快樂的詩,深深喜愛它的英子對著那個草叢里偶遇的怪人吟誦。這個看起來一點也不壞的人答應與她一起去看海,約定在他弟弟漂洋過海去念書的時候,可是,在滿天夕陽里的英子只看到了這個善良的哥哥被警察帶走,她不明白為什么一個不壞的人要被抓走,是什么吞噬了他?我知道,這個社會的黑暗還沒有在她純真的心靈上投下陰影。
蘭姨娘
讀到英子撮合蘭姨娘和德先叔的小手段,我不禁啞然失笑,孩子的心思總是天真無邪,她只是為了看到母親的笑臉,便決定將糾纏著父親的蘭姨娘交給德先叔,讓她離自己的父親遠一點。母親得知她的杰作后,帶著微笑問她:“你那天說要買什么來著?”她毫不猶豫地說:“一幅滾鐵環(huán),一雙皮鞋,現在我還要加上訂一整年的《兒童世界》。”
驢打滾兒
宋媽是令人同情的,她在同一時刻得知兒子死了,女兒被送人這兩個沉痛的消息,幾乎精神崩潰。后來她又帶著英子滿城尋找那個送人的女兒,不過卻沒有任何消息。在徹底絕望之后,她決心回到家中,再生育兒女。
人生的起落,總是不經意地來,不經意地走。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英子終于成為了畢業(yè)生代表上臺領獎,當她發(fā)現離別近在眼前的時候,驪歌響起。唱了五年的驪歌,終于輪到同學們?yōu)樗麄兂@時所有的畢業(yè)生都流下了淚水。當英子拿著小學畢業(yè)文憑匆忙的趕回家中時,她的心里似乎在害怕趕不上什么事情。
果然,她心中的預感變成了現實。走進家門,弟弟妹妹們坐在院子里玩耍,而爸爸的石榴落了下來,這時廚子老高讓她去醫(yī)院勸勸媽媽,英子變得平靜。當她爸爸的花兒落了,她已不再是小孩子。
一部安靜的小說,它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個有關成長的寓言。那些點綴在英子人生旅途中的人和事,就這樣匆匆遠離,昔日像一首詩,藏在記憶的深處,不曾忘記,也不需要想起,因為它們早已是她生命中的一部分。
傷離別是人生中痛苦的一件事,撕心裂肺的痛楚往往讓人迷失自我,過了許多年想起還是會傷心,“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年攜手出,游遍芳叢。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憐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我們一直都在離別,和家人、朋友、舊時光里的自己,在哀嘆離殤之時,我們發(fā)現自己已經悄悄長大。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城南舊事,那些飄逸在童年角落讓人回味無窮的點點滴滴,或喜或悲。不必為了已經消逝的時光惆悵,如果這便是成長,那么就安之若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