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回到二千多年前。
月色之下,萬籟俱寂,無人的長街深處,一陣馬蹄聲由遠漸近。一匹白得如同銀色一般的駿馬,穿透了漆黑的夜色,突然出現(xiàn)在街的盡頭。馬上有一人,粗衣打扮,系著沒有花紋的胡人冠帶,腰間的吳越寶刀閃爍出駭人的寒光。他騎著高頭大馬,流星踏步般在街上馳騁。
在街的這一頭,已經(jīng)有一群黑衣人在埋伏等候。當那人還有百米遠時,黑衣人們沖將出來,擋在路前。他們組成人陣,手持刀劍,準備和前來的人決一較量。
那人只是微微一笑,卻瞬間抽出腰間寶刀,就在寒光耀眼的一剎那,再定睛一看,他已騎馬沖出了街道,再回看那些黑衣人,早已倒在了血泊中……
他是誰?
他就是李白《俠客行》中的那位俠客。
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
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jīng)。
金庸有部沒有那么熱門的小說叫《俠客行》,小說一開頭,引用的就是李白的這首五言古詩《俠客行》。
小說《俠客行》講的是南海有座俠客島,龍木島主每十年就以喝臘八粥的名義邀請中原武林各門派掌門人上島,誰不去就被慘遭滅門。前三十年已經(jīng)去的那三批武林高手竟都一去無回。第四批去的人里面,有個小乞丐叫“狗雜種”,后來被取名為石破天。他們?nèi)サ絺b客島上后,發(fā)現(xiàn)之前去的那些人并沒有死,只是都沉迷于破解一首詩中所隱藏的蓋世武功秘笈,這首詩就是李白的《俠客行》。武林高手們都一字一句地拆解分析詩句的隱義,以此來參透秘笈。
這首詩到底講的什么呢?不如我們也跟著高手們一起拆解一下。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產(chǎn)生過高漸離、豫讓、荊軻、燕丹這樣的俠義之士。這里描寫的就是這些俠士的外表 。
燕趙的俠士,頭上系著沒有花紋的胡人冠帶,腰佩吳越寶馬,鋒刃如霜雪明亮,騎著白馬,坐在銀鞍這上,像流星一樣在大街上弛騁。他們武藝蓋世,勇敢過人,十步可斬殺一人,干里之行,無人可擋。他們?yōu)槿诵袀b仗義,事成之后,連個姓名也不肯留下。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
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這里說的是戰(zhàn)國時代魏國的信陵君重用俠士侯贏、朱亥竊符救趙的故事。因為信陵君禮賢下士,愛惜人才,隱士侯贏、朱亥為報禮遇賞識之恩,以生命為代價,甘心為信陵君竊符、退秦、救趙、存魏立下汗馬功勞。
想當年,侯嬴、朱亥與信陵君結(jié)交,脫劍橫膝,交相暢飲。三杯熱酒下肚后,慷概承諾,愿為知己兩肋插刀。一諾重于泰山;眼花耳熱之后,胸中意氣,可貫長虹。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jīng)。
朱亥為了信陵君救趙,揮起了金錘擊斃了大將晉鄙。此一壯舉,使趙國首都邯鄲上下為之震驚。二壯士的豪舉,干秋之后仍然在大梁城傳為美談。他們縱死而俠骨猶香,不魄為是蓋世之英豪。要做人就要像他們這樣的俠士一樣,傳名百代,為人稱頌。誰愿像揚雄那樣,白首著書《太玄經(jīng)》,老死窗下呢?
李白的這首詩充滿俠肝義膽、豪情萬仗,難怪會觸發(fā)武俠大師金庸的靈感。
其實“詩仙”李白本來就有著“詩俠”的美譽。唐代游俠之風盛行,少年喜劍術、尚任俠。特別是關隴一帶風氣“融胡漢為一體,文武不殊途”,所以李白少時除了勤奮讀書,也喜歡玩劍。24歲時離開家鄉(xiāng),“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他在《與韓荊州書》中曾這樣介紹過自己:
“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 雖身長不滿七尺,而心胸萬夫.皆王公大人許與氣義.次略曩心跡,安敢不盡于君侯哉!”
他說自己乃一介隴西平民,在楚漢游歷,十五時練習劍術,謁見了很多地方長官,三十歲時以文章成就,拜見了很多卿相顯貴,我長得雖身長不足七尺,卻志氣雄壯,勝于萬人。這些就是我的往事行跡,怎可不全部向您坦露呢?
在李白的很多詩中,都可以見到一位縱橫天下的俠客形象:
“拔劍四顧民茫然”(《行路難三首》),
“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里。”(《[贈張相鎬]》其二)
“長劍一杯酒,男兒方寸心。”(《贈崔侍御》)。
“擊筑飲美酒,劍歌易水湄。經(jīng)過燕太子,結(jié)托并州兒。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因擊魯勾踐,爭博勿相欺。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少年行》)
“憶昔作少年,結(jié)交趙與燕。金羈絡駿馬,錦帶橫龍泉。寸心無疑事,所向非徒然。”(《留別廣陵諸公》)
“風流少年時,京洛事游遨,腰間延陵劍,玉帶明珠袍.”(《敘舊贈江陽宰陸調(diào)》)
這位習武的詩人自少年時代志就懷揣俠客夢想,他“結(jié)發(fā)未識事,所交盡豪杰”(《贈從兄襄陽少府皓》),也曾經(jīng)“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結(jié)客少年場行》)。誰也沒想到吧,李白還能殺人?但確有史料證實,魏顥在《李翰林集序》中就這樣描寫李白:“眸子炯然,哆如餓虎……少任俠,手刃數(shù)人 ”
無怪乎李白的詩中總有股豪放之氣,充滿俠肝義膽、英雄本色才是這位真正的佩劍詩人。
以佩劍行走江湖,以俠心行走詩壇,李白這樣一位斜杠青年,用詩與俠打通了任督二脈,在詩詞的江湖上成為詩林霸主,至今無人能企及他的高度和地位。
也許金庸正是深刻理解了李白的俠義之氣,在小說《俠客行》中,只有不識字的石破天憑著李白《俠客行》詩的字形演練武功,無意中參透了玄機,得到了武功秘笈。象征了石破天真正領會了李白詩中的俠義精神,實現(xiàn)了一次武俠夢。
你可以理解為,金庸的《俠客行》就是寫給詩俠李白的武俠情書。
音樂天堂&詩&武俠江湖專題聯(lián)合征文公告|吟“詩”頌“歌”闖“江湖”
http://www.lxweimin.com/p/852274fcaa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