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得到”上有一位老師講漢字,心向往之,不過也有自知之明,實在是分身乏術(shù)啊。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字就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縮影。據(jù)說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咱們天天使用漢字的人認識的漢字實際上也沒多少,真正理解并熟練使用的漢字數(shù)量則又要減少一些了。
最近我家寶爸信誓旦旦要教孩子識字,還整了個小本,把自己琢磨的有特點便于類比、區(qū)分記憶的漢字分門別類,一排排羅列整齊。精神可嘉,強烈表揚。他專注于從字的“形狀”出發(fā),比如未和末、休和體、夫和天等等,想法是好的,可惜方法似乎不對勁,恐怕會讓孩子“傻傻分不清楚”,喪失信心,進而使原本處于高位的識字熱情一落千丈。
昨晚下班回家,剛一進門,寶爸成就感爆棚地讓寶寶“趕緊讓媽媽看看”,然后,就見寶寶不太情愿地慢騰騰地開始念白板上的字。未念成了末,夫也念成了末……寶爸臉上喜色頓消。
當時我也沒意識到是方法的問題,晚上臨睡時靈光一閃:不是僅僅告訴孩子字形的區(qū)別,而是要盡量的用漢字代表的“意義”來幫助他聯(lián)想,引領(lǐng)他發(fā)現(xiàn)字形的秘密,從而對領(lǐng)悟漢字之美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這兩件事實在觸動了我,下面就絕非學術(shù)、不算靠譜地趣談一下。
02
漢字之間很多都是有親密關(guān)系的。
比如最明顯的偏旁部首:車字邊的,大多和車有關(guān);魚字邊的多與魚脫不了干系; 鳥字邊,多是飛禽;钅字邊表示金屬;帶有纟字的則是紡織品。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
你有沒有注意和身體有關(guān)的字,好多都有個“月”字,馬上能想到的有:腦、胳、膊、臂、腿、肝、脾、肺、腎、肚、臟、胃、腸、腳、骨、肋、肌……身體的體字,看起來沒有月字,其實它的繁體寫法是體,也離不開月字。
月一般代表月亮,和咱們的身體有什么關(guān)系呢?
呵呵,答案很簡單:
肉和月的小篆寫法非常接近,在作偏旁的時候就都寫成月字了。(本文圖片均來自于漢典網(wǎng)站)
這樣看起來是不是很清楚了?國學大師姜亮夫先生曾說:“漢文字的一切規(guī)律,全部表現(xiàn)在小篆形體之中,這是自繪畫文字進而為甲骨文金文以后的最后階段,它總結(jié)了漢字發(fā)展的全部趨向,全部規(guī)律,也體現(xiàn)了漢字結(jié)構(gòu)的全部精神。”看來不識小篆,無以談漢字啊。
03
咱們剛剛說到身體,當然不能不提“胖”和“瘦”啊。接下來到了讓胖子們“傷心”的時刻了,呵呵。東漢許慎所作的《說文解字》是這么解釋“胖”的:
右邊的半字,大家能不能看出點什么?
上圖片:
“半”就是“八牛“啊?還特意追加一句“牛為物大”,咋樣?更傷心了沒?哈哈,現(xiàn)在說一個人胖,經(jīng)常說“胖得像一頭豬“,從”半“的字形看,是不是應(yīng)該說”胖得像一頭牛”啊。別流淚,讓你流淚的還在后面呢……看看胖的這幾個異體字:
肉半,赤裸裸的肉啊;月片,整個人就是一片大肉?月豐,說豐滿是不是還算客氣的?漢字呀漢字,對胖子是不是太簡單粗暴了?
看到這幾個字,遲遲減不了肥的我,感覺受到了一萬點暴擊。
來,下面看看讓我們羨慕嫉妒的“瘦”。
相比胖字,瘦應(yīng)該是肉少,胖寫成“肉+半”,瘦是不是應(yīng)該寫成“肉+少”?那么,現(xiàn)在這瘦字怎么看起來和“肉”扯不上關(guān)系?
還是直接上圖:
看,瘦,臞也,就是少肉的意思,多肉少肉都是肉。瘦的一個異體字:
這樣是不是更明顯看出瘦和肉的關(guān)系了?好吧,下面該讓瘦子也“難過難過”了。
下面是瘦字的重要組成部分——“叟”的解釋:
哈哈,又是老又是災(zāi)的,這下胖子們是不是得到點安慰了?
寫到這里,我有個感慨:每個漢字背后可能都有隱含的故事,即使get不到創(chuàng)制者的本意,我們也可以從自己的角度去解讀。解讀也是一種學習嘛。
再次強調(diào),純屬戲說,以上不代表漢字本身的立場,也沒有惡意哦,只希望您看完會心一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