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誰的大學宿舍里,沒有一個“大姐”似的人物呢?
前幾天,因為畫了張大姐的畫像(見上),又介紹了一下她說:
大學有個朋友叫小曼,我們都愛叫她“大姐”。個子小小的,可是我們,尤其是我,就是心里一直很依賴她。畢業(yè)之后的一兩年,我遇到一些事還會想,要是大姐在,她會怎么辦呢?
結果大姐就跑來問我:你啥時候開始依賴我的啊?
她說,印象中,我的大學期間都是渾渾噩噩地過去的。上課不算積極,成績馬馬虎虎,英語還常常補考。課外書看得少,也不太會跟人相處,我做了什么影響到你了呢?
每到要講真心話的時候,我都準備好久。
于是仔細想了想說,
當時的話,就覺得你很樂觀,愛跟人打交道,總是為別人操心,處理一些事情也比我熟練吧。
而現(xiàn)在想來,可能是因為我那時候比較封閉在自己的世界里,你的那種對人天然的信任,和花時間去維護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熱情,影響到了我。
正是從你身上,我第一次感覺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原來那么重要,我們無意中付出和接受的愛,是具有長久價值的。
她說,嗯,那時候總是忍不住想去理解別人想對別人好,一副操心的命。
她又說,那時候的你很讓人操心啊,但老實說,當時我對你的關心是很少的。
我說,哈哈哈!
然后多了一句嘴問:
哪些方面?我當時是個什么樣子啊?!
她就一點點地描述了起來,最后拼湊出來的那個形象,部分是我意料之中的,而有些,連我自己都很陌生。
02.
“你當時啊,短頭發(fā),頭發(fā)會遮住眼睛,常穿灰色或咖啡色的衣服,顯得皮膚很暗,整個人看上去也很暗。”
“走路很快,獨來獨往,常常發(fā)呆,給人的感覺是這個小姑娘低著頭沉浸在她自己的世界里,小心謹慎步步為營。”
“周圍的氣場暗且冷清,靠近了會覺得冷。我必須要很強大很燦爛才能照耀到你。所以很多時候我放棄照耀,主要是自己還不夠強大去包容你。”
“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情感,話說到一半就停了。有時候跟別人爭論,明明出發(fā)點是好的,但說著說著就懶得說了,半路剎車,容易讓別人懷疑你的出發(fā)點。”
“容易高興,容易滿足。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娛自樂。但是很多時候你都是不高興的,我最難過的是聽你每次打電話回家要生活費,總感覺大人們忙自己的事忙到已經(jīng)忘掉你了。收到生活費的時候,你說話的聲音會提高八度,走路也會蹦跳,我最喜歡那時候的你。”
這么看起來還有點酷誒,不過,要是我碰到另一個自己,估計都不會喜歡吧。
我很少會回望過去,追憶舊時光,很大程度上可能就是因為——沒什么可追憶的啊,那么傻逼的青春!
我對大姐說,哎呀,我獨生子女天生內向又母親早逝,那時候哪里懂得那么多啊。
其實心里,是很抱歉的。
這么久以來,是否還有其他的人,眼里看到我,感受到的卻是一個冰洞,或者一個難以承受的重擔呢?可能我曾經(jīng)和很多這樣的人擦肩而過,然而并無察覺。
03.
去年年底我默默做了個小小的決定:把劉海留長梳到兩邊,露出額頭來。其實之前也稍微試過幾次,然而劉海要長不長的時候,扎住眼睛最討厭;如果要用夾子夾住,整個臉暴露出來,人就很驚慌。
我的人生里就沒有不留劉海的時候,畢竟有頭發(fā)遮住,臉也顯小一點嘛。
然而這個改變就這樣發(fā)生了。朋友說,這樣顯得胖一些。我說,哎呀,管它呢。
讓你看見我的(胖胖的)臉,沒關系。
好幾個朋友以前都這么說,“哎呀你一笑呢就很甜,但就是笑得很少,現(xiàn)在好多啦!”“你以前都很多憂慮的,忽然有一天就沒有嘞。”“你以前很愛皺眉頭的記得嗎?每次我叫你,你就轉過來皺著眉頭看著我。”——她說這話之前,我正在說她“不要皺著眉頭嘛”~
開心一點,沒關系。
以前我很怕接電話,鈴聲一響就跳起來,“什么事什么事?!”后來我特意坐到辦公室電話旁邊,專門負責接聽電話,就這么訓練了一段時間后,才覺得接個電話,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我學會了有困難的時候求助;孤獨的時候去找朋友玩;學會表露軟弱并不羞恥;學會表達異見并盡量表達完整;學會夸贊別人并接受贊美;學會在缺乏交流熱情的場合,用溝通技巧去彌補。
這些簡單的事,我學了很久。
這就是為什么我看到這句話,就暗暗記在了心里。
我們總是看到別人還要走的路,卻不知道他已經(jīng)走過的路更長。
你看著這個人,好多缺點啊,一點都不閃耀。
你想著,他為什么不再變好一點呢?
可是啊,他已經(jīng)走了很長的路,才來到這里。
路上遇到的每一個人,心里做的每一個決定,都在艱難而緩慢地,讓他成為現(xiàn)在的樣子。
我們常常說“初心”,而我總覺得,我們走過這一路,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抵達什么樣的目的地,反而更為重要。
04.
現(xiàn)在,很多第一次見到我的人,會說“你個性好開朗活潑”,我大大訝異道“啊真的嗎?”心里偷笑道,“你看到的我不是真的!”
跟朋友在一起就大活躍,也寫了很多段子讓人哈哈大笑。
然而事實上,我還是喜歡獨來獨往;突然間被cue到,還是會嚇一跳;在陌生人多的場合也并不能口若懸河;在遇到矛盾的時候還是會大大驚慌,本能地不惜把這層關系打破以求自保。
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
我第一次非常認真地觀察一個人,可能就是大姐。看她個子小小的,卻總是很愛操心,希望維護我們周全;看她很有信心地愛我們,也覺得我們一定會愛她,并且有回應;看她即使和別人意見不合,也信任他們之間的關系,覺得這層關系這么穩(wěn)固,不會被這件小事打破。
那時候我想,嗯,沒關系,就算所有人都不愛我了,還會有大姐在。我第一次有那種感覺(錯覺),覺得這種關系永遠不會斷掉,就有那樣的安全感。
甚至也會模模糊糊地想,啊,我也要成為一個溫暖的人。
她說,我們那時候都是幼稚的。對,幼稚,然而憑著本能一般地互相理解、支持和學習。
你和很多人或長或短的交匯,都留存了一些記憶,一些成長,然后分離,去遇見另外一些人,去找尋自己的道路。
因為不同,因為缺憾,我們才需要彼此,我們才能擁抱在一起。
05.
有篇文章寫朱德庸的故事,他長年沉默寡言,極少交流,直到中年才查出原來是生病——終于原諒了自己。
有人轉載了這篇文章說,這樣的人對身邊的親友真是負擔,他應該要開朗一點才好啊。
我說,可是他生病誒,而且他自己都不知道。這個人說,對啊,積極一點病才會好啊!
“曾經(jīng)是個奇怪的人”這件事,帶給我的極少的可見的好處是,讓我比較能夠明白身為“怪人”的身不由己:有時候他不是故意的,有時候他已經(jīng)做了最大的努力,可惜結果還是亂糟糟的。
如果在看待一個人時,能夠看到他一路過來的艱難和挫折、掙扎和蛻變,就會溫柔起來,不再那樣苛求。
同時也有一種奇妙的信心:知道一個人只要存著改變的心,他就一定可以變得更好。
有人成長得很快,有人很慢,都沒關系。
有作為初中生的讀者曾經(jīng)問我,覺得自己深陷困境,并且永遠都不會開心了怎么辦?
我回答他說,慢慢等,時光里有奇妙的魔法,需要你安靜的去等待,去追尋。
把這個瞬間的你和你所經(jīng)歷的一切,放到更長遠一點的歲月里去看,或許就沒那么重要了。以為走不出的,某一天就云淡風輕的走過去了。
我們需要時間,去等待一朵花開,雨水降落,也需要時間,等待事情的水落石出,等待自己的成長。我們不知道前面會發(fā)生什么,但要知道,有人愛你,并且明天會更好。
你要等到那一刻的來臨,讓憂愁的變喜樂,而你,也終于可以完全的接納和擁抱自己。
前面還有很長的路,慢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