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姨打電話來,說表妹抽瘋,婚期都定了,她又忽然不肯嫁了。因我倆關系好,要我勸勸。
于是約了表妹出來,本來準備了一百條結婚的好處想要講給她聽,可表妹只說了一句話,我就炸了:“對,堅決不嫁!”
表妹說,“他要求婚后各管各賬,所有家庭開銷一律AA。”
A你妹!
真想問問他扯結婚證的9塊錢要不要AA。
2
回來和閨蜜說起,她給我講了她姐姐婆家的事。
姐姐嫁了農村,她的公婆就一直實行婚內AA制。老兩口一輩子在為錢吵架,活到老吵到老,直到婆婆前段時間腦梗住院,全家人才終于耳根清凈。
可更棘手的問題馬上接踵而至:婆婆住院后一直神志不清,每天靠昂貴的藥物維持著生命,兒子們微薄的積蓄很快就花完。公公是個月光族,每到月底連自己的煙錢都得四處借,自然是沒什么積蓄。大家翻箱倒柜終于找到了婆婆的存折,卻對著上面十幾萬的存款束手無策,因為沒人知道密碼,身份證也不知道被藏到了哪里。
公公花錢無度,每個月上交完自己的那份生活費,剩下的便隨意揮霍。沒錢就回家翻,所以婆婆防夫如防賊,一直都將自己的錢保存得十分隱秘。
錢是保住了,可要用到她自己身上的時候,卻連取都取不出來。
AA制的家庭,抗風險能力差很多。
3
我的一對朋友楚虹和藺星。
他倆對對方一見傾心,戀愛五年后結婚。
結婚時,他們認定各自經濟的獨立才是愛情的首要前提。為了不讓柴米油鹽的瑣碎蝕毀愛情,商議決定婚后實行家庭AA制。不建立家庭金庫,各自的收入各自管理,家庭一切開銷五五均攤。
現在他家的支出方案是這樣的:逢單月藺星負責房租和孩子的幼兒園托費,雙月楚虹來交;家庭的日常開銷和意外支出,小額誰碰上算誰的,大額均攤;外出用餐,誰提議誰買單。
孩子的開支原本也是倆人各半,但是楚虹總是想給孩子買最好的,而藺星卻認為孩子的一切將就就好,每次拿錢都要嘰歪幾句,于是楚虹一怒之下承擔了孩子的所有零碎開銷。
看到網上很多人一提到婚內AA都會首當其沖發問:傻逼,那生孩子的痛苦能AA嗎?
痛苦不能AA,但是當事人總有解決方案。楚虹生孩子的時候,藺星在醫院無微不至照顧,醫藥費全權負責,此外還給了楚虹一萬塊錢。
關于那一萬塊,我實在想不出它的名頭。營養費?代孕費?生育獎金?不管怎么看,這一萬塊都橫亙在兩夫妻之間,將一個家分割成兩個人,將對感情的付出和犧牲物質化、量化。
十分尷尬。
4
如果婚后開銷要實行AA制,那么兩人為什么要結婚?
大概是為了省事吧,不用再買禮物巴結對方,不用挖空盡心思討好對方,因為已經有了一張“你只能和我上床”的保證書。
可婚姻,不僅僅是一張愛的合約,更是一份經濟上的合作書。
對于高級精英們來說,也許AA制是最好的選擇方式。反正大家都不缺錢,誰都不需要誰的經濟支持,不攪合在一起反倒利落,有朝一日離婚也不用把高昂的財產分割手續費拱手送給律師。像王菲和李亞鵬。
然而對于我等普羅大眾來說,婚姻恰恰是一條通往更高經濟能力的必經之路。一個人買不起房子,兩個人加起來就能湊出首付;一個人很難兼顧工作和家庭,兩個人就可以合理分工,里外都妥帖;一個人要自保就得安全第一,可有了另一個人作為大后方就可以為更高利益冒一點風險。
在中國乃至全世界,結婚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都意味著“家庭”成為最小的經濟單位,而不是個人。
有人說婚姻是兩個人合伙開公司。公司的核心力量在于團隊和管理,合伙的意義在于把資源整合,得到一加一大于二的力量,合理的分工也能促成更好的合作。
婚姻內的AA制,正是把家庭這個經濟主體,切割成兩個分裂的利益主體。
自己賺錢自己花,雖說天經地義,看上去也各自獨立。卻因為失去共同投資的基礎,傷害了家庭的未來收益,扼殺了家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
藺星和楚虹,從我認識他們到現在八年了,倆人都沒有換過工作,身邊大多朋友的收入已經翻了好幾倍,唯有他倆只拿每年幾個百分點的漲幅。
大家也都在北京買了房子扎根了,而他們還租住在老舊的居民樓里。
5
貧賤夫妻百事哀。
別人家夫妻同心其利斷金,他倆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家庭經濟能力跟不上GDP的漲幅也在所難免,日子越過越緊巴,關系也就越來越緊張。
幾年前楚虹提議兩人湊首付共同貸款買房,可藺星一句“房子那么貴傻子才去買”就給頂了回去。之后兩個人只能眼睜睜看著房價一路飛漲,遠遠超過他們的支付能力。后來只要一提及房子,必然大吵一架;再后來吵著吵著懶得吵了。
有孩子后,楚虹的媽媽從老家過來幫忙帶娃。租住的房子是一室一廳,媽媽只能住在客廳。楚虹充滿怨言,藺星覺得愧歉卻也無奈。
反正房子是買不起了,也沒有大額開支的計劃,兩個三十而立的人消費起來反而更無顧忌了。
楚虹喜歡高級護膚品、名牌衣包,家里已經有一百多瓶開封沒用完的護膚品和一堆包包,她還是每年都至少去一次香港血拼。孩子沒拆標簽和衣服和沒開封的玩具也堆滿了家里的各個角落。
而藺星,常年活躍在搶單的第一線。他還炒股,可他不懂技術,光靠消息和直覺,常年高買低賣,屢賠不戒。
有一次藺星拿了15萬給他的父母在老家蓋房子,不小心說漏嘴,楚虹聽了氣結,卻因為有約在先,不能仔細盤問,只好打落牙齒和血吞。
有時他們也會忍不住指摘對方。可妻子一句 “我又沒花你錢”,丈夫一句“你整天瞎買我也沒管你”,話題就戛然而止了。
《婚姻法》規定,婚姻存續期間夫妻雙方的收入都屬于共同財產。他們倆就這么任性地將共同財產隨意處置,日子怕只會越來越貧賤。
6
都說結婚不是和一個人結婚,而是和TA所有的社會關系結婚。
可藺星和楚虹除外。藺星是湖北人,楚虹是新疆人,倆人生活在北京本來就遠離親戚圈,他們又約定各自維護各自的家庭關系,更是極少交結。
倒也清凈,別人家那些“你給你家2000卻只給我家1500,給你爸買的是軟中華我爸的卻是硬的”這種雞毛蒜皮的糾紛在他家從不會上演,同樣,去誰家過年這種事情,也不用花費一兩個月的時間來斗智斗勇斗狠。除了結婚的第一年,他們從沒有一起過過年,每年都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在這個人人為人情操碎心的關系社會里,這種做法說不上是瀟灑還是冷漠。
他們各自獨立,不隸屬,不依附。從不查看對方的手機聯系記錄(即使想查也查不到,倆人都設了密碼,而對方根本不知道是多少),不攙和對方的朋友圈,也從不參與對方公司可以帶家屬的團建活動。
獨立是個好詞,可婚姻里的兩個人,太過獨立,就難免疏離。
實行婚內AA的初衷是為了減少瑣事的紛擾,然而瑣事永遠少不了,柴米油鹽樣樣逃不開。真正減少了的,是兩個人之間該有的聯結。
婚姻中的“剪不斷,理還亂”正是最親密的聯結,
聯結少了,感情就淡了。對對方錢的不過問,不知不覺中演變成了對人的不關心,起初的依戀和信任,也變得越發脆弱。
閑聊中曾經很八卦地分別問過他們倆對對方出軌的態度。
藺星攤開手:“她要真出軌,我也管不了她。”
楚虹說:“他愛怎樣就怎樣吧,別讓我知道就行。要不是因為孩子,早和他離了。”
也許他們都記得當初的一見鐘情和非你不可,卻都知道再也回不去了。
婚內AA,并沒有如預期中那樣讓他們因為獨立而更愛對方,相反,因為太獨立,還減少了夫妻之間的信任和聯結,增添了婚姻的危機。
7
回到表妹的問題上。我問她未婚夫提出婚后AA的原因是什么,表妹說未來婆婆擔心她花他的錢,于是未婚夫想出了婚內AA這么一個餿主意,卻任表妹怎么反對都不肯改變主意。
可兩個人一旦結婚就是一個整體,再AA就沒有了歸屬感。這樣看來,婚姻中的AA制,倒好像是為解體做的鋪墊。賬目明晰、互不虧欠,哪天厭倦了、膩煩了想分手,離婚成本低得,就像分開一撮黑豆和一撮黃豆。
其實結婚這件事,如果一個人不想承擔它帶來的責任和義務,可以想出千千萬萬個推脫的理由,而另一個人,根本無需去找哪怕一個理由去反駁。
從一開始就想好了退路的婚姻,要它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