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紙因為產地不同、成分不同、用途不同所以命名亦不一樣。
最上等的金東(也有寫晉東)藏紙,專門用于印鈔。其余的金東藏紙也分三度、二度、一度等不同長度用來書寫公文頒布通告及名單祝詞的書寫等。
其他地區的比如措那紙主要用于公文和各單位信件;后臧紙(日喀則紙)有粗細兩種,淡紅色的細紙主要用于扎實倫布寺的文書,粗紙用于薩迦寺經書文獻的抄錄;阿里紙用來書寫加蓋官印的政府文稿命令后其他文件;不丹紙主要用于《甘珠爾》、《丹珠爾》等經書的印刷,各個寺廟的記事和農戶的耕地分配公文等。
可見,曾經藏紙也有著復雜的歷史和作用,現在用紙不再困難,很多地區藏紙的制作方法已經失傳。現在還留有民間造紙手藝的是尼木縣的雪拉藏紙,雪拉藏紙唯一的傳承人是次仁多杰,老人家是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到現在僅剩的還在堅持手工制作藏紙的人。
2006年,次仁多杰被文化部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年,次仁多杰被文化部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稱號。而在2010年,尼木縣專門成立了一個扶貧開發手工藝園,作為藏紙傳統工藝的唯一家庭作坊,次仁多杰和兩個兒子搬到了那里,繼續進行藏紙的制作。我曾經去過一次,手工藝園專門做了一個展覽室,用來展示藏紙成品及各式工具,去的時候是十一月下旬了,已經過了制作藏紙的時節,外面雖然還晾曬了一些未剪裁的藏紙,制作新的卻要等到來年三四月份了。
現在藏紙工藝也有所改良,制作的藏紙紙質更細膩厚重,書寫繪畫體驗也是蠻好,雖然光滑平整度不及一些很好的現代筆記本,可是紙張本集本身具有的自然氣息卻是現代筆記本望塵莫及的。雖然科技帶來了無可比擬的方便與進步,但對于自然感的追求也是人們放不下的。近年來藏紙已經被越來越多人所了解,這是很好的事情。避免不了的是市場上也會出現以次充好的藏紙,所以一定要去識別,最簡單的一點就是價格。便宜的一定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