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生活在陰溝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一部《少年的你》,讓多少人將王爾德的這句話抄在了小本本上、發到了朋友圈里。
有了充分的課前預習,我們就不難理解這本書的書名:《在深淵里仰望星空》。
其實深淵,它無處不在。
在電影《少年的你》之中,高考壓力、校園霸凌,是一部分孩子的深淵;而在同樣反映社會現實的影片《寄生蟲》里,極端貧困,尊嚴喪失,是一部分家庭的深淵。
對于史海鉤沉的人來說,他們不難聯想到,在中國歷史上,也有幾個時代堪稱所有人的暗黑深淵。比如,魏晉南北朝。
從黃巾起義開始,短短200年上下,東方這片土地上從未停止過任何形式的折騰:此處稱帝別處起義,今天戰亂明天復辟,憂慮謀殺擔心篡位。不是我殺了你,就是你殺了他。
而在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中國人最喜歡看的,是三國。那是風云詭譎的政治,是勇冠世間的英雄,是拍案叫絕的謀略,是官渡,是赤壁,是蕩氣回腸的史詩。
可王粲有這樣幾句:
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
路有饑婦人,抱子棄草間。
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
有饑餓的婦人,把最心愛的兒子拋棄在雜草中,她還能聽見他在草間哭泣,但還是抹著眼淚沒有回頭。冒著愛子被野獸吃掉的風險,她也要賭一賭,萬一能有養活他的人將他撿走呢?
聽起來再精彩的時代,都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江湖還是那個江湖,但早已慘不忍睹。
那廟堂呢?城頭變幻大王旗。
西漢、東漢四百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大夢被一朝喚醒。
先有魏蜀吳爭霸,士子們此時投魏、彼時奔蜀,好不辛苦;后有司馬家篡位,士子們要么死忠、要么變節,進退兩難。
一步走錯,便踏進了魏晉南北朝這臺巨大的絞肉機里,悄無聲息地化作塵土。
都說“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可士子們都是有大理想的,所以他們飽含著大痛苦。他們讀圣賢書、執春秋筆,或儒或道,各自擁有了一隅理想的星空,渴望在朝堂內實現自己的治世主張,可就是救不了這片生靈涂炭的土地,最后只能在一腔孤憤里寫出累累名篇。
《在深淵里仰望星空》這本書中作者北溟魚汲取了《三國志》、《晉書》、《資治通鑒》等史料素材,對各個人物進行了血肉豐滿的塑造。每章一個人物,幾段故事,相互關聯而又角度各異,洋洋灑灑地編織出一張魏晉名士的命運大網,那些卑微、那些驕傲全融化在插科打諢的舊事新提里。讀起來輕松,回想起來卻意味深重,令人發省。
有勵精圖治、力謀霸業的。一代梟雄曹阿瞞,文能倚馬賦詩,武能安邦定國,一路跌跌撞撞,一生坦率強硬,其風度和風骨,奠定了魏晉文化人所追求的“風流”的基石;兒子曹丕,雖與父親和弟弟并列“三曹”,但前半生卻在弟弟天縱奇才的光環下灰頭土臉、郁郁寡歡,清醒認知了困境的他苦煉內功,寫出了最早的論文集、創作了最早的七言詩,于無聲處苦苦磨練,最終將弟弟踩在腳下,得到父親首肯,走上權力巔峰。
有信念堅定、以死殉道的。儒家最堅硬的衛道士,是小時讓梨、長大讓命的孔融,明明人心不古,他依然耿介無畏,像一個劍客一樣背負著儒家的理想,純凈而高尚地慷慨赴死;自信、樸素、充滿了理想的自由主義斗士嵇康,司馬師高平陵政變,拿起鋤頭就上前線,赴死時索琴而彈,《廣陵散》里蔑視生死的灑脫,讓多少人五體投地;兒子嵇紹遵父親訓誡,也死在了用生命維護傳統道德的路上;軍中名士夏侯玄以身衛道,在司馬氏刀下引頸就戮。
有搖擺不定、兩面三刀的。這里典型的是陳琳,先幫袁紹罵曹操,后幫曹操罵袁紹,“筆”燦蓮花,令人叫絕,只是不知道這分裂的人格如何熬過一個個四下無人的夜;而信口雌黃的王衍,一生靠耍小聰明,娶名門之后卻過起了被老婆追著欺負的慘日子,最后跑去游牧民族的陣營里,弄得風骨全無,被人推倒墻壓成肉泥。
有才高八斗、狂傲不羈的。“才高八斗”這個詞本就是說曹植的,可是他的狂傲簡直讓人無話可說,錦繡文章提筆就來,連歪歪都是要沖著女神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最后被哥哥扮豬吃了老虎;當然對政治從不感興趣也從不參與的阮咸也是一個亂世狂子,但他活得完全自我,反倒將莊子研究得透徹通明。
有寄情老莊、放浪形骸的。乘著牛車瞎逛的阮籍是竹林七賢的帶頭人,他走到路的盡頭就大哭,看見不喜歡的人白眼翻上天,為了拒絕當權者安排的包辦婚姻大醉六十天,看似極端浪漫,和無比自由主義,卻對政治糾結一生,若即若離,蹉跎歲月;慧眼如炬的徐幹看透亂世,選擇用哲學思辨填補不能濟世的心理空缺;與徐幹選擇同樣道路的,還有帥氣逼人的何晏、年輕傲嬌的王弼、玉樹臨風的裴楷、看淡富貴的衛玠、為酒而歌的劉伶,動輒敞胸露懷談哲學,喝最烈的陳年釀,磕最猛的五石散。
也有受盡砥礪、功德圓滿的。嵇康的千古名篇絕交書,絕交的就是好友山濤,此人一生大隱于朝,茍且偷生,保得自身,也保全了嵇康的血脈;過目不忘的天才王粲,“建安七子之冠”,年少成名,但蹉跎十六年磨平棱角,留下千古《登樓賦》;風流的謝安、竹林的向秀、神秘的王承,都擁有華麗的低調,在潛流洶涌的政壇里完美地平衡了個人的自由主義和社會的鐵肩道義,兼具了儒家的忠孝和道家的安閑,找到了兩全的答案。
這些人,將滿腹才華做底氣,不想做官就說家里死了人,不想娶親就天天喝大酒,說英勇就義就撫琴一曲或脖子一伸。生死事小,理想事大。可這樣的性格,在亂世里難免碰得頭破血流,甚至導致周圍險象環生。
世道混亂、民生凋敝,深淵太過幽暗,星空又在何方?
儒家的夢是做不下去了,就只能取道玄學。于是他們聚而清談,拋開世俗的偏見求真、求善。因為情真,所以太子曹丕在王粲墳前學他喜歡聽的驢叫,一點也不覺得搞笑;因為情真,所以嵇康給山濤寫完絕交信后臨死又將兒子托付,一點也不覺得反復;因為情真,所以嗜酒的劉伶讓人背著鏟子跟在身后,哪兒死哪兒埋,一點也不覺得做作。
他們真,所以愛是真愛,恨也是真恨。對政治的黑暗心灰意冷,人便選擇了佯狂,選擇了寄情山水,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留下一部浩氣長存的魏晉名士風流史。殊不知,中國文化的星空,卻因他們而璀璨奪目了一千年,至今讓人高山仰止。
光榮與失敗,不屈與抗爭。他們有時代的深淵,我們也有各自的深淵。就像《少年的你》當中,小北和陳念憑著一腔的少年孤勇,來反抗校園霸凌;《寄生蟲》當中,一家人靠著取巧的劍走偏鋒,去挑戰社會不公。面對生活的起伏、命運的跌宕,時長如墜深淵的我們,也許可以重溫一下千年前的魏晉風骨,看名士們精彩絕倫的人生,帶著我們仰望星空,甚至走出深淵。
人的一生是短暫的,一千年前對此有感慨,王羲之叫“修短隨化,終期于盡”。人的一生該怎么過,一千年前對此也有榜樣:只要夠勇敢,夠堅定,就能將無聊的人生過得夠有趣,把卑微的人生活得夠驕傲。
我們之間的距離,可能就隔著一個公眾號:古道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