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過年了,忙完2018年的工作計劃,就要倒計時迎接一年一度最隆重最happy的時光——春節假!一想到春節假,不管是男女朋友還是夫妻都會為過節回誰家爭論、發愁吧?關于這個話題估計會是雙方一場毫無硝煙的戰爭,可以說“回誰家過節”已上升為一個普遍性的問題。
雖然在傳統觀念中“女方回婆家過年”是“天經地義”,但隨著獨生子女夫妻群體的壯大以及社會觀念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女性不愿再墨守成規。而要想在為期一周左右的春節做到婆家娘家兼顧,對于絕大多數夫妻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
每年臨近春節,就會有媒體報道關于夫妻就“回誰家過年”而吵架。據調查顯示,將近30%的受訪者表示目前一般都是回男方家過年;但實際上,大部分人心里都希望采取“輪流制”,一年一家,或者干脆把父母接過來一起過年,但考慮到父母身體條件或自身居住條件等原因,只得作罷。
01 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我以前一個同事,兩夫妻都是外地,男方家在山東,女方家在重慶,因為一年到頭也就那么一兩次假期可以回家跟父母團聚,女方又是獨生子女,所以他們協商的方式就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每次臨近過年她就開始在網上搶票,跟爸媽打電話告知回家的時間, 然后兩夫妻會一前一后按照自己票上面的日子拎著箱子,坐上回老家的高鐵或者飛機。按照同事的說法,一年漂泊在外的辛苦在到家那一刻蕩然無存,對家的思念也得到釋放,陪父母聊聊家常,做做家務,一起享受輕松、溫馨而又愉快的團圓時刻。期間如果想對方了,就打個電話、發個短信,訴說對彼此的思念,分享在家遇到的快樂事情,在除夕那一天會打電話給岳父岳母或者公公婆婆拜年。臨近春節假結束前,他們會提早返回,然后趁著的一兩天剩余假期調整好自己的狀態準備上班。
有一次好奇地問同事,“那不是過年你家人或者親戚都見不著你的另一半么,他們不會說閑話嗎”?同事說,“一年到頭回家一趟挺不容易,而且彼此隔得挺遠,春節期間搶票都挺難的,更不可能把這僅有的幾天假期浪費在路上,再說了情況不一樣也不必要在意那么多,過好自己就行了”。
當時我是挺佩服這種方式的,既能在春節假陪陪各自的父母,參加同學朋友的聚會,還能避免爭吵,不用遷就誰,也不用忍受對方家鄉的差異習慣。不過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有些家庭還是對這種方式挺有顧慮的,身邊的親戚朋友有些嘴欠的人會猜東猜西,是不是感情不好?
02 風水輪流轉
大部分人心里應該是首先想到“輪流制”,一年一家,“今天去你家過年,明年到我家過年”,這樣子算是比較公平,對于家里的父母輩來說也相對心理平衡點,省事也省心。
我和哈利油選擇的就是輪流制,每逢節假日輪流去他家或者我家,過年這種大的節假日就是一年一家,輪著來。每年臨近過年時,我們商量好今年是輪著誰家了,然后就會打電話給父母,一開始,得知我們兩人不回家過年,父母會有些失落,畢竟家家都想過年的時候子女回來團團圓圓、熱鬧非凡,好在我們雙方父母都是體貼的人,彼此體諒理解。
其實陪陪父母并不一定非得是過年長假,我們平常的時候可以把假期都利用起來,自己勤快點逢假日就回家一趟,陪父母聊聊天、做做家務什么的,父母也是很高興的。我經常對哈利油開玩笑說,“我們就把節假日回家當過年那樣吃團圓飯,一年不就有很多個團圓節,一大家子輪流享受福氣”。
03 一起過年,或旅游或接雙方父母聚在一起
“旅游過年”這種方式現在屬于比較流行的方式,很多人都不再受傳統過年拜年習俗束縛,純粹當假期來享受,帶上雙方父母就更好了。一起旅游過年,一來可以真正做到輕松享受假期,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的玩,二來解決了雙方回誰家的問題,把雙方父母聚在一起,這樣子就不至于一方熱鬧一方孤零零地過年。
我一個朋友就一直是一大家子出去旅游過年,因為她是獨生子女,父母每年過年就直接到她所在的城市來,提前選好出游地點,發好通知,然后一放假就全家出動,或去海南這種氣溫比較舒服的地方,或去泡泡溫泉,或去想去沒去過的地方旅游。雙方父母也跟著一起輕松假期,不用操心年貨,不用費心準備飯菜,不用去親戚家拜年,不用應付那種抽煙喝酒打牌的場景。這樣地方式既健康又愉悅,我一度還挺羨慕這樣的瀟灑方式,不過僅僅羨慕而已,因為他們一直以來生活方式不一樣,打破了傳統過年的習俗,基本屬于城里人的選擇方式。
04 大眾選擇:回男方家與兩家都跑
因為從小傳統觀念的影響,大部分人是回男方家過年,根深蒂固地想法,似乎是人之常情,幫著公婆收拾房間、準備飯菜、貼對聯、張羅年貨,似乎這才讓傳統得到“傳承”。一般選擇這種方式的要么是父母輩的影響,要么就是男方是封建性或者鳳凰男型。
女方如果能很快地融入到男方的家鄉習慣中倒還好,如果習慣完全不一樣,對于女方來說也是忍耐,一大家人說著家鄉話熱熱鬧鬧,女方反倒像個外人,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
還有一大部分的人是選擇兩家都跑,雖然自己辛苦點,但是兩方父母都能照顧到,不過基本上這樣的選擇都在于相互離得近,在婆家待幾天再輾轉到娘家玩幾天,或者是早上在娘家吃團圓飯晚上到婆家吃團圓飯,兩家都能兼顧熱熱鬧鬧。
據調查,目前11.3%的人是選擇“各回各家、各找各媽”,“輪流制”這種方式占據24.7%,12.8%選擇一起過年的方式,一般會男方家占據了29.1%,而25.7%的人選擇兩家都跑,從數據上可以看出會男方家和兩家都跑的方式目前占據人群較多,屬于大眾選擇。
不管是選擇什么方式,男女雙方之間首先得包容對方,回家是一種感情的寄托,并不是使性子耍脾氣,以自我為中心。爭著回自己家陪父母過年,出發點都是為了盡孝,但若因此導致感情出現問題,甚至讓婚姻出現危機,就未免舍本逐末。
我的提議是綜合家庭中的各種因素,來考慮選擇哪種方式更好,從生活環境便利性、長輩的想法、看哪家更需要、看孩子的意愿等因素出發,然后以一種包容理解地心態去協商解決,如果增加點樂趣,不想考慮那么多,抓鬮抽簽也可以,關鍵是雙方都接受地方式,無論是何種關系——男女朋友、夫妻都需要雙方長久維護。
今年,你是到娘家過年還是婆家過年呢?